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變新了

“小紅帽”清掃社區、“三無”小區有效整治、生活垃圾及時合理處置,文明城市創建讓湖北省老河口市換了面貌。近年來,老河口市以創建為民、創建惠民為目的,推進全域創建,全民創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在湖北省老河口市光化辦事處秋風路社區,始建於1979年的原燃料公司家屬院,是個典型的“三無”小區。2000年企業破產後,小區內住戶圈地種菜,亂搭亂建,一年四季汙水橫流臭氣熏天。今年年初,社區抓住全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契機,一方面積極申報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一方面動員小區內的黨員幹部參與小區改造治理,帶頭拆違,終於拆除了29戶違建鐵蓬房和菜地,小區居民徹底告別了20年的亂象。

治理“三無”小區,改造老舊社區,半年多的時間,老河口市區的背街小巷紛紛華麗轉身。目前,全市已完成19個“三無”小區的整治和165個老舊社區的改造任務。原燃料公司家屬院居民徐春華說:“現在地下建好了排水管網、地上鋪成了水泥路面,路燈亮了,環境美了,我們的心情也舒暢了。”

治理城鄉生活垃圾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工作中一大難題。老河口著力構建城鄉生活垃圾處置基礎體系,紮實做好城鄉生活垃圾處理工作。老河口市創文辦主任麻國慶介紹,通過不斷完善農村生活垃圾基礎設施、加強人員培訓,廣泛宣傳發動,目前全市農村新增或更新約200個垃圾收集勾臂箱、約300個垃圾桶,配約1

150名備保潔員,群眾家家講衛生、戶戶比清潔,參與創建意識顯著提升。

治理好城鄉生活垃圾,做好垃圾分類是前提,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是目的,而做好城鄉垃圾轉運工作則是二者之間的重要環節。老河口市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開展以來,城區已建成了6座垃圾壓縮轉運站,農村建成了8座鄉(鎮)標準化壓縮式垃圾轉運站,實現了10個鄉(鎮、辦)轉運站建設全覆蓋,並由市環潔固廢公司統籌城鄉垃圾轉運工作,確保了垃圾日產日清。

生活垃圾處理方面,老河口市以葛洲壩水泥窯協同處理為主,無害化填埋為輔,形成了垃圾處理“水泥窯協同處理+衛生填埋”的多元化格局。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也達到了90%以上。

提升市民素質,是老河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老河口著重思想道德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開展了多種形式的主題教育。以身邊的人和事為教材,依託“三美一好”評選活動,發現並培育出35名先進典型,其中黃東昇獲“荊楚楷模”年度人物,同時入圍中國好人榜5月孝老愛親榜。以“文明校園創建”為主線,紮實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全市中小學生做文明的踐行者和倡導者。通過舉辦“創建文明城市、爭做文明市民”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徵文活動等各類活動,倡導文明新風。

同時,老河口積極推進志願服務常態化,成立了“志願服務聯合會”,著力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志願服務品牌,進一步加大了廣泛吸引和凝聚社會志願組織能力。目前,註冊志願者6萬人,專業隊伍240支。積極開展了以“創文鋪設幸福路,志願點亮文明城”為主題的志願服務活動,全市志願者紛紛走上街頭開展志願服務。

記者 餘惠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