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5種行為傷害孩子自尊,長大後容易形成心理陰影

心理學:5種行為傷害孩子自尊,長大後容易形成心理陰影

父母的5種錯誤行為,將孩子引向5種不同的命運。

父母從來不是以社會屬性所存在的,而是純然的自然屬性。也就是說父母不是某一職業,沒有某個職業標準,更不會有任何考核。自孩子誕生的那天起,他們就承擔了作為父母的角色。這意味著天下的父母都是按照自己意願來養育孩子的,隨自己的情緒好壞來對待孩子。哪天心情好就多親近孩子,哪天心情不好就拳打腳踢孩子。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大部分父母已經很少對孩子拳腳相向,可是仍然存在5種行為傷害了孩子的自尊,並且在他們長大後形成心理陰影。

心理學:5種行為傷害孩子自尊,長大後容易形成心理陰影

第一種:穿別人的舊衣服

有許多父母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這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傷害。心理學研究問題原則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事而異。如果家庭條件本身比較富裕,即便是別人穿剩下的衣服也都是名牌,或者即便家境不算富裕但是孩子足夠自信,給孩子穿舊衣服並不會造成大的影響。可是如果家境不是很好,並且孩子內心格外敏感,那麼給孩子穿舊衣服就會令其受到傷害。在孩子的邏輯中,自己就像是這件舊衣服一樣,屬於“隨時被拋棄的”一類。長大後會形成心理陰影,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他們也難以建立長久關係,總是擔心自己被他人拋棄,所以主動選擇斷絕聯繫。

心理學:5種行為傷害孩子自尊,長大後容易形成心理陰影

第二種:總是拿某個固定的對象做比較

父母整天拿某個人作為對比,跟孩子說這個人多麼優秀。這種行為區別於那些無固定指向的對比,更加傷害孩子自尊心。前者指的是父母總是認為某某人比自己孩子優秀,並且長期以來總是拿這個人跟孩子做比較。後者指的是父母今天覺得某人比孩子優秀,讓孩子向他學習,明天覺得另外一個人比孩子優秀,讓孩子向他學習。後者問題不大,因為孩子明確知道自己哪裡不如別人。可是前者會讓孩子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因為孩子逐漸意識到,無論自己多麼努力都不會超過那個人。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活在某人的陰影之下,並且會產生扭曲的競爭心理,變得剛愎自用。

心理學:5種行為傷害孩子自尊,長大後容易形成心理陰影

第三種:排斥孩子的親近行為

有些父母覺得孩子太過於粘人,就會極力排斥孩子的親近行為。這種行為是非常傷孩子自尊心的,孩子長大後會形成缺愛的人格。孩子親近父母是一種正常的依戀行為,父母排斥孩子親近自己,會讓孩子認為自己是別人的累贅。長此以往會讓孩子在社交方面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向別人示好。孩子內心會變得越來越缺愛,越來越不願表達自己,因為自己的所有親近行為都受到了挫敗。長大後的他們,內心越來越冷漠,越來越不需要他人的關心和陪伴,變得我行我素、獨來獨往。作為父母不要疑惑孩子為什麼沒朋友,那是因為孩子想找朋友的時候,被父母無情地拒絕了。

心理學:5種行為傷害孩子自尊,長大後容易形成心理陰影

第四種:無視孩子的建議

大部分父母覺得孩子只是孩子,家裡面有什麼事情從來不會跟孩子商量。這種行為的後果就是,孩子覺得自己被排除在家庭成員之外,總覺得像個外人一樣。哪怕父母假裝認真聽取孩子意見,但是從來沒有按照孩子的想法行事,也會被孩子察覺出來,也會感到自卑,並且覺得自己是外人。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更快的疏離家庭,因為他從來不認為這是他的家。他們也不會對父母有任何感情,因為父母從來沒有把他當自己人。按照人的本能來理解,父母之所以不讓孩子決策,是因為決策的人數越少,越能夠體驗到快樂。孩子的決策會讓父母不快樂,所以父母不讓孩子參與到家庭決策中來。

心理學:5種行為傷害孩子自尊,長大後容易形成心理陰影

第五種:干預孩子交友

一個沒有受到任何干涉的孩子,在見到其他同齡小朋友的時候,是很願意親近別人的。但是如果父母干涉孩子交友,就會給孩子形成心理陰影。在孩子的邏輯中:這件事我做不了主,那件事我也做不了主,我就是父母的玩具而已。這種孩子成長過程很慢,心智不夠成熟,因為總是處處受到父母的干涉,就像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父母自以為是的創作了一件“藝術品”,實際上孩子只是他們的附庸品而已。這種孩子長大後有兩種結果:一種是自我意識覺醒,極力擺脫父母的控制,走向自己的成熟之路;另一種結果就是整天圍著父母轉,永遠融入不進同齡人的圈子裡。

心理學:5種行為傷害孩子自尊,長大後容易形成心理陰影

總而言之,以上五種行為極大的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甚至會直接影響孩子成年後的命運。

作者:九霄雲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