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第一次聽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感覺很自然,人都是自私的嗎,為了自己能過得好,可以為所欲為!之後又感覺不對,中國經過上千年的孔孟之道,受儒家文化影響,怎麼會有這麼自私的理念?我到網上查了下“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出處,原來出處是佛經與孟子。

第一:“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出處,來自《佛說十善業道經》記載:人生為己,天經地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其實其本意是:不為自己製造新的惡果,不為自己造成新的災禍,這才是“為自己”。只有這樣才不會天誅地滅。怎樣才算“為己”,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不貪慾、不嗔恚、不邪見,才是真正的“為己”。

第二:讀儒學讀歪的人,為了自己想顯得有學問,創造出人不為己出自《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子莫執中;執中為近之。執中無權,猶執一也。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

是因為孟子激烈批判的是楊朱的為我思想,經典闡釋就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在堅持“仁義”的孟子眼中,“揚子取為我,把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瞭解之後,我就恍然大悟,儒家都是嚴於利己,要求內修再達濟天下。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才是儒家思想。(出自《禮記•大學》)

到了現代社會,古語還有什麼意義嗎?

仔細思索了下,古語也是人在迷茫之時的指引明燈。

現代社會中,人們都是最求短期目標,快人一步,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可以損人利己。但是從長遠看,這種做法只能達到短期小目標,接觸人的人之後就會明白自己吃虧了,就會把這種人列入小人,遠離他。

常德有句俗語:

利人利己,大做特做。

損人利己,儘量少做。

損人損己,千萬不做。

現實中,我們常常因為情感經常做的是損人損己的事情,就像常見的路路症,沒有任何自己的好處,卻因為感覺被別車了,就必須別回去。而實際上別車別人,自己也沒有任何好處。如果出事情了,自己還需要負責經濟損失。

所以,我們應該做事前,三思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