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間川南學校源起清朝末年,關係魏、田兩姓恩怨,辦學原因奇葩

也許你還不知道川南敘永水尾中心校的開辦者是誰?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開辦的?這裡面又內含怎樣的怪異故事?你還迫切想知道水尾小學、天池小學、馬嶺小學是同一個人出錢、同一時間開辦的嗎?······本文將給你一一解答,將給你帶來別樣的認知和感受,讓我們來一睹為快吧!

(一)

光緒時期真笑人 地主豪紳爭功名

魏田二姓矛盾起 水尾學校開了門

清朝末年,魏明安(麥地人)的祖人魏某(以下簡稱魏某)犯了封建法律,被監禁在永寧府(敘永),監獄的管案姓田(以下簡稱田管案),天池人。田管案對魏某甚為苛刻,弄魏某去嗅尿桶、吃尿泡飯等。後來魏某出獄,便把幾寸深的頭髮剪來交與其後人,並吩咐道:“我的頭髮這樣深,就是田管案整我的,他是紳糧我們還是紳糧,這是血海深仇,你們要記到非報不可!”過了若干年,田管案的後人在天池開設一間中藥鋪。一天深夜,魏某的後人魏明安因肚子痛(在天池)到田家藥鋪去買吳萸,賣藥的人說“沒有!”魏明安退回棧房,棧房的炊事員又去田家藥鋪因人熟而找到了吳萸,炊事員回到棧房,一面把吳萸交給魏明安,一面諷刺道:“魏明安大公,怕你是紳糧,有錢都買不到藥,我是火房,不要錢都把吳萸弄來了,看誰的面子大!”魏明安氣極了,加上想起祖人被田管案虐待的報仇遺囑,次日就跑到永寧府找胥道南(府內的一個小官),把田管案過去在府內當差人(管案)的證據(名冊)買過手,拿到成都府(首府)去告田家,說“田家有人當過差人,不準田姓入學中舉!”(封建時代凡是“三教九流”不準其子孫入學中舉,差人即在其內)。省府查明事實(有名冊為據),便在石碑上刻著“······田氏子孫,永遠不準入學中舉。”並當場把田家已經入了舉的幾名秀才裁了。

這間川南學校源起清朝末年,關係魏、田兩姓恩怨,辦學原因奇葩

光緒末年,封建王朝為了愚弄人民,鞏固王位,便向民間發出命令,號召捐資辦學,田家要想削去“田氏子孫,永遠不準入學中舉”的醜惡歷史,家住天池大田灣的大地主田仲輝在饒立安(水尾大惡霸饒象乾的伯父)、楊瑞林等的同謀(共商)之下,把榨取農民的血汗銀子一萬兩(625斤)拿了出來,作為創辦三里學校(馬嶺小學、天池小學、水尾小學)(“三里”水尾古稱“青化裡”、天池古稱“鳳凰裡”、馬嶺為“XX裡”)的基金。當時饒立安(文生)馬上到省府稟奏“田家捐了一萬兩銀子來辦學校,功績不小,請除去‘田氏子孫,永遠不準入學中舉的石碑’”光緒32年,田氏(大石公社龍井灣大地主)亦以同樣情況把農民的土地拿了一百二十石舊斗的地方(租子計算的)出來(合銀子一萬兩)併入三里學校的基金。同年周敬宣(水尾公社蓮花壩大地主)想當官,也把農民的產業十二石租的地方和一向瓦房(蓮花壩)拿出來歸三里學校使用(合銀子一萬兩)。這樣一來,三里學校有了基金三萬兩白銀,光緒33年(丙午歲)1906年,水尾城隍廟就創辦起了一間小學,名叫“公立青化裡兩等小學”(三里學校之一,以下簡稱兩等小學)。兩等小學第一次開校門是在春光明媚、萬紫千紅的四月上旬(陽曆)。

(二)

封建統治像座山 學校成長多艱難

有錢娃兒能入學 窮人孩子門外哭

兩等小學由縣“勸學所”管轄,校長有勸學所的“視學”(相當於督學)委任,經費由學董掌握(在三萬兩銀子的基金內開支),校長也由學董保薦。開學那期(1906年春季)只有一個校長、一個老師、學生78人,兩個初級班。與兩等小學同時開辦的還有“蒙養學”(相當於現在的幼兒園),專門吸收5至7歲的小娃兒,領導和經費均來源於兩等小學,開辦時有26人,一個老師教。1906年秋季蒙養學取消,兩等小學開為一班高級、一班初級,共有學生80人,教師增為四個(校長在內),高級四年級畢業,初級不定年限,只要成績合格的初小生就提去入高級(要會寫幾百字的作文的才能入高級)。課程設置:初級有國文、修身、地理、歷史、算術、音樂、體操;高級有國文、修身、地理、歷史、算術、音樂、體操、經學、格致、幾何、毛筆。每天的作息時間為:早上四節,早飯後四節課(一點鐘一節),午飯後背誦經書做出操,晚飯後自習。學生全部住校,每人每月繳小錢一吊七百(1700個),包括鋪頭、燈油、伙食。當時物價:米六百錢四十斤、鹽二十五個錢一斤、肉六十個錢一斤。學生全是地主子弟,伙食開得很好,浪費也嚴重,每餐都要吃剩肉、菜等,農民挑淘米水,時常在裡面撈到肉片、條粉等不計其數。老師工資很高,每人每月80吊小錢(一封銀子),可買黃谷27石(舊鬥)【注:指光緒年間】

這間川南學校源起清朝末年,關係魏、田兩姓恩怨,辦學原因奇葩

從光緒33年至宣統末年,經過五年時間。宣統三年上半年,第一班學生畢業,有二十幾人曾到瀘州去舉行畢業會考,考上的政府要給“秀才”之銜,並授以“頂子”(學士戴的帽子)。這批畢業生會考之後,還沒得到“頂子”,下半年十月同志會(四川保路同志會)爆發,接著武昌起義成功,宣統退位(1911年辛亥10月10日),中華民國成立。民國初年由於反對“袁世凱愛國運動”的興起,地方上有一些壞分子夥同地痞趁機組織土匪,到處搶劫,學校已受其威脅,因而學生猛減(只有十八人),似有垮臺現象。

民國十七年兩等小學改為“水尾學校”,地方上有人稱之為“京委學校”—— 因校長由京師委任之故(勸學所的視學是代表京師執行命令的)【鎮志為:水尾國立經緯學堂】,班級增加為:初級四班(一、二、三、四年級)、高級班兩班(五六年級)共六班,學生有一百多人(男女兼收)、老師7人(校長、訓育、教務在內),老師每月工資一百吊(因物價比過去高了)。從民國十七年起課程設置與過去有所不同,初級有國語、算術、常識、音樂、體育、美術,高級有國語、算術、地理、歷史、自然、修身、美術、音樂、體育、衛生。

民國十七年以前是“學董制”,民國十七年至民國二十五年是“學區制”。水尾小學是屬於第九學區,學區的教育委員當時是周光於,學校校長由他保薦,財務也由他掌管。

這間川南學校源起清朝末年,關係魏、田兩姓恩怨,辦學原因奇葩

民國二十六年到解放(1949年),水尾小學又改名為“敘永縣水尾鄉中心股民學校”,由偽縣政府直接掌握(委任校長和掌管經費)。

解放以後,學校的名稱叫“敘永縣水尾鄉小學”,有縣區黨委及公社黨委領導,縣文教科及區文教組也直接領導,學校老師全部由縣任用,經費也由縣開支,每個老師的工作和生活得到了保障。

續記:

1963年,學校遷至現中心校校址。新建的水尾小學有小學班6個,學生300多人,幼兒班3個,學生100多人,教師20多人,成為當時的區中心完小。

2011年,中心校有18個班學生1249人,幼兒學前班5個班入園221人,教職工51人,中共黨員10人,人均工資2600元。中心校教學設備完善,教學管理規範,教學手段先進,教學質量一流。正向著標準化、現代化的方向邁進。水尾中心校的誕生、成長與發展,凝聚了數代水小人的心血,也是我國基礎教育發展的一個縮影。

注:本文根據新近偶拾的寫於1959年的原始資料整理、編輯而成。文字所持觀點及語言特色也力求原汁原味、未作修改或掩飾,無一不打上時代的烙印。因而,具有極高的史實價值,也極富趣味性。(劉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