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即将推出的《上气》以中国人为超级英雄,为什么会涉嫌辱华?

在频频收获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甜头之后,如今漫威正在加紧制作一部以中国人为主角的超级英雄电影《上气》,试图迎合中国人的胃口,结果却可能适得其反。电影还没上映,就因涉嫌辱华而引起热烈的争议。

漫威即将推出的《上气》以中国人为超级英雄,为什么会涉嫌辱华?

《上气》由梁朝伟饰演大反派

在以往好莱坞的超级英雄电影中,中国人往往只是里面的一名小配角,整部电影只有寥寥几个镜头,与其说是参演,不如说是吸引中国观众的手段。

如今,请华裔演员担任男女主角,上演一部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好莱坞大片,本来是许多中国观众喜闻乐见的事,为什么会涉嫌辱华呢?这得先从主角上气(Shang-Chi)的父亲“傅满洲”及如今的反派“满大人”说起。

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功夫电影火到美国。在这股潮流推动之下,漫威也创作了一个功夫角色。为了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漫威还为新角色“上气”选择了一位“成名已久”的生父——傅满洲,这就是争议的来源。

漫威即将推出的《上气》以中国人为超级英雄,为什么会涉嫌辱华?

早期的《上气》形象,明显照着李小龙来打造

傅满洲博士(Dr. Fu Manchu),是一位“邪恶天才”。他受过一流教育,拥有欧洲四所著名大学的学位,“只要愿意就能掀起一场科学界的革命”;他年龄70岁左右,却始终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它是科学天才 ,却偏爱用“传统”方式杀人,如刺杀和毒杀;他是中国皇室成员,同时控制着一个中国恐怖组织,从事着“白奴贸易”等等。

傅满洲的原型是一位名叫萨克斯·罗默的作家笔下的虚构人物。他一开始出现于罗默1913年开始连载的小说《神秘的傅满洲博士》(The Mystery of Fu Manchu),最后谢幕是在28年后,整个系列的小说一共有13部。

罗默曾如此形容傅满洲的外表:“高大,消瘦,长得像猫一样;肩膀很高,眉毛如撒旦,面庞像莎士比亚;额发全部剃掉,双眼泛出绿光”……

在小说《傅满洲的面具》中,罗默写道:“傅满洲把一个白人女孩交给他的小跟班们,冲他们说,你们想不想娶这样的处女做老婆?那么征服吧!繁衍吧!杀光白人,抢走他们的女人!”

当时的西方人对东方既充满好奇,又充满未知的恐惧。傅满洲的形象阴暗、神秘,比西方人一贯所见的反派角色更令人毛骨悚然,于是他迅速走红,成了许多西方人的童年阴影。

漫威即将推出的《上气》以中国人为超级英雄,为什么会涉嫌辱华?

早期的傅满洲形象

傅满洲小说取得的成功,引起了大众流行文化各个领域的关注,争相开发这个反面IP。

从1951年到1999年,一共诞生了4部以傅满洲系列小说改编的漫画;自1923年开始,好莱坞陆续推出了14部傅满洲电影,并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在1956年和1990年,甚至还出现过两部傅满洲题材的电视剧。

傅满洲博士的诞生和流行,逐渐沉淀在西方人的“集体无意识”中,扭曲西方人对于中国人的想象,使得西方人习惯于把中国人与傅满洲的形象等同起来,或联系想象。

美国系列漫画和电影《飞侠哥顿》中有大反派邪恶帝王明,推理小说大师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四大恶人》中的“大恶人”Li Chang Yen,以及007系列中的诺博士……都是来自中国的“邪恶天才”,在形象和气质上与傅满洲有着高度的相似。法国系列小说《隐形大师》的作者爱德华·布鲁克甚至直接宣称作品中的反派Pau Tcheou是傅满洲的表亲。

其实,早在傅满洲出现之前,西方媒体就有将华人妖魔化的倾向。

19世纪40年代,中国紧锁的大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同时,华夏的动荡时局和美国加州金矿的诱惑,让越来越多华人投身到移民欧美的浪潮之中,逐渐壮大的华人社区让本土居民感到恐慌。

华人聚居的唐人街遍布欧美各大城市。唐人街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生态,在此生活的华人不但在外形、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上与西方主流社会格格不入,他们的吃苦耐劳也让很多美国人感到威胁。

后来,淘金业竞争加剧,美国内战导致经济低迷,本土居民加剧了对华人的敌视。大多数华人被驱赶出金矿,只能在餐馆、洗衣店打工,薪水少得可怜。

1871年,洛杉矶发生了华人大屠杀事件,500多名白种人冲入唐人街,袭击、抢劫和杀害当地华人,18名华人因此丧生。而这些暴徒都逍遥于法律制裁之外。

1882年,美国通过了《排华法案》,将所有华人劳工拒于美国之外长达10年。之后美国又通过了修正案,不仅限制在美华裔的出入境,更取消了拒绝华人劳工移民的年限。《排华法案》长期成为了《美国法典》的一部分,直到1943年才被废除,也是《美国法典》中唯一针对特定国籍或族群的章节。

漫威即将推出的《上气》以中国人为超级英雄,为什么会涉嫌辱华?

美国旧金山唐人街

而在爱德华时代的英国,媒体罔顾英国侵华的事实,对义和团运动做了许多耸人听闻的报道,如火烧教堂、屠杀传教士等等。因此,英国人对华人的厌恶和恐惧也不断加剧。当时的杂志、小报和漫画中充斥着心狠手辣的华人想要摧毁西方的故事。1911年,英国内政部甚至散发了宣传册《华人在英国: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这些现象背后,反映的是西方世界用以理解中国的一套源自殖民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的历史话语——“黄祸”论。

“黄祸”这个词最早由英国作家马修·希尔提出,1898年,他开始发表名为《黄祸》(The Yellow Peril)的一系列短篇小说,让这个词逐渐流行起来。

希尔本身是黑白混血儿,且受到种族歧视,但他却也在小说中强烈表达了对中国的反感。小说的背景,是1897年两个德国传教士在中国山东被义和团杀害的事件。

一战后,欧美的电影、戏剧、小说、报纸等媒介,都在煽动华人入侵白人社会的恐惧。当时,伦敦的舞台上演着许多部丑化华人的戏剧。华人历来受欧美人歧视,地位比黑人还要低。

从19世纪中期的淘金热开始,到20世纪初的世界大战,欧美社会为缓解内部矛盾和经济危机,把华人劳工当作“社会痼疾的替罪羊”。

在这个背景下,西方人对中国人的负面刻板印象开始在流行媒介上大量出现并逐渐固化,傅满洲的形象也诞生并且走红,成为西方世界最广为人知的中国形象之一。

漫威即将推出的《上气》以中国人为超级英雄,为什么会涉嫌辱华?

《傅满洲的面具》宣传海报

比如说,在《傅满洲的面具》中,傅满洲最大的梦想是得到成吉思汗的圆月弯刀和面具,以实现侵略欧洲的阴谋,但被西方的英雄人物阻止了。而电影中出现的其他中国人,除了傅满洲和他女儿外,要么裸露上身,要么身着模仿中国少数民族的奇特服饰,时而下跪磕头,时而赤膊战斗,俨然还未开化的野蛮人,与文明的西方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傅满洲的诞生与流行,反映的是当时西方对东方充满偏见的想象。作者罗默也承认:

“傅满洲这个人根本就是我凭空编造出来的,其实我对中国一无所知。”

可以说,傅满洲是在东西方文化缺少交流的情况下,以一种西方中心、白人至上的视角阐释中国,产生的一种畸形的、变态的对华人形象的想象,是对全世界华人的曲解、侮辱和伤害,影响巨大,而且流毒深远。

漫画《上气》讲述了“上气”在觉醒之后与父亲决裂,最终弑父的故事。在当时的冷战背景下, “上气”与父亲傅满洲的对抗,似乎也暗含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此次梁朝伟在《上气》中饰演的大反派“满大人”,并不是上气的父亲傅满洲,也就是说电影不走“弑父”路线。因为随着80年代的版权到期,傅满洲这个名字已逐渐淡出了荧幕,但它的形象没有消去,只是转移到“满大人”的身上。

在漫画人设上,满大人在人设上与傅满洲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八字胡造型、中英混血的身世、掌握很多神奇的科技幻术等等,也是不少人质疑“满大人”形象涉嫌辱华的原因。

但在2013年上映的《钢铁侠3》中出现过,已不再是漫画中的超级大反派,而被改编成一个受人操作、伪装成恐怖分子的次要角色。在人物造型上,他也不是清末民初的中国人,而是具有现代造型的中东人。

漫威即将推出的《上气》以中国人为超级英雄,为什么会涉嫌辱华?

《钢铁侠3》里的满大人

显然,《钢铁侠3》对“满大人”形象的改造,是为了摆脱昔日大IP带来的历史包袱,尽可能地淡化“满大人”与傅满洲之间的潜在联系,摆脱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的色彩,是漫威影业全球化必然策略,毕竟中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巨大市场。

如今《上气》还未映已经争议连连,漫威不得不出面宣称“将对他的故事进行与时俱进的改编,去掉一些漫画中设定对亚裔的刻板印象”。作为“傅满洲的儿子”,同时又是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即将亮相的“上气”会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在大荧幕上?

比起关心《上气》的命运,讲好中国自己的故事,才能让傅满洲永远淹死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不能仰赖好莱坞,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让国人认同,让世界理解和感动的人物形象,消解外界对中国人形象的固化扭曲和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