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油價啟示:防爆倉,交易員的風險控制一定要做到這種程度!

負油價啟示:防爆倉,交易員的風險控制一定要做到這種程度!

負油價和原油寶這兩個大瓜我們要好好聊聊。

為什麼買一桶油還能倒貼錢?

一張WTI期貨合約是1000桶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一桶大約是159升,7桶大約一噸重。美油交割很特殊。賣家把油灌到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庫欣地區的儲油罐中,買方開著油罐車或油輪去提貨。提兩個油壺是不給灌的。

庫欣是WTI合約交割地。布有13條主要的石油輸送管道,以及7300萬桶存儲能力。正常情況下,儲油罐裡的油是流動的,賣方灌進來,買方提走,存儲空間重複利用。

然而,疫情和石油價格戰導致供需失衡,取貨速度下降,灌油速度上升,儲量大幅上升。一旦開採出來的石油不能立刻轉存出去,就會佔用開採方的儲油設施,繼而影響後續的開採能力。

開採出來的油塞不回去,也不能倒掉,更不可能設置臨時存放點,因為這東西易燃易爆,流動的石油還可能產生靜電。一旦積攢太多處理不掉的石油,它就不是石油而是炸彈。只要你能拿走,倒貼錢都認了。

但是,買方也不是傻子。就算白送油,倒貼錢,也要算算成本。

首先,你得先跟庫欣打個招呼,說你購買了1000桶油,需要寄存幾天。庫欣說,好的,到了給我電話。

這是以前,現在不行了。上週API數據顯示,庫欣儲油罐總庫存接近6000萬桶。

你想租個油罐?單間別想了,先排隊搖號吧。5月中旬差不多滿載,搖號機會都莫得。

賣家發來消息:今日提油,可全額領取37美元補貼,遲領一天,扣3元。親,你幾號罐?

賣家為什麼要倒貼錢?就是為了轉嫁庫存成本。

千迴百轉,終於託關係搞到了一點空間。怎麼著不得租個油輪去庫欣收貨,油輪租借費和石油運輸費是少不了的,其它雜七雜八就不提了。平時多關注一下庫欣的總庫存儲量,儲量與油價通常成反比。

油運回來了,不能一直在海上漂著。油存哪是個大問題,現蓋個儲油罐不現實。租的話,價高者得。很難說租個儲油罐和租個油輪誰便宜。反正是一大筆錢。

終於可以開賣了?想多了。

這是原油,還得煉。煉油又是一筆成本。等到成品油出鍋,最大的問題才開始——沒人買!

這不是廢話麼。如果那麼好出手,怎麼會有憨憨送油還貼錢?

這些油只要壓在手裡,就必須支付存儲成本。

除非發生驚天大逆轉,你煉完油,突然需求大增,出現搶購,成品油價躥升。怕是自己都不信吧。

37美元的補貼能覆蓋掉時間不確定的存儲期成本嗎?時間越長,成本越高,獲利越難。

最麻煩的是,黏在手裡,很難處理。不像礦泉水,把水倒了,瓶子還能賣一毛。油咋整,不能燒,不能倒,只能儲存。

最後,痛下決心,決定止損。油白送,只要你能拉走。甚至,不但白送,還倒貼錢。時長不確定的存儲週期會導致成本無限增長,從而使得原油負價格成為可能。

話說回來,實際能在負價格成交的合約其實極為有限。

一開始這個瓜吃得津津有味。能把油價搞負。誰料到,中行原油寶爆了大雷。一個沒有槓桿的理財產品,能玩出穿倉的花活,我也是服氣。看了原油寶產品管理者睿智的操作,真是心疼。怎麼能這麼暴力對待嫩韭菜。

只要不是足夠業餘,原油寶鉅虧完全可以避免。有辯解說,交易所修改規則,允許價格為負,給中行下套。

這是推卸責任的藉口。作為產品設計者,對接標的出現重大規則變化,潛在風險發生改變,理應更快作出反應。當商品期貨價格在0上方波動時,持有多單最多損失合約全部價值。這是有限風險。由於價格存在無限上漲的可能,持有空單潛在損失是無限的,這是無限風險。

交易所公告價格允許出現負值,改變了多單持倉的風險性質。持有多單的風險從有限擴張至無限。大部分抄底油價的投資者邏輯很簡單:油價不可能跌到0。

交易所允許價格為負,使得抄底邏輯不再有效。持有多單的投資者其持倉風險從有限風險變成無限風險,作為產品的設計者和管理者,這一點必須告知客戶。

你不能只籠統的發個短信,說近期油價大幅波動,市場存在風險。價格永遠都波動,風險永遠都存在。這不叫風險警示與風險控制。

積極進行風險控制的交易商或做市商,面對不可控風險,尤其是你還能看到客戶持倉底牌,必然會限制客戶開倉,反覆確認客戶已經充分了解潛在風險,甚至通過降低槓桿,限制持倉倉位,提升保證金比例等方式迫使客戶降低持倉風險。

我在文章中常說,對待風險,必須謹慎。

假設回測某交易策略,歷史最大回撤是30%。這意味著什麼?不能理解成策略最多虧30%,而要理解成,一旦出現極端情形,虧損是30%起步。

已經發生的風險,無論其概率大小,都要認為未來還會發生。沒有發生過的風險,不能認為未來不會發生。所有已觀察到的風險,都是風險下限,而非上限。

明知道自己沒有交割權限,明知道市場走向對持有大量多頭非常不利,交易所也公告價格允許為負,實在想不通,怎麼一點風險意識都沒有。

4月20日油價跌到12美元時,好幾位小夥伴問我能不能抄底。我在朋友圈發了美油12個合約的價格截圖,提醒注意主力合約,不要飛蛾撲火。

負油價啟示:防爆倉,交易員的風險控制一定要做到這種程度!

當時,05合約價格還在14美元。06合約大約有8美元升水,更遠期的合約價格接近翻倍。

臨近交割期的合約有反轉可能嗎?幾乎不存在。

規則決定了臨近交割的合約流動性極差。價格要麼如一潭死水。要麼就是套牢的投機盤被迫割肉,這種情況下只能延續趨勢。反轉需要解救所有無法出逃的資金,資本市場沒有這樣的大善人。

全世界都知道中行是不能交割的多頭。在中行的襯托下,本來備受質疑的工行北美原油都顯得極具先見之明瞭。如果中行能意識到風險,面對突發風險,主動打破協議規定,與客戶協商提前結算移倉,並且向客戶充分解釋潛在風險,本可以避免如此巨大的虧損。

從原油寶穿倉事件我們必須要學到一點:

無論你是個人交易者,還是資產管理者,都必須主動管控風險,敢於承擔管控風險的風險。如果油價不跌破0,中行一分錢都不會虧。它們習慣了以消極、不作為的方式管控風險。但是,油價允許為負後,作為一個不能交割卻持有大量多頭頭寸的投機機構,交易所是要找你清算的。你不事先要求客戶追加保證金,就存在為客戶虧損墊資清算的風險。

消極對待客戶風險,繼而消極對待自身風險,最終成了被國際資本收割的對象。雖然主動管理風險是有風險的,但好處在於保持風險可控。

我們反覆強調過,風險管控是要讓賬戶處於風險有限,風險可控的狀態。持倉風險首先分為有限風險和無限風險。風險不能避免,但無限風險必須規避。方法就是完全對沖或平倉。

如果沒有現貨或期貨持倉對沖,我不會考慮賣出期權吃權利金。即便是在對沖狀態下,也肯定是先平倉風險無限收益有限的一方。

風險有限,是討論風險承受能力的前提。

像我經常使用的1N止損,2N止損,200點強制止損,或者賬戶本金的一定百分比。風險的承受度可以由你控制。若持倉標的屬於無限風險,就不存在控制,而是任人宰割了。

理論上,任何空頭持倉都是風險無限,收益有限。

期貨公司會有嚴格的強制平倉機制,保護客戶的同時,也是保護自己。

外盤做市商在提供高槓杆的同時,通常會承諾最優成交和負值清零。做市商的職責就是提供流動性,如果流動性因素導致無法強制平倉,就應該由做市商買單。

我們做個假設。如果交易所公告允許油價為負後,中行出於風險管控,跟進修改移倉規則,不再堅持最後一個交易日結算價移倉,極大可能為客戶規避穿倉風險。

但如果所有投機持倉賬戶都這樣做,油價不跌向負值,一定會出現中行是否應該遵守產品協議的爭論。

主動管控風險,勢必會受到質疑。可能來自客戶,也可能來自自己。

你做一筆交易,意識到風險,主動止損,觀察後續行情發現,從盈虧結果上說,還有更好的選擇。甚至會發現,如果放鬆對風險的管控,賬面利潤會更高。

這時交易者就會反思,是不是做錯了。不要做這種反思,不要用你做出決策之後的市場表現來評判你的決策對不對/好不好。

評判的標準應該是決策依據是否充分合理。知識星球裡一位小夥伴寫了篇交易日誌:在升勢回調至均線帶時做多,結果觸發止損。總結時他觀察了更多交易中沒有參考的技術指標,發現市場需要進一步調整,也許不應該做多。

你依據A條件做了交易,止損後,用B條件論證交易做的不對。這不是“雙標”麼?每筆虧損的交易都能總結出做的不對的理由,最終你能達到百分之百的勝率嗎?

你總會被打止損,但未必是你做錯了。

交易總結和反思要分兩步:

第一步,A是否是你認可的交易依據。A條件是否充分滿足。如果OK,那麼這筆交易就是沒有問題的。

第二步,B是否是你認可的交易依據。

如果是,你開倉時為什麼沒有參考B。如果不是,B是否有資格評價A的決策。你要麼將B提升為策略依據,要麼就排除B。

結果不是評價決策對錯的依據,決策依據是否合理才是評價標準。

交易所規則變更之後,若中行主動變更移倉規則,這種決策不能用事後的移倉價格好壞來評價。

就像工行的美原油,本來是捱罵的,但是在中行的襯托下,變成了真香。這種評價也是不合理的。工行只是在移倉時機上做得更加合理,從而規避了穿倉風險。但實際上,產品本身並沒有什麼投資價值。

之前有小夥伴在星球提問,有沒有抄底原油的工具,我找了一圈場內基金,沒有合適的,當時有小夥伴就提到工行的北美原油。

作為定投標的,我不會選擇這類品種。定投原油是基於油價不會為負,遲早會漲的邏輯。

但是,定投要花費資金的時間成本,所以你要要求定投標的具備內在價值增長能力。

在小雞窩裡,我定投的都是具有策略優勢的指數基金。

這類指數基金有2個優勢。

一是標的本身只是個“殼子”,有問題的資產可以被剔除掉,優質資產會被吸收進來。指數的殼子不變,其持有的資產會變。

二是我青睞紅利類或績優類策略的指數基金,無論市場估值情緒多麼悲觀,它們自身能夠維持經營盈利,因此具備價值增長能力。

但是原油類投資,品種單一,回報只取決於石油價格波動。不但沒有股息分紅,遠期合約升水還會導致移倉時吞噬投資者資產。

以持有工行北美原油的交易者為例。

起初持有5月合約563桶。移倉後,雖然持倉市值不變,但是持倉量減少149.8桶。若6月原油合約價格反彈,每反彈一元,他會少賺149.8元。

升水導致他的資產權益發生了實質性損失。

更糟糕的是,他以193.13元/桶的價格移倉買入6月合約。而現在已經跌去了100元。

移倉之初,持倉市值是79805.25元,目前僅為38138.36元。假設以當前的價格進行7月合約的移倉。

按照128.9元/桶的價格買入,38138.36元的市值只能持有295.9桶。從5月到6月,從6月到7月,其持倉份額分別下降了26.7%和28.4%。

如果寄望持倉295.9桶原油回本到5月合約移倉時的市值79805.25元,需要7月合約移倉前上漲至269.7元,相當於6月合約當前價格的3倍。

我不看好這種情況會發生。如果遠期原油價格一直升水,油價又不出現大幅反彈,到年底時,他的持倉量說不定會降到100桶。靠100桶回到8萬元,一桶就要漲到800元。

大家應該看明白這裡的坑了吧。升水導致每一次移倉,都會損失一定份額。持倉市值=持倉份額*價格。價格上漲若是跑不過份額損失速度,根本不可能回本。

聰明的小夥伴會想到,如果做空豈不是賺嗨了?我們算下這裡的風險。

假設以200元的價格賣出100桶5月合約。跌到150元移倉至160元的6月合約。

此時持倉市值為:312.5*110=34,375元。假設保證金剩餘20%觸發強制平倉,需要油價上漲:34,375*0.8/312.5=88元。如果一直不進行減倉操作,7月合約上漲至198元(低於5月賣出價格)空單就會被強制平倉。

原因就在於越是下跌,移倉時持倉份額增加的越多。如果價格反彈,虧損=持倉份額*價格上漲幅度。

利用這類賬戶賣出原油並持有,一不小心還是會虧光。因為反彈可能會迅速出現。5月合約曾經3個交易日反彈將近50%。6月合約更是出現過從46反彈至127,暴漲1.76倍。

原油寶欠缺風險管控,客戶應該就此維權。但與此同時,客戶也應該自己對風險進行管控。在投這個產品之前,首先要認清可能造成虧損,或者風險失控的點。要想清楚如何規避不可控風險。

就原油寶來說,夜盤無法交易,我做空原油被川普嘴炮暴力拉漲,我不是任人魚肉嗎?

這種風險我如何管控?沒法管控。所以根本就不去參與。

最後再說一點,關於持倉數據。

在各類財經網站上,你們看到解讀和分析持倉數據的都是以投機性持倉為主。我是以商業持倉數據作為分析持倉數據的核心。

為什麼不重點關注投機性持倉數據?我的回答是不可信。

為什麼多數人都分析投機性持倉數據?我估計可能是出於“身份認同”,也可能它們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

為什麼投機性持倉不可信?中行這個大坑就是個證明。如果中行真的為客戶購買了期貨合約,那麼在CFTC那裡,中行屬於投機性機構。它可能需要申報持倉規模。由於客戶既持有多頭又持有空頭,申報模式應該為淨持倉規模+對沖規模。中行應該是淨多頭持倉。投機性機構,不能進行交割,其持有的合約如果進入交割期,必須移倉。

表面上看,它們是機構,但大多數情況下,它們只是韭菜代理人。甚至自身就是高級韭菜。

它們自己都未必知道自己的持倉依據,你說通過投機性持倉能分析出什麼交易邏輯?

當然,有一種情況不能忽視,如果投機性持倉出現一邊倒的極端押注,趕緊跟它們劃清界限,很快就要被連鍋端了。這是投機性持倉數據最大的價值。

附圖2017年至今投機性多空持倉比。

美油的每一個價格峰值,都對應了投機性多空持倉的極端傾斜,

而在2016年2月中旬,投機性多空持倉比低至1.44。油價自2014年開始的暴跌在26美元終於見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