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活埋母亲,不应只由男子一人买单


1

由男子活埋母亲说起

母亲节前夕,网上爆出一个特大新闻,陕西一男子活埋了他的近八十岁的老母亲。

“活埋母亲”,细思极恐。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辱骂、虐待已是“不孝”,理应受到谴责,而“活埋”母亲则是人神共愤,天理不容!

综合网上各方消息,原因大致是这样的:

母亲长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屋里臭气熏天。

几个子女家境一般,实在无力负担母亲的医药费。

子女们还要打工挣钱养家,没有能力照顾母亲。

再看网上的评论,基本上是骂声一片,舆论一边倒,同声谴责子女大逆不道,枉为人子,猪狗不如。

网上舆情汹涌,官方反应也迅速,男子被刑拘,检察机关提前介入。

男子活埋母亲,不应只由男子一人买单


初次看到这则新闻时,我差点惊掉下巴,大骂男子人渣,禽兽,我与网友的主流观点一样,愤怒,谴责,讨伐,当然,也有少数人说是久病床前无孝子。

男子活埋母亲,应该是这几天的头条爆炸新闻,媒体上连篇累牍,铺天盖地,报道多了,看得多了,我也冷静了,除了谴责男子,我有了另外的想法。

我问自己:如果这是我的母亲,我会做得怎么样?我有能力负担长期且高昂的医药费吗?我会辞职专门在家照顾母亲吗?我有能力请护工照顾母亲吗?

我想,一天两天,是可以的,短时期也是可以的,但一年两年,三年五载,我恐怕也做不到啊!

推而广之,那些愤怒谴责男子的网友们,有几人拍着胸脯说,自己做得到?有几人能做到善终如始,始终如一?

解释一句,我不是为男子辩护,无论怎么说,活埋母亲都是遭天谴的。

我想说的是,谴责别人易,反省自己难。

我想说的是,我们可不可以想得深一些,有没有想过既尽了赡养之责,又不因病返贫的两全其美的办法呢?

2

古人孝举感天动地

中华民族是一个尊老重孝的民族。

千百年来,“孝”一直是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汉朝淳于意,个性刚强,开罪权贵,遭到诬陷,皇帝要办了他。

女儿缇萦冒死伸冤,愿替父亲受刑。

文帝深受感动,赦免了淳于意,废除了肉刑。

清人李应麟,被继母视为眼中钉,百般刁难,动不动就是棍棒相加,被亲父赶出家门。

后来,继母病了,他赶回家护理,并跑到三十里外求医问药,不管天晴天雨天天如此,直到继母病愈。

男子活埋母亲,不应只由男子一人买单


明朝童养媳刘兰姐,年幼明事理,对家人恭敬殷勤。

她的婆母王氏动不动就冒犯长辈,开口就骂“老不死”,视婆母为“包袱”。

一天深夜,刘兰姐来到王氏房间长跪不起,王氏大吃一惊,问其何故。

刘兰姐答道:“儿媳担忧婆母不敬太婆,日后儿媳将视为榜样,待您老了,也将您视为‘包袱’,那时您会多么伤心啊!太婆长命百岁,是我们家的大幸啊。恳请您三思而后行。”

王氏听后幡然悔悟,边流泪边叹气说:“良言使我受益不浅。”

于是痛改前非,对待婆母如同亲母。

三则历史故事的主人翁,一个不畏天威,冒死救父,一个不计前嫌,反哺尽孝,一个深明大义,将心比心,跪劝婆母,善待老人。

男子活埋母亲,不应只由男子一人买单


那时的条件和今天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他们却成了“孝”的榜样,“孝”的化身。

所以,条件不好不是不孝的理由,人性的弱点才是不孝的根源。

深剖细挖,追根溯源,虐待母亲,活埋母亲,其实是暴露了人性的弱点,人性的阴暗面。

母亲不能劳动了,不能挣钱了,还要吃喝,还要住院治疗,还要花费高昂的医药费,还要护理,母亲成了家里的累赘,早点处理,早点解脱。

只是,虐待者想过没有,若干年后,当我们老了,我们的子女会如何对待我们?我们能保证自己一直不生病吗?能保证自己老了,不需要子女照看吗?

我们开了坏头,子女会如何给我们收场?

伊索克拉底说过:“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

3

建立救助、养老制度才是根本

其实,有时候,我们不应该拷问人性。

有时候,人性是经受不住考验的。

崇祯皇帝在自杀前残忍地杀死了自己的妻女。

皇帝平常可是道貌岸然,谆谆教诲他的子民要父慈子孝,温良恭俭让啊!

据大众网消息,山东一男子多次强奸自己未满14周岁的女儿。

这事如果发生在别人身上,我相信他一定会义愤填膺,口诛笔伐!

纳·霍桑说:“人的本性中决无行善或作恶的所谓坚定不移的决心,除非在断头台上。”

普罗提诺说:“人类处于神与兽之间,时而倾向一类,时而倾向另一类;有些人日益神圣,有些人变成野兽,大部分人保持中庸。”

所以,靠人性,靠道德去约束子女、要求子女赡养老人,是靠不住的。

靠得住的,根本的,是国家应该尽快建立农村重疾救助制度,农村养老制度。

这个制度应该完善,兜底,彻底解决老人们的患病之忧,养老之忧,子女们的后顾之忧。

这次疫情,国家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这就是兜底啊,挽救了很多家庭,避免了很多人间悲剧。

老百姓由衷感谢,衷心拥护。

男子活埋母亲,不应只由男子一人买单


有了这样的兜底,子女们没了后顾之忧,谁会去虐待老人?“活埋”老人?谁愿背负“不孝”的恶名?谁愿去蹲大狱?谁不会做孝子啊?

荀子有言:“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这很可能是最早的救助思想,说明古人早已认识到,靠一己之力去“行义”是不够的。

时代走到今天,我国已迈进了第二大经济体的门槛。

国家说,要让人人共享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

这个人人,包括农民。辛苦了一辈子,为国家奉献了一辈子的农民们,有尊严的老去,有尊严地逝去,应是对国家的起码要求,国家也有相应责任。

但愿此种悲剧不再发生!


作者简介:

古风 中国老男人,中学孩子王。荣膺名师桂冠,幸戴学科带头人头衔。几十万文字散见于《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海南日报》等平面媒体,专著《做幸福的乡村教师》期待您的雅正。

用心解剖社会,用笔记录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