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輯篇」視頻後期剪輯原來這麼簡單 30分鐘內可上手

當你錄製好視頻之後,還需要經過你的神剪手修剪後再進行發佈,那麼視頻剪輯過程一般都有哪個步驟呢?怎麼操作會更加高效呢?

梳理了一下大體有以下這些(這裡以Camtasia軟件的後期剪輯為例)

一、片段增刪

1、合併

如果你在錄製視頻的時候是生成了多段視頻片段,那麼我們要在Camtasia裡面把這些片段導入進來,然後按照時間順序拖動到時間軸上,讓各個視頻片段“眾神歸位”,像下面的動圖一樣。

「剪輯篇」視頻後期剪輯原來這麼簡單 30分鐘內可上手

個人建議錄製的時候先準備逐字稿,然後一遍過,這樣就不用經過這個多視頻合成的過程,可以直接進入刪減冗餘的操作。

2、刪減

如果你採用的是一遍過的錄製方式,那麼避免不了會有一些頭腦突然卡殼、說話重複的部分需要處理掉,選中要刪除的地方,然後用上時間軸上的剪刀,點擊後直接刪除就OK

「剪輯篇」視頻後期剪輯原來這麼簡單 30分鐘內可上手

二、聲音處理

1、降噪

因為我們錄製的環境可能或多或少會有一些雜音,或者你本身使用的麥克風的效果就不是很好,那麼我們就需要試著用Camtasia自帶的降噪功能來對聲音進行處理,只需點擊"音頻效果->降噪”,然後拖動到時間軸上,系統會自動對聲音進行降噪處理。

「剪輯篇」視頻後期剪輯原來這麼簡單 30分鐘內可上手

2、調音

如果你錄製的是兩段或兩段以上的視頻片段,那麼可能會出現兩段文件音頻音量大小不一的問題。鼠標單擊選中聲音比較小的那部分片段,然後往上拖動即可放大音量。

「剪輯篇」視頻後期剪輯原來這麼簡單 30分鐘內可上手

如果前面沒有“降噪”操作,則需要在界面中先拖動“音量調節”到軌道上的視頻片段上。

三、修補缺陷

1、添加演示放大效果

我們雖然在錄製的過程已經用上zoomit,實現了局部放大、重點標註的功能,但重新來看視頻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還有一些地方可以改進。

比如我在錄製第一期《即學即用的電腦文件管理術》時,在演示電腦桌面的時候就沒有把桌面的一些要特別強調的區域就會放大。

「剪輯篇」視頻後期剪輯原來這麼簡單 30分鐘內可上手

我們可以在Camtasia中進行後期的修整:

將光標定位到需要放大的區域,然後點擊“動畫”,在縮放平移”選項中將縮放比例調整為200%;

在後面需要恢復原始比例的時間點修改比例為“實際大小”。

「剪輯篇」視頻後期剪輯原來這麼簡單 30分鐘內可上手

這樣視頻輸出效果就變成下面這樣:

「剪輯篇」視頻後期剪輯原來這麼簡單 30分鐘內可上手

2、添加鼠標高亮顯示

選擇指針效果,將“指針高亮”拖動到視頻軌道上即可。

「剪輯篇」視頻後期剪輯原來這麼簡單 30分鐘內可上手

Camtasia中還有指針放大、指針聚光燈效果,還可以設置你點擊鼠標左鍵或右鍵時的顯示狀態!

當完成了前面的三大步驟後,你的視頻基本上已經完成了類似於裝修房子時的“硬裝”設計,但如果你要做得更好,還要完成“軟裝”設計,完成下面的三個步驟。

四 、添加新軌素材

新軌道素材添加什麼?主要有兩種經常會用到,一種是背景音樂,一種是圖片(二維碼關注、字幕區)。這裡以字幕區添加為例,做了一張動圖演示:

「剪輯篇」視頻後期剪輯原來這麼簡單 30分鐘內可上手

圖片或背景音樂拖動到時間軸新軌之後的持續時間是比較短的,而字幕區需要的是從頭到尾,你只需按住圖片在時間軸上的結束點,繼續往後面拖動即可。

五、片頭片尾

關於片頭片尾,你可以到視頻素材網站上下載相關片頭片尾素材進行插入,當然你也可以在製作PPT課件的時候就用上Powerpoint的動畫插件PA口袋動畫,這裡就不再詳細介紹步驟。如果你插入的片頭和講解的主題意境相符,那麼效果當然就更加棒啦!

六、字幕生成

關於這一步,其實很多視頻錄製者都不願意去做,原因很簡單:實現起來有點麻煩。

Camtasia中本身就有字幕功能,但需要進行每個時間節點字幕的手動添加。推薦試試字幕通或者Arctime的字幕自動識別功能。

以字幕通為例,只需將字幕通切換到PRO專家模式,然後導入需要生成字幕的視頻,再點擊界面左上角“一鍵通”,就可以實現自動識別生成字幕。

「剪輯篇」視頻後期剪輯原來這麼簡單 30分鐘內可上手


而arctime的操作同樣也非常簡單,步驟在下面的知識卡片中也做了說明。

「剪輯篇」視頻後期剪輯原來這麼簡單 30分鐘內可上手

這兩款軟件都推薦夥伴們去試試,如果你想在手機端實現字幕的自動識別,可以試試剪映或者快影。

至此,經過準備、錄製、剪輯三個階段的操作,你的視頻作品就正式生成了。

前兩期內容回顧:

「準備篇」如何高效地製作網課視頻 你要先做好這幾步

「錄製篇」製作線上網課視頻需要做到這3點 你做對了嗎

關於網課錄製,各位小夥伴們如果有實用的軟件、經驗技巧,多多在評論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