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根植改革基因 与特区同发展共繁荣

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40年来,深圳敢闯敢干,创造了中国发展史上的奇迹。2019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将深圳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决策,2020年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深圳改革开放的40年,是深圳企业飞速发展的40年,这片热土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平安银行生于斯、长于斯,它的故事也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一个缩影。

33年前,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新中国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诞生了。深发展股票以深交所0001的代码上市,成为我国首家上市银行。

在特区迅猛发展的大潮中,深圳发展银行创立了多个“首次”:我国首家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首家引进外资并以外资为第一大股东的商业银行、首家从外资手中收回控股权的商业银行……一系列开先河之举,顺应了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书写了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平安银行:根植改革基因 与特区同发展共繁荣

改革开放中诞生金融业改革开放样本

上个世纪80年代的深圳经济特区,很多改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深圳发展银行的成立也不例外。按照当时的情况,既要解决历史问题,又要化解现实问题。

从历史问题看,当年包括特区内6家和宝安县15家在内的21家农村信用社,由于亏损,已成为当地农业银行的“鸡肋”。从现实角度看,当时,资金一直是影响特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经过反复协调,深圳市政府开出了改革的方子,让信用社脱离农行,组建一家特区银行,服务特区经济。

1987年3月,银行筹备组大胆地采用了股份制结构,而彼时该行还没领到人民银行的“准生证”,是边报批边改造。1987年12月28日,深圳发展银行经批准正式成立。

1991年4月3日,深发展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并正式在深交所上市交易,成为新中国第一家上市银行。上市后的深发展,以独特的地位一度成为中国早期股票市场上的风向标。

为推动深圳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2001年深圳市政府提出将国有资产从金融类机构中退出,大胆引进国际资本和管理,推动本地金融机构改革。作为深圳本地上市公司龙头的深发展,再次成为推进金融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2004年5月31日,美国新桥投资以12.35亿元的代价获得深发展17.89%相对控股权,正式入主深发展。深发展也成为了国内首家以外资为第一大股东的商业银行,有外媒评价称“创造了历史”。

随后几年里,尽管深发展各方面表现不错,但由于受到资本金的约束,在2005年到2010年的5年之中,深发展遗憾地错失了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

此时,中国平安集团将目光投向了深发展。2010年5月8日,中国平安取代新桥投资成为深发展第一大股东。2012年1月,公司名称变更为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也变更为“平安银行”。

至此,一个全新的平安银行诞生了。这一吸收合并,是中国银行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整合案例。两行合并后总资产达1.5万亿元,网点410家,零售客户2500多万户,公司客户20多万户,该行从此跨入全国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行列。

“金融+科技”护航零售转型战略成功落地

2016年,谢永林被委派到平安银行任董事长。自上任起,谢永林就带着清晰的改革任务,而“改革”也正是谢永林的强项,因势利导、因时制宜的作战逻辑早已深入骨髓。

基于彼时平安银行的处境,谢永林将零售转型提为银行的首要战略。2016年下半年,平安银行拉开了零售战略转型的大幕,确立了“以零售为核心,打造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的核心战略以及“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的三大关键战略。

谢永林对零售转型作了清晰的三阶段规划:第一阶段是保证科技投入,做好技术基建,短期内快速提升业绩,大幅改善用户体验;第二阶段科技应用由点到面,业绩实现突破式成长;第三阶段科技引领商业模式全面革新,业绩实现全面爆发,客户口碑及品牌影响力领先市场。

平安银行对科技研发的重视和投入带来了卓越的成效。该行依托平安集团核心技术和资源,持续深化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生物识别等前沿科技与应用场景的融合,实现“技术引领”,在产能及效率提升、成本控制、风控体系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果。

得益于平安银行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以及全面的数字化布局,如今的平安银行,每一天都在创新,每一个创新也都距离“打造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该行2019年报显示,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379.58亿元,同比增长18.2%;净利润281.95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零售业务净利润194.93亿元,同比增长13.8%,零售业务的利润在全行利润的占比近七成。平安银行的零售转型战略成效显著。

迈入转型新阶段打造三张名片新目标

2020年,是平安银行零售转型新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产业发展洗牌之年。

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对于金融业而言,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依然是促进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制胜点。

谢永林意识到,随着数字经济逐渐深入产业肌理,企业对金融机构的需求早已跳脱出单纯的资金需求。对于银行而言,必须从过去单纯的资金借出方,转变为企业经营发展的合作伙伴,为企业赋能、创造价值。

“如何以更开放的姿态和前沿技术,整合平台资源,助力产业复苏,将是银行对公业务突围的关键。”谢永林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从“单向输出”到“全面赋能”,是一场对银行以及其背后资源实力的综合考验。

2020年是平安银行迈入转型新阶段的元年,在零售转型的大方向下,提出打造“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三张名片的新目标,推动全行发展迈上新台阶。

第一张名片是通过打造国内领先的数字银行,以科技促质效;第二张名片是构建覆盖客户全旅程的生态银行,以协同固城墙。配合集团“金融+生态”战略,进一步发挥客户多、数据多、场景多的优势,推动五大生态圈构建;第三张名片是搭建互联互通的平台银行,以开放享共赢。

“这三张名片是从零售转型战略中衍生出来的三个具体着力点,我们相信,要打造‘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这家银行必定是数据驱动、融入生态、开放互联的。而且通过三大着力点的不断做实,‘综合金融、科技优势’两大核心优势也会实现质的提升,进一步筑牢平安银行的护城河。”谢永林说。

怀着这样的雄心,平安银行又启征程。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