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說說房地產

我先亮出我的觀點吧,我認為中國過去搞房地產是正確的。要噴可以前行評論區了。如果願意耐著性子看的話,歡迎往下看。

中國過去依靠房地產作為主要的經濟支柱。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後來中國意識到這麼幹有問題,很多人都把中國的房地產和日本的相比,並且借用日本的房地產泡沫來警告中國,甚至有些人覺得中國房地產的未來就和日本差不多。我原本對此也是深信不疑,但是現在我改變了我的看法。

網絡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話說,世界有三大泡沫,中國的房市,日本的債市和美國的股市,但我想用中國的房市和美國的股市相提並論。就價值而言,是在侮辱中國的房市,就泡沫而言,是在侮辱美國的股市。

如果今天美國股市價值歸零,我不客氣的說美國立馬就完蛋,但是如果今天中國的房地產價值歸零,那麼對於中國來說,也就是傷筋動骨。兩者根本不可能相提並論,美國的股票市場跌到底也就跌到底沒有任何價值。而中國的房地產跌到底了,該住的你還得住,說實話,如果是居民買來自住的話,一棟房子是一百萬還是一千萬還是一塊錢差別都不大,反正都是住,只有你打算將它出手,將它變現的時候,它的價值才會顯現出來。

美國的股市。我們知道價值很高,但是美國股市從1億翻到10萬億,請問它拉動了美國多少GDP?給美國帶來了多少實實在在的就業?

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工業黨,我最看重的就是就業,就業對於一個工業國家來說非常重要。就業如果不穩的話,這個國家的就不會穩,而中國的房地產在發展的過程中帶動了多少上下游企業。帶動了多少就業,這個數字往小了說是千萬級,往大了說上億。

很多人覺得房地產房子不就是鋼筋和水泥嗎?這麼說就是不懂的人,一塊土地從拍賣開始,他就開始有一大堆人為此服務。首先你需要一個專業的競標團隊去競拍這片土地,然後你需要找設計團隊去設計樓房,然後你需要購買各種原材料,鋼筋的種類就有很多種。總而言之,這其中所帶來的就業和上下游企業不計其數。如果只是農村蓋的房子的話,那麼別說鋼筋和水泥了,我只需要黃土就足以。乾打壘的房子,你們住過沒有?我住過。

為什麼日本的房地產會成為泡沫?為什麼日本的房地產會崩潰?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日本太小啦,為什麼西方國家都不用房地產作為自己的支柱行業?因為他們的國家太小,他們的人口不夠,就拿日本來說。不過3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半人就聚集在東京附近。人口1億多。十年,最多20年就能讓整個日本所有人都住上房子。到了20年之後呢?沒有地方可以再建房子了,日本的房地產當然會崩潰。

懂了嗎?而中國不同,中國有將近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有14億人口按等比例來算的話,中國需要100年才能讓所有中國人住上房子。但其實不用100年,50年,50年就夠了,50年後當讓最後一批中國人住上房子之後。最先一批購買房子的人又到了該推翻重建的時候了,懂嗎?這就可以達成了一個循環鏈,因為房子它並不是永久的。一般的房子50年就拆了,有一點的70年也該拆了,而到70年的時候,又可以重新開始。

但其實中國的速度快多了二三十年中國差不多就讓大多數人都能住上房子了。那麼我們看到中國之後開始幹什麼了呢?第二步,中國的房地產是靠棚改,把棚戶區改造作為重點發展的。棚改差不多了,該幹什麼呢?開始進行老舊小區改造,這一波差不多又得十年吧。等十幾二十年之後,最先一批開始發展的房子又該推到重建了。

這樣差不多就達成了一個循環,所以在想象十幾年前那樣子的發展房地產是不太可能。但房地產也不會就一直衰落下去,最終會達到一個穩定。

韓國的房地產其實就吸收了日本的經驗,雖然韓國的國土面積更小,人口更少。但韓國很早就確立了走出去的觀念,韓國的房地產公司在全世界都都是赫赫有名的,比如說世界第一高樓哈利法塔,比如說馬來西亞吉隆坡的雙子塔都是有韓國的房地產公司建的。

中國一方面在國內繼續維持房地產的生存。另一方面也有了走出去的觀念。

總而言之,房地產不可能再成為中國的支柱性產業。但會成為中國的支柱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