村醫6個孩子5個博士,育兒觀只有24個字,魯豫稱他為“博士老爹”

美國教育學家泰曼·約翰遜曾說過:

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

此言寓意顯而易見,家庭的教育勝過其他一切基礎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最關鍵的作用。

他家中的六個孩子,培養了五個博士,一個碩士,六個孩子成為別人家長眼中的精英,這一成就父親蔡笑晚功不可沒。

村醫6個孩子5個博士,育兒觀只有24個字,魯豫稱他為“博士老爹”

蔡笑晚的六個孩子有多牛?

長子蔡天文畢業於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36歲時成為賓西法尼亞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2008年曾獲諾貝爾獎同級別的“考普斯總統獎”。

次子蔡天武,17歲考入李政道創辦的留美博士班,25歲獲得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出任美國高盛公司副總裁。

三子蔡天思,16歲考入北京外國語學院,後來出國留學,24歲獲得美國聖約翰大學博士學位。如今在國內開辦公司。

四子蔡天潤,16歲考入華西醫科大學,後來進入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讀博。如今在上海開辦私人醫院。

五子蔡天君,他是蔡笑晚孩子中學歷最低的,但在常人眼中已經很牛了,他本科就讀於中國科技大學,碩士畢業後,任職於中國建設銀行。

六女蔡天西,她可謂是常人眼中的才女,18歲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生,22歲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28歲便成為哈佛大學最年輕的教授。現已被哈佛大學聘請為終身教授。

村醫6個孩子5個博士,育兒觀只有24個字,魯豫稱他為“博士老爹”

難怪,魯豫稱他為“博士老爹”。他的家庭也被評選為“全國最美家庭”。

蔡笑晚在初中畢業便隨父學醫,後來通過自主學習,考入杭州大學。因為出身問題,他被迫棄學從醫。然而在那個“讀書無用論”盛行的年代裡,他以卓越的眼光和精心的教導將孩子送上了成才之路。他也被大眾譽為“教子魔術師”。

蔡笑晚教育孩子的秘訣便是這6個要點、24個大字:早教教育、從小立志、培養自學、先學做人、快樂教育、愛和多溝通。

早教教育,贏在起跑線上

讀書一定要趁早,早期培養孩子學習能力尤為關鍵。在1-4歲時,孩子學習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最強的,在這段時間,一定要善於引導孩子學習,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比如大兒子蔡天文在幼兒時,蔡笑晚便對他進行啟蒙教育。他的教育方法很簡單,用手指比劃教孩子認識數字,他用手點一下孩子的腦袋,就說“1”,點兩下,就說“2”。經過長期日積月累的練習,蔡天文在八個月大時,就能認出一至五。

當時學校規定孩子都是八歲上學,為了能讓孩子早點接受教育,他屢次搬家,讓孩子先在偏遠山區的小學入學,因為那裡的標準不是很嚴,有了學籍之後,再轉學至城內。

村醫6個孩子5個博士,育兒觀只有24個字,魯豫稱他為“博士老爹”

就這樣為了幾個孩子能儘早上學,他來來回回搬了數次家。

事實證明,蔡笑晚的選擇是對的,他的大兒子15歲便上大學,二兒子14歲便就讀於中科大的少年班,小女兒22歲就拿到了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令人意外的是,小女兒的學生都比她大12歲。無疑,這些寶貴的時間都是父親蔡笑晚爭取來的。

從小立志,向著目標努力

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讓孩子從小立志,實質上是培養孩子的胸襟和志向。讓孩子知道自己讀書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努力,只因為要實現自己的夢想。

孩子對未來的期望很大程度決定著孩子的一生,也決定著孩子將來的命運走向。

村醫6個孩子5個博士,育兒觀只有24個字,魯豫稱他為“博士老爹”

四兒子蔡天潤從小受父親蔡笑晚的影響,立志要當一名醫生,向父親一樣救死扶傷。蔡笑晚對孩子說:爸爸只是一名普通的村醫,醫術有限,而你不一樣,人生有無限的發展機會,你的目標應該是當一名大醫院的主治醫生。

這也成為少年時的蔡天潤奮鬥的目標,要想成為一名醫生,首先要努力學習,考入一所名牌大學。後來他果然不負所望,成功地考入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醫學院。

培養自學,養成良好的習慣

蔡笑晚認為,孩子的自學能力是體現一個孩子能否成才的基本條件。讓孩子自學是目前家長們最殷切的期盼。但如何能讓孩子養成自學的好習慣,才是家長們最頭疼的事情。

蔡笑晚是這樣做的。首先,他會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優異的學習環境,比如,他為了讓孩子們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每天會規定孩子們放學後,吃飯半個小時,運動二十分鐘,學習兩個小時,之後再睡覺,長期以往如此,孩子們便養成習慣。

而且,他提醒孩子學習的時間到了,並不是用喊,而是拉二胡或者吹笛子。每次聽到樂器聲,孩子們便知道要回屋學習了。

村醫6個孩子5個博士,育兒觀只有24個字,魯豫稱他為“博士老爹”

為了給家中的五個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蔡笑晚在屋內做了一張特殊大床,晚上給孩子們睡覺,白天把床板翻過來,可以給孩子們學習用,在課餘時期,這張大床還可以打乒乓球。

採用這種勞逸結合的辦法,可以大大的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效率,也讓孩子們的身心得到放鬆。

所以,讓孩子養成自學的好習慣,家長一定要善於去引導孩子,並且要長期以往的堅持下去。好的自學習慣會對孩子未來有很大的幫助。

先學做人,後做學問

俗語說得好:先成人,後成才。學會做人是道德上最基本的規範,只有學會做人,才能成為有用的人。

村醫6個孩子5個博士,育兒觀只有24個字,魯豫稱他為“博士老爹”

在會做人的基礎上,再深入的做學問,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道德品質教育應放在第一位!

講究方法,快樂教育

在孩子的學習上,蔡笑晚並沒有給孩子們很大的壓力,而是用鼓勵和肯定帶領著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

他為孩子們每人辦了一張“銀行卡”,比如每次孩子們有考試成績進步的,他都會給予獎勵,給孩子們卡上存錢。

他也會給孩子們出一些智力題,讓孩子們自己解答,誰先答對,便給孩子獎勵。智力題對大家都很公平,有一次讀高中的大哥都沒有答出來,卻被上幼兒園的小妹想出了答案。

村醫6個孩子5個博士,育兒觀只有24個字,魯豫稱他為“博士老爹”

當孩子“卡上”的錢越多,孩子的成就感便越強。其實孩子並不在乎這些錢怎麼花,而是享受學習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在閒暇時間,蔡笑晚還會帶著孩子們比賽唱歌,還有旅遊等活動,他千方百計地讓孩子們在求學的道路上嚐到快樂。

關愛孩子、勤與溝通

聰明的父母總是善於和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並且,要站在孩子朋友的角度,一定不要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去教育孩子。

這一點,在小女兒蔡天西身上最為明顯。因為蔡天西上學很早,11歲時就讀高中了,比班級裡的同學小很多,所以有的同學經常欺負她。

性格膽小蔡天西不知道該怎麼辦,便寫信向父親求助。蔡笑晚知道此事後,給女兒回信說:你眼中的“壞同學”,不一定真的壞,他在將來可能成為你最好的朋友。假如他真的“壞”,你也不要怕,老師會幫助你教育他的。亞歷山大曾經說過,是“壞人”成就了我的一生,我的朋友根本沒有幫助過我。

村醫6個孩子5個博士,育兒觀只有24個字,魯豫稱他為“博士老爹”

女兒讀高中的那幾年,他為女兒寫下117封信。女兒在信中明白了很多的道理,此後,她以寬容之心待人,以優異成績得到同學們的讚賞。

分享經驗,發揮餘熱

蔡笑晚常說:父親的責任並不只是賺錢養活孩子,而是把父親的角色當成事業來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都永遠排在第一位,如果只在週末的晚上親一下孩子的額頭,這樣的父親無疑是失職的,更是失敗的。

在教子成龍的路上,他已經走了三十餘年。家中的六個孩子從呱呱落地至人生的每個階段,都要抓住每一個關鍵因素,對每一個孩子因材施教,在實踐中為每一個孩子打造快樂的成才之路。

這樣的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父親,他的事蹟傳遍了整個大江南北。後來被邀請至魯豫有約做客。魯豫曾對他說:我將來的孩子也想讓蔡老師幫我帶!我建議全中國的家長都應該看看這本書!

村醫6個孩子5個博士,育兒觀只有24個字,魯豫稱他為“博士老爹”

這本書的名字叫做《做個好父親》,是蔡笑晚根據自己四十餘年的教育經驗,總結匯編而成的。一經出版,在家長中引起巨大共鳴,成為市面上最暢銷的教育類圖書之一。這本書售價是48元,也就是一頓飯錢,看看這位中國最成功的家長是如何教育孩子的,需要此書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橫幅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