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

儘管前景可觀,但充電樁建設與運營並不容易。早在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成適度超前、車樁相隨、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滿足超過5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關於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


  隨後各路資本紛紛湧入行業“跑馬圈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建樁狂潮。其中,既有國資巨頭,又有整車企業,更有大量民營企業。目前,行業仍然面臨基礎不牢固、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等問題。

  問題主要表現為:充電設施平均利用率相對較低,行業盈利能力低,商業模式尚未成熟;充電設施運營企業在整體產業鏈中仍然處於相對弱勢地位,車企參與度相對較低,動力電池充電技術升級難以協同……

  “運營企業要加快探索創新充電商業模式。”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表示,借鑑歐洲等先進經驗,國家能源局將會同相關部門加大協調力度,促進車企深度參與充電運營服務,支持整車企業向充電服務運營商購買配套服務,發揮車企引領作用。

  不少專家表示,即使未來實現大功率充電之後,對電動汽車而言,可能還會有一些小功率充電車存在,加快柔性智能充電技術推廣應用,不僅有利於提高整個設備的兼容性,而且可以提升充電的智能化水平。

  推動充電服務平臺整合發展是充電樁建設的未來趨勢。李冶認為,應當積極發揮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等行業協會作用,利用中央財政資金的槓桿作用,加快推動國家級服務平臺整合發展,為新能源汽車用戶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充電服務,充電樁行業才能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