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小城,紅色寶塔,毛澤東曾在這裡生活戰鬥過十三年


魅力小城,紅色寶塔,毛澤東曾在這裡生活戰鬥過十三年

毛主席在延安


延安精神是紅色革命精神之一 ,是中國共產黨創造的一種革命精神。延安精神在中國革命的歷史中,佔有重要地位,因在革命聖地延安誕生,故名其延安精神。其內涵是:實事求是、理論聯繫實際的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本質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延安是舉世聞名的中國革命聖地。從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在這裡領導、指揮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實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誕生了毛澤東思想,奠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基石。


魅力小城,紅色寶塔,毛澤東曾在這裡生活戰鬥過十三年

寶塔建於唐代,高44米,共九層,登上塔頂,全城風貌可盡收眼底。它是歷史名城延安的標誌,是革命聖地的象徵


魅力小城,紅色寶塔,毛澤東曾在這裡生活戰鬥過十三年

楊家嶺革命舊址是中共中央駐地舊址,位於延安城西北2公里處。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和中


魅力小城,紅色寶塔,毛澤東曾在這裡生活戰鬥過十三年

延安寶塔

延安孕育的延安精神,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的精神動力。

一、寶貴的延安精神

1935年10月,一支7000餘人的工農紅軍隊伍到達陝北、結束長征。從那時開始,以延安為核心的陝甘寧地區,深刻影響了一個古老國家的未來命運。20世紀30年代後期到40年代中期,延安這個在中國地圖上並不起眼的西北古城,是成千上萬中國青年積極奔赴的地方,毛澤東曾在此生活戰鬥了13年。為什麼這個小城會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對當下有何啟示?

“延安十年,厲兵秣馬,轉危為安,新中國的雛形在此孕育。延安改變了歷史,也孕育著未來。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勝利到達延安吳起鎮。此後,黨中央在陝北戰鬥、生活了十餘年。延安時期,來自五湖四海的革命青年和有識之士,以“只要還有一口氣,爬也要爬到延安城”的毅力,冒著生命危險長途跋涉奔向延安,就是因為延安窯洞裡有馬克思主義和革命必勝的理想信念,代表著中華民族前進的方向。


魅力小城,紅色寶塔,毛澤東曾在這裡生活戰鬥過十三年

二、毛澤東思想在延安形成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經歷了長征途中的深刻反省,中國共產黨表現出超強的糾錯機制和自我革新精神。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在延安找到了中國道路的實踐邏輯、理論邏輯和歷史邏輯,最終引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他談到,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在總結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史經驗和深刻教訓基礎上,科學地回答了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問題。


魅力小城,紅色寶塔,毛澤東曾在這裡生活戰鬥過十三年

此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在著嚴重的教條主義錯誤。如何從“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迷信中解放出來,是遵義會議後中國共產黨所面臨的最迫切的歷史任務。毛澤東同志在延安先後寫出《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實踐論》《矛盾論》等文章,從思想路線的高度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力求在全黨範圍確立實事求是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從1942年2月開始,他又領導全黨進行普遍整風,正式樹立起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魅力小城,紅色寶塔,毛澤東曾在這裡生活戰鬥過十三年

組織路線代表黨在一定歷史時期內根據政治路線需要而制定的關於組織工作總的原則與方針,其基本內容在於“全面從嚴治黨”,黨的風氣正,則人心順、事竟成。在延安,黨的組織路線逐步走向自覺。黨的組織路線建設,在延安找到了起點,也找到了目標。“經過了七十多年的探索,如今我們依然在路上。”


魅力小城,紅色寶塔,毛澤東曾在這裡生活戰鬥過十三年

除了毛澤東思想、黨的組織路線,新中國農村社會改革也從延安開始,比如,黨在延安時期實行了多項舉措——善待外來務工者、設立“經濟特區”;建立“窮人銀行”,貸款給貧窮的勞動者;集體扎工、改變生產關係,建立互助組等。此外,在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積極推廣農業科技,生產力得到明顯提高;頒發“勞動英雄”稱號,給農民以政治榮譽;興辦夜校,教農民讀書識字;建立醫療保障體系。這些措施在提升農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推進了農村社會文明進程。


魅力小城,紅色寶塔,毛澤東曾在這裡生活戰鬥過十三年

毛主席在延安機場

三、中共七大預備會議在此召開

1945年4月21日,抗戰勝利前夕,毛澤東在延安召開的中共七大預備會議上講話,稱陝北是中國革命的“落腳點”和“出發點”,“陝北已成為我們一切工作的試驗區”,取得經驗,推廣開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寶塔山下、沿河之濱,最終帶領全國人民奪取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

由此,這座坐落在西北黃土高原的古老城市,因在中國革命史上的神聖地位被載入中國革命史冊。延安,是中共中央和紅軍長征的“落腳點”,是全民族抗日戰爭的“出發點”,是中國共產黨進行新民主主義建設的“試驗區”,也是解放全中國的解放戰爭的“轉折點”。13年延安崢嶸歲月,中國共產黨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從低谷走向高峰,最終扭轉了中國的乾坤。老一輩革命家和老一代共產黨人在延安時期留下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也成了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


魅力小城,紅色寶塔,毛澤東曾在這裡生活戰鬥過十三年

毛主席和朱德在七大會議上


魅力小城,紅色寶塔,毛澤東曾在這裡生活戰鬥過十三年

七大的會場佈置


魅力小城,紅色寶塔,毛澤東曾在這裡生活戰鬥過十三年

毛主席在七大上講話


魅力小城,紅色寶塔,毛澤東曾在這裡生活戰鬥過十三年

周恩來在延安 斯諾攝影


種種事實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理論、實踐邏輯源自延安,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遭遇曲折的經驗也來自延安。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棗園的燈光、楊家嶺的會堂、王家坪的總部……這片神奇的土地,在中國革命最艱難的時期,孕育出偉大的延安精神,推動中國革命從苦難走向輝煌。


魅力小城,紅色寶塔,毛澤東曾在這裡生活戰鬥過十三年


魅力小城,紅色寶塔,毛澤東曾在這裡生活戰鬥過十三年

大生產運動後,延安群眾敲鑼打鼓,給邊區政府送來匾額


魅力小城,紅色寶塔,毛澤東曾在這裡生活戰鬥過十三年

現延安情景

時至今日,延安精神仍然是我們的精神財富,仍需要我們發揚光大!

(標註:文源參考黨史資料,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不妥及時告知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