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思考的三個維度

系統思考的三個維度

  國務院國資委主管,中國企業聯合會主辦《企業管理》。統一刊號:CN11-1099/F ,郵發代號:2-650,每月5日出版,全綵印刷;全年12期,每期128頁;全年288元,每期24元。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微信公眾號“企業管理雜誌社”訂閱。

  中層管理者認識到自己思維的侷限,想培養系統思考能力,但不知道學習方法;高管希望培養團隊的系統思考能力,但不知道如何入手。人們普遍認為“系統思考”複雜艱深,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就像進入了迷宮。

  過程與系統,對初學者來說抽象晦澀,二者關係難理清,就像巨大的門檻橫臥在思考之門,難以跨越。

  對此,如何破解?

  破解“迷宮”的框架

  要想培養系統思考的能力,首先要建立系統思維的框架,有了框架就有了思考頭緒。從系統的整體性、關聯性、層次性、有序性和動態性五個屬性導出系統思考的框架:

  系統思考=整體思考+結構思考+動態思考。

  該框架的含義是系統思考有“整體、結構與動態”三個維度,每個維度的思考都具備系統思考的屬性,但不完整,只有同時從三個維度思考時,才構成完整的系統思考。三個維度的思考深度決定了系統思考的深度,如動態思考涉及過去、現在、將來,以及系統的延遲效應是如何湧現在“過去、現在和將來”的,而不是隻看到眼前的表象與直接因果。

  如何對問題進行系統思考?按以上思考框架,從整體、結構、時空變化出發,並將這三個思考維度不斷切換,反覆思考,不斷加深思考的深度,就會逐步走出思考的迷宮。

  如果你是ABC酒店的老闆,酒店經營剛從菜品中混入異物這類嚴重事件中恢復,生意日漸興隆,面對今年發生的疫情,生意怎麼辦?面對因疫情限制人員流動的情況,從整體角度來看,酒店的全部業務——住宿、餐飲和會議服務受到了什麼影響,影響程度如何;從結構角度來看,住宿與會議服務業務停止,但人們對吃的需求還在,不能外出吃飯,酒店可以送餐上門;從變化角度來看,如何評估疫情給經濟生活帶來的影響,參考2003年發生的非典,如果新冠肺炎疫情比非典給經濟帶來的傷害還要大,情況會是什麼樣的?

  再深入思考,從整體來看,疫情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是什麼?對全球的影響是什麼?這些影響又會給酒店的各方面業務帶來什麼;從結構來看,消費是要花錢的,人們的收入減少,消費能力與消費慾望下降;從動態來看,長期宅在家,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疫情結束後人們在家吃飯次數增多,外出吃飯次數減少,時間的延遲效應還有哪些?要如何應對?以上是從“守”的角度來思考的。

  從“攻”的角度來看,疫情帶來了哪些新需求?生意機會有哪些?酒店有哪些資源?我們能整合哪些資源做些什麼,等等。從三個維度對問題進行觀察、理解、分析與判斷,深度思考、反覆思考,就容易洞察危機中衍生出的生意機會。

  構成整體的局部及這些局部背後的結構與聯繫,是進行系統思考的關鍵。疫情給ABC酒店,甚至整個社會帶來的影響的結構與聯繫是“錢”,人們收入減少影響到方方面面,聯結隱秘不直觀,並且影響存在延遲效應,這些干擾了人們的思辨與判斷,卻是更關鍵的一方面。

  三個維度的思考框架構建了系統思考的大方向,我們還可以細化為系統思考的六個原則:

  要有整體觀念,不要片面化或本位主義(整體維度);

  要看到整體與局部,以及局部與局部之間的關係,不要孤立思考或片面思考(整體維度);

  要深入分析系統結構,思考不要浮於表面(結構維度);

  要理解並善用“補償反饋”機制,不要忽略“副作用”(結構維度);

  要有時空觀念,不要僵化看待事物(動態維度);

  要深刻理解與把握“時間延遲效應”,不要淺嘗輒止或半途而廢(動態維度)。

  單個原則是孤立的,但是結合三個維度看,它們相互之間是有聯繫的。識別原則背後的聯繫就是系統思考。

  跨越系統思考的門檻

  對過程與系統以及二者關係的理解,是跨越系統思考的門檻。三個維度思考框架中,整體思考與動態思考比較容易理解,結構思考理解起來比較難。

  結構就是聯繫,是局部與局部之間的聯結,而聯結有直觀聯結和隱性聯結之分,隱性聯結往往容易成為思考的障礙,這時可以回到過程與系統中尋找。

  過程是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一項或一組活動,活動由步驟聯繫而成;系統是由若干相互聯繫的元素構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整體。企業組織是由若干相互聯繫的過程構成的滿足某一特定客戶需求的整體,是一個系統;企業與同行、上下游企業等聯結成行業,企業與非行業企業、消費者等聯結成一個更大的系統——商業社會。每個過程,是構成企業這一大系統的子系統,從這個角度理解,企業組織系統是過程的集合。

  過程與過程、系統與系統之間的關係都類似於集合與集合之間的關係。過程由步驟構成,步驟有先後順序的串聯結構、反饋結構、並聯結構,它不同於過程之間的競爭關係、包含關係、交叉關係、破壞關係,以及相互補充、依賴、促進的關係。從集合概念出發理解過程與過程之間,以及過程與系統之間的關係,就找到了跨越思考門檻的路途。

  過程可以用流程圖來展示、分析、討論和思考,將複雜的過程拆解為一個個步驟,又將這些步驟一步步拆解為元步驟(最小的單元步驟,簡稱為元步驟),步驟與步驟之間、步驟與元步驟之間的聯結,通過流程圖的方式比較容易識別。

  同樣的道理,將系統拆解為一個個過程,通過流程圖或思維導圖的方式比較容易識別這些過程之間的聯結。

  用過程方法拆解系統,尋找過程之間的聯結,就找到構成系統的過程和構成過程的各步驟之間的聯結,對這些聯結的順序、層次、作用與關聯的思考就是結構思考。

  系統思考的邏輯

  邏輯是由已知推導未知的過程;思考的邏輯就是推導的步驟與這些步驟之間的關聯關係;系統思考的邏輯就是從整體、結構和動態三個維度推導的步驟與這些步驟之間的關聯關係。

  沒有邏輯的思考,大腦要麼一片空白,要麼一團亂麻,建立思考框架就是建立思考的主要步驟。理解企業組織應用的過程是如何構成企業組織這一系統,是突破系統思考的門檻。過程方法是理解、解析、討論、分析和管理系統的工具。

  突破系統思考的邏輯障礙,是修煉邏輯領導力的關鍵環節。(李新久)

  國務院國資委主管,中國企業聯合會主辦《企業管理》。統一刊號:CN11-1099/F ,郵發代號:2-650,每月5日出版,全綵印刷;全年12期,每期128頁;全年288元,每期24元。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微信公眾號“企業管理雜誌社”訂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