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美國稱為:下一個錢學森。他到底有多牛?

一場疫情,讓我們真正的感受到,科技興國才是王道。

現在的中國,醫有鍾南山,糧有袁隆平,被大家尊稱為“醫聖”“食神”,這是我們的福氣。


他被美國稱為:下一個錢學森。他到底有多牛?


袁隆平

他被美國稱為:下一個錢學森。他到底有多牛?


那誰是我們的底氣呢?

我們有可以抵五個師的錢學森,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為我國的導彈與航天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還有很多知名的院士/專家,是他們默默的奉獻,讓我們擁有安定的生活。


錢學森

他被美國稱為:下一個錢學森。他到底有多牛?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是被美國譽為下一個“錢學森”的潘錦功。


潘錦功

他被美國稱為:下一個錢學森。他到底有多牛?


潘錦功,這個名字可能大家比較陌生。他有著與錢學森相似的經歷。很早的時候潘錦功就已經開始在美國留學攻讀博士,而之後僅僅是學生的他就研製出了一種發電玻璃,還設立了自己的研究中心。很快引起了美方的注意,潘錦功研究的這種玻璃運用了特殊的材料,能夠藉助太陽的光來達到發電的功能。如果這樣的材料運用在自身的軍事或者是其他行業的發展當中,那麼將會對能源節省帶來很大的用處。


他被美國稱為:下一個錢學森。他到底有多牛?


看到這裡,也許你會認為這就是太陽能發電!但“發電玻璃”有多牛?你知道嗎?它可是被譽為“掛在牆上的油田”!

據瞭解,一塊單片長1.6米寬1.2米的發電玻璃,它的光電轉化率卻高達17.8%,每年可以發電260-270度,即便是光線很弱的情況下,也能通過光電轉化生產電能,換句話說就是三四千塊這種玻璃產生的電量,相當於一口普通的油井一整年產出的油所能轉化的電量。

隨著時間的流逝,地球上各個國家的競爭早已經變為能源的競爭,因此,新能源的發明與使用,對於一個國家來講,它的意義有多重要的,不言而喻。

潘錦功發明的這種“發電玻璃”是在絕緣的普通玻璃上均勻塗抹僅4微米厚的碲化鎘光電薄膜,由此製成可導電、可發電的半導體材料,因為碲化鎘薄膜本身是全透明的,所以它可以被塗抹在所有的窗戶玻璃上,而不僅僅是隻能安裝在屋頂、牆壁上,目前世界各地的建築物消耗了全球百分之四十以上的電力,以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為例,足足12萬平方米的玻璃幕牆,如果都塗抹上碲化鎘而改造成“發電玻璃”,那麼將能完全滿足大樓自身全年用電,還能供應給周邊建築......


全樓使用

他被美國稱為:下一個錢學森。他到底有多牛?


看完有沒有倒吸一口氣,是不是太厲害。因為這個發明,美國當時可是極力挽留,開出非常優厚待遇,希望他不要回國。潘錦功有自己想法和準備,基於他同樣有顆愛國的心,我們的中國已經不是錢老那個時候了,我們現在已經有能力接回世界各地想回國發展的人才。雖然美國不希望,但最終潘錦功還是安全回國。同樣帶回來的,也就是剛剛介紹的“發電玻璃”技術。

國家只有科技興盛,才能興國,為人才的迴歸鼓掌,為祖國的強大點贊!

敬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