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電子合同如何成為訴訟證據?

近幾年互聯網消費掀起熱潮,網上購物、付費學習、付費娛樂、信用消費成為重要的生活方式。網上點擊“同意”,很可能就簽訂了一份電子合同。但這些電子數據散亂無序易損改,如何能成為訴訟證據的呢?

首先看一下哪些電子證據法院認可其真實性;

(一)由當事人提交或者保管的於己不利的電子數據; 

(二)由記錄和保存電子數據的中立第三方平臺提供或者確認的;    

(三)在正常業務活動中形成的;    

(四)以檔案管理方式保管的;    

(五)以當事人約定的方式保存、傳輸、提取的。    

電子數據的內容經公證機關公證的,人民法院應當確認其真實性,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以金融平臺簽署借款合同為例

一份電子合同如何成為訴訟證據?

一份電子合同如何成為訴訟證據?

一份電子合同如何成為訴訟證據?

線上簽訂的電子合同要成為被司法認可的電子證據,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技術手段保證電子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關聯性。其中組合運用到電子認證、電子簽名、時間戳、區塊鏈存證等技術確保電子數據的每個階段真實完整,可溯可查。除了身份源可靠、交易數據真實,第三方立場也很重要,特別是公證之後的電子合同更有證明力。對於金融平臺來說還能提前預防糾紛,減少違約率。發生糾紛後可免走訴訟流程,直接申請強制執行。

大陸雲盾不僅是具備電子認證資質和技術開發能力的機構,還自主研發了一套完整的證據保全體系。採用系列技術實現對數據源可信認證、證據合規性審查、系統規範管理等。平臺接入了eID和電子營業執照權威身份認證源,解決現實與網絡身份真實對應的問題,特別是對於冒用網絡身份的行為可以極大程度的避免。大陸雲盾應用電子簽名、時間戳等技術為金融機構提供可靠的電子合同和可信數據存證,保證網上操作和數據都可以準確記錄。這些電子數據都將上傳至司法區塊鏈,保證數據完整不被篡改。

糾紛提前預防更有效,大陸雲盾聯合公證處、司法鑑定中心、仲裁等司法服務輔助機構,為互聯網金融機構提供電子證據保全、生成存證報告、電子公證書、電子數據司法鑑定意見書、電子證據規則前置等訴前化解等服務。助力金融機構從業務起始端實現糾紛預防,將網絡賦強公證應用在互聯網金融活動中,減少互聯網金融債權糾紛,降低不良率,保障金融機構資金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