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墜樓之後

學生墜樓之後

6月6日,山西中北大學大二學生時某參加補考時作弊被抓後墜亡,此事立刻引起了網友和各界人士的關注。一時間,圍繞責任在誰的問題,觀點不一。有人認為學校要負主要責任,也有人認為學生心理有問題,錯不在學校。


學生墜樓之後


學生墜樓之後


其實,這已經不是今年第一起學生墜亡的事件了。今年5月1日,中國傳媒大學2017級動畫藝術學研究生黃靜怡在家不幸墜樓身亡。通過相關人士發出的圖片得知,黃靜怡近期和導師在微信上有過長時間的交流。以黃靜怡為主,老師的回覆也被網友稱顯得太過冷漠。


學生墜樓之後


學生墜樓之後


將這兩件事放在一起比對,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前者死於學校內,後者死於家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12號《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學生在學校發生意外學校有責任,因為學校有照顧和保護學生的義務,因此只要是在校期間發生的,學校肯定都要一律承擔。


但學校負不負責任的限度並不能僅僅限於在哪裡,這也正是中國傳媒大學黃靜怡墜樓事件的關鍵所在。從黃靜怡和老師的聊天記錄中我們可以看出,她的聊天內容紊亂、混雜、似乎其本人也在經著某種痛苦和折磨。


從這我們可以看出,黃靜怡學生墜樓的想法並不是一下子就在腦海中閃現的,必然經歷了一個過程。該同學墜樓的想法是不是別人施壓的結果,或者說有沒有被其導師施壓,還是說是她自己想不開,不能戰勝自己。


學生墜樓之後


學生墜樓之後

學生墜樓之後


學生墜樓之後


學生自殺的事件近年來已經成為社會的一大問題。通過分析,發現從小學六年級開始,自殺率開始攀升,初中最高,幾乎佔了全部的一半,高中次之,在中小學階段男生自殺現象較為突出,比例高於女生。


大多數中小學生自殺具有突發性,是當時壓力下的瞬間意志力崩潰或一時衝動——“我死給你看”,有的自殺源於長期的壓力—— “之前我一度達到崩潰邊緣,這次我再也忍不下去了”、“太累了”“很累了”。在長期的壓力下,死亡成了一個解決方案,自己可以去“一個沒有疼痛的世界”,父母“才能輕鬆些”。


學生墜樓之後

學生墜樓之後


36.5%的自殺案例發生在學生家中或所在的小區,30%發生在學校。58%的自殺案例為跳樓,20%為服毒。可見大多數中小學生自殺具有突發性,過程短暫,常常是由於在某個時間點上突然的意志力崩潰或一時衝動。


學生墜樓之後


涂爾幹曾經研究發現夏季是自殺高峰期,1月到6月自殺率逐漸提高。 對於中小學生而言,季節固然是一個影響因素,但學期學業的影響更為關鍵。


統計表明,暑假有2例自殺,與暑假補課有關。63%的自殺案例發生在下半學期,也即2月中旬到7月初的階段。下半學期學業壓力和升學壓力都比上半學期強,上半學期發生8起畢業生(六年級、初三、高三)自殺案例,下半學期發生21起畢業生自殺案例。另外,“開學日自殺”有3例,2例發生在下半學期,1例發生在上半學期。


學生墜樓之後


我們更應該注意的是,以上的數據是2013年的樣本,而現在已經是2020年了。7年前尚且如此,2020年的我們又該當如何?


學生墜樓之後


通過前文,我們可以知道,

學生自殺的最主要原因乃是學習和家庭壓力。所以說,如果某一同學自殺後,單單咬住學校不放,認定是學校的原因,這樣的行為也並不恰當。多方因素共同造成的悲劇,應該由多方承擔。


那麼誰要負最主要的責任呢?當然也會有人說,人都死了,誰負責任有什麼用?這樣的想法也是不可取的,因為對責任方的正確認定,才能真正從點處著眼,把解決學生自殺問題的方法用到最有用的地方。


學校方面的問題,在於遲。遲迴應、遲反饋、遲處理。中國傳媒大學官微發出通告的時間為5月10日,而墜樓事件發生在9天前的5月1號。這9天到底發生了什麼,沒有人知道。9天,都夠環遊世界了!而這件事最先曝光的人並不是中國傳媒大學,而是死者黃靜怡的一個親戚,在微博上發出來的。


家長的問題,在於壓一方面,一昧的給孩子施加壓力。電視劇《小歡喜》中的喬英子,就是在其母親宋倩的各方面施壓下,患上了抑鬱症,鬧著要跳河。劇情中雖然看著揪心,但事實上都是現實生活的寫照。


學生墜樓之後

另一方面,將責任壓給學校。

學校作為公共組織,其責任難逃。但並不是所有的責任都要一股腦的壓給學校。我們不得不承認,現行教育體制存在著很大弊端。但是很多學生都能陽光的活著,取得優異的成績,為什麼就單單那一個人不行呢?


學生墜樓之後


悲劇沒有發生之前,各方都能相安無事,可等到事情發生,一場混亂就能夠掀翻一座學校、毀滅一個家庭。


中小學生自殺事件常常被專家學者、媒體輿論歸結於“中小學生心理脆弱,需要生命教育課程,老師家長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


實際上,“脆弱論”忽略了中小學生自殺的制度性原因,將其歸咎於個體本身。“課程論”以為阻止自殺可以靠課堂上的文本說教來完成。現在大多數城市中小學普遍加強了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學生的自殺事件並沒有減少,那麼問題到底在哪裡?


學生自身來自學業的壓力,老師作為評價者和監督者給學生的壓力,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給孩子的壓力,這三重壓力都在減弱著中小學生的意志力,而這一切已經在引發越來越多失控的危機。


誰能責備那些在高度壓力下失控的孩子脆弱呢?或者指責他們沒有責任感,當意志力在壓力下損耗殆盡,誰能誇口自己的控制力呢?


學生墜樓之後


學生墜樓之後

學生墜樓之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