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圖書;網絡等資源讓學生成為研究性讀者

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閱讀,教給學生進行研究的方法和本領。應努力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的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去發現和體會,學會對閱讀材料進行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為其終身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研究需要資料和信息,而最直接,最方便和資料和信息來源,就是圖書館;網絡,帶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走進圖書;網絡進行學習,是一個最好的方法。圖書館及網絡知識是我們大腦的延伸和擴展,是我們終身的老師。當你去圖書;網絡查閱資料時,它將激活你的思維,回答你的疑問。

世界上的知識和智慧都是相通的,不能只盯著一個地方看。要學會在其他的地方,其他的領域尋找靈感——這是運用圖書;網絡的秘決。學會在與本研究課題相關的書籍中查找答案,還要學會到與本課題不相關的書籍中去查找答案或者查找那些將引起你的相關思考的答案。我們在運用圖書館資源的時候,首先要熟悉圖書館,來到圖書館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花一些時間看看館藏;它的書籍是怎麼樣分佈的,大概有些什麼樣的書,可通過利用讀者目錄,瞭解藏書的種類,數量,每本書的出版地和時間,作者等情況。然後再開始尋找自己所需要的材料,掌握以上的知識。會使你的尋找所需的書籍時不會不知所措。下次再利用這個圖書館資源時,會熟悉情況方便多了。在看每一本書時,要看看書名、作者、出版社、版權社、序言、前言、後記、目錄等有了對全書的概括瞭解,便利於再尋找你所需的內容。找到所需的內容,可記下名、頁碼或摘抄、複印。但不要忘記書名、作者、出版社和引用處的頁碼。教師應推薦一些對健全一個人心靈有重要作用的經典名著,使學生對所接觸的書籍進行科學的先擇。通過介紹書籍梗概,印發賞析材料,朗讀精彩片段,播放相關影視片等方式,再向同學們介紹研究性閱讀的目的、意義和特點,使學生產生強烈的閱讀、探究慾望。鼓勵學生投入研究性閱讀,在利用圖書館資源時,幫助學生髮現問題,形成“課題”。給學生指明研究方向告訴他們適合做哪些問題研究,可以做哪些方面的探索。可幫助他們分析選準角度,找準研究問題切入點。指導學生進行課題價值評判,舍精取精。當學生具備精選研究課題能力後,就應讓學生自主確定方向。以這樣方式讓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無數次這樣的閱讀經驗積累,對他們發展自己終身閱讀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在研究學習的具體實施階段,要關注研究活動的進展。教師應該是起引導、監控、促進作用。不是指揮、傳授者。

要幫助學生認識到必須怎樣幹才能很好地完成這個研究活動家的預期。要及時向學生提供各種諮詢,進行方法指導,技術支持。介紹書刊文獻的性質特點,指導學生掌握文獻索引方法。熟練掌握利用讀者目錄。學生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隨時隨地都可能產生新的想法,新的觀點,發現新的問題,教師應該根據該課題組的研究進展情況,結合學生已經初步得到的研究結論及掌握資料的情況進行引導。促使他們多角度,全方位又非常專注,集中地深挖課題所包含的內蘊。按新的突破口,得出高水平的結論。

教師要幫助學生整理思想,組織表達,形成觀點,將研究去粗存精,修改補充,當學生有了研究成果時,應帶著欣賞眼光去肯定學生成績。這樣即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遵循研究性學習自身“重視過程,而不太重視結果”的規律。在評價學生研究成果時,應側重評價學生的態度,方法不宜過於強調研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並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採取適合自己的評價方式,以便使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潛能,都能從研究性閱讀活動中獲得收益,通過這樣豐富多彩的評價活動,使能起到強化學生探究慾望。提高研究能力,激勵後繼學習作用。

素質教育時代是終身學習的時代,是否能熟練地利用圖書館,體現了一個學生的自學資質和個人研究能力。圖書;網絡是以自學和閱讀圖書為基礎的教育結構和文化教育設施,圖書;網絡知識是我們大腦的延伸和擴展。是我們終身的老師。學校圖書館入藏了各種知識,各學科、科學性較強的正式出版物。廣大師生可充分利用圖書;網絡這豐富、寶貴資源進行研究性閱讀活動。以培養學生終身閱讀能力。在進行研究性閱讀過程中,應注意閱讀內容廣泛性,學生研究的自主性,參與性,使研究性閱讀成為學生自我完善,自我實現的需要。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成為研究型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