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不愛社交,試一試“角色遊戲”,孩子秒變“社會人”

孩子的社交能力是每個家長都很重視的,有些孩子天性愛社交,見到同齡的小朋友就會興奮地打招呼,但有些孩子就會膽小,不愛社交,喜歡獨處而不喜歡和同齡小夥伴一起玩耍。

現在的社會,社交能力已經成為了“高情商”的必要條件了,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重視孩子情商的培養和社交能力的提升。當然也有不少孩子也會出現膽子小,不愛和其他人打交道的情況。

孩子膽小不愛社交,試一試“角色遊戲”,孩子秒變“社會人”


前幾日,在和一個朋友通電話時,朋友就抱怨自己家的孩子童童社交能力很差。童童已經快三歲了,馬上就到了入園的年齡了,可是童童總喜歡自己在家玩玩積木,不喜歡去小區花園裡和其他小朋友玩。

朋友每天都會帶童童去小區花園裡轉悠一圈,給童童找一起玩的小夥伴,但每次童童都是自己玩自己的,還沒五分鐘呢就吵鬧著要回家,朋友為此愁的焦頭爛額。

其實,對於不愛社交的孩子,家長不妨試一試“角色遊戲”,讓孩子從“生物人”轉變成為高情商的“社會人”。

歐洲著名的心理學家德勒認為:假使一個兒童未曾學會合作之道,他必定會走孤僻之途,併產生牢固的自卑情緒,嚴重影響他一生的發展。

尤其在幼兒時期,利用“角色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在快樂中收穫成長,提高社交的技能。

孩子膽小不愛社交,試一試“角色遊戲”,孩子秒變“社會人”


一、“角色遊戲”到底是什麼呢?

角色遊戲,是幼兒通過模仿、想象的方式扮演不同類型的角色,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手段來體驗和了解角色的一種遊戲

角色遊戲幼兒都會經歷的一種遊戲,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孩子大概兩歲左右,就開始對周圍的人和事進行模仿,這個階段孩子模仿的都是自己經常看到的,影響比較深刻的小動作或者聲音。到了3歲左右,角色遊戲就要升級了,孩子不單單是模仿一個小動作了,他們要學會假裝成大人模樣,模仿大人的行為。

我家孩子在快兩歲,有一天,她一直拿著手機對著家裡的音響晃來晃去,嘴裡還嘟囔著“好了”。那個時候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所以我也不清楚她拿手機的行為到底是幹什麼的。

這天,我去超市買菜,結賬時就習慣性得掏出手機打開支付碼。這時,腦子裡突然閃現出女兒拿著手機在音響口晃來晃去的畫面。當時就恍然大悟,原來孩子是在模仿我用手機裡的支付碼結賬呢。

孩子膽小不愛社交,試一試“角色遊戲”,孩子秒變“社會人”


二、角色遊戲,從照顧洋娃娃開始

照顧洋娃娃,是一個很基礎,每個孩子都能做到的角色遊戲。這個遊戲不僅僅可以讓孩子模仿著照顧他人,關愛他人,還可以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為提高社交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遊戲開始時,家長要給孩子多準備一些照顧娃娃的道具,比如小碗、小水杯、娃娃的小衣服等,還要制定一些簡單的遊戲規則,比如:娃娃哭的時候一定要抱在懷裡哄一會兒,餓的時候要喂娃娃吃一點飯等。

剛開始時,如果孩子不知道怎麼玩,那麼就由家長先做一下示範,拿一個空奶瓶放在娃娃的嘴邊,邊做動作邊說:“寶貝,你看小娃娃她是不是口渴了呢?是的,娃娃渴了,媽媽現在要給娃娃喂水喝了”。

孩子看到媽媽和洋娃娃的交流,眼裡肯定會好奇,這個時候,媽媽就要把空奶瓶和娃娃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去照顧洋娃娃。

家長還可以給遊戲增加一些難度,比如讓孩子唱歌哄娃娃睡覺,把娃娃當成自己的朋友,教他玩具的一些玩法,慢慢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社交技能。

孩子膽小不愛社交,試一試“角色遊戲”,孩子秒變“社會人”


心理學家帕頓發現,幼兒進性合作遊戲(角色遊戲裡的一種),是社會性水平發展較高的標誌。當孩子在角色遊戲裡表現得越好說明孩子的社交能力越強。

三、角色遊戲對於提高孩子社交能力的重要表現

一個微笑、請求、打招呼很簡單,如果是用在角色遊戲裡,就能讓孩子不斷練習並且鞏固這些社交技能。

1. 角色遊戲有助於孩子鞏固社交技能

孩子在角色遊戲中學習社交技能並不是一蹴即成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比如孩子假裝為售賣員賣冰淇淋時,剛開始孩子只知道埋頭苦幹,做出更多的冰淇淋。這時候家長就要以顧客的身份參與進來,詢問孩子:“冰淇淋多少錢一個呀?”家長嚐了一口,說“真好吃”以鼓勵孩子。接著就說:“我們一起賣吧”,家長一邊拿著冰淇淋,一邊介紹冰淇淋的價格和口味。這時候孩子就會跟著一塊叫賣。

所以,在角色遊戲中,孩子是在學習和鞏固一些社交的技能,從而提高社交能力。

2. 豐富孩子的認知,讓孩子變得更“社會”

前蘇聯作家高爾基說過:遊戲是孩子認知世界的重要途徑。

每個孩子由於成長環境不同,孩子的能力和特點會有一定的差異化,因此在社交中的表現也是各不相同的。

在角色遊戲中,孩子就能相互模仿和學習。比如孩子的的家長如果是名教師,那麼他最先模仿的行為可能就是給同學們講課。那麼,當他看到另外一個職業醫生時,如果他將“醫生”作為模仿對象,拿著聽診器給家裡的各種玩偶看病,孩子的知識面是不是又寬了一些?

所以,角色遊戲能夠豐富孩子的認知,加深對社會的瞭解。

孩子膽小不愛社交,試一試“角色遊戲”,孩子秒變“社會人”


3.促進孩子社會規則的形成

遊戲,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方式,能帶給孩子無限的快樂,也能讓孩子在遊戲中學到規則。

孩子在幼兒時期接觸到的人比較少,他的角色是父母的孩子,是老師的學生,所以學習規則的機會也很少。但是角色遊戲過程中,孩子扮演醫生,就會懂得救死扶傷,扮演警察,就會懂得抓壞人,扮演老師,就會懂得傳授知識。

在遊戲裡,孩子就是一個“社會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就會有不一樣的責任和規則。

四、角色遊戲中,家長要起到什麼作用呢?

角色遊戲中,家長的參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生活中,為孩子積累遊戲素材

孩子的接觸面其實是很狹隘的,知道的角色也比較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求家長多帶孩子出來看看外面的世界,提醒孩子積累遊戲的素材。

帶孩子去醫院看病,就可以讓孩子留意一下醫生的語言、技能和工作狀態,為日後孩子進行角色遊戲提供模仿的對象和素材。

2. 給孩子自由選擇的機會

在角色扮演中,每個孩子對每個角色的定義是不一樣的。在《白雪公主》中,每個小朋友都渴望扮演聰明美麗的白雪,沒人願意扮演惡毒的王后。但有的小朋友卻能另闢蹊徑,扮演的王后是和藹可親的,最後和白雪公主一起幸福得生活。

給孩子自由選擇的機會,就是在激發孩子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

孩子膽小不愛社交,試一試“角色遊戲”,孩子秒變“社會人”


3. 家長參與到遊戲當中

當孩子在角色遊戲中出現小插曲時,就需要家長及時介入到遊戲中。家長的參與,可以對接下來的遊戲進行正確的指導,也是對孩子游戲能力的一種鼓勵。

4. 鼓勵孩子去表達

在照顧娃娃的角色扮演中,如果對娃娃的照顧僅限於餵飯、喂水等操作時,家長就要鼓勵孩子進行一些其他的照顧娃娃的活動。

“娃娃想聽兒歌了,寶貝快給她唱首歌吧”、“娃娃的衣服是不是不夠穿,媽媽這邊是做衣服的,快來給娃娃買一件漂亮的裙子吧”

通過一些高級一點的行為,鼓勵孩子進行語言表達,進行更廣泛的社交。

孩子膽小不愛社交,試一試“角色遊戲”,孩子秒變“社會人”


五、最後的話

作為父母,培養出來一個社交能力強,高情商的孩子是我們的責任。我們應該慢下來、靜下來,真正觀察自己的孩子,鼓勵他們進行多樣化的角色遊戲,幫助他們收穫更多的快樂和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