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这个县脱贫用新招,致富有想法

人民网福州10月10日电(陈涛)

这里是高山生态县、风景名胜县和文化厚重县,是叶飞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的福建省26个重点苏区县之一,也是福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18年12月,这里顺利脱贫“摘帽”,焕然一新。这个县就是——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

10月10日上午10:00,福建省“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八场·屏南专场)举行。本次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屏南县6位干部群众代表讲述脱贫攻坚故事。

福建这个县脱贫用新招,致富有想法

主题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 焦艳摄

屏南县位于福建东北部,近年来,屏南县委、县政府秉持“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闽东精神,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2018年12月,屏南县顺利脱贫“摘帽”,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截至目前,屏南县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全面实现脱贫。这样的“脱贫攻坚”成就是如何达成的?接下来请一起看看,屏南县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宝贵经验。

抓好四个“关键”,实现脱贫“摘帽”

讲述人:党帅 屏南县委书记

福建这个县脱贫用新招,致富有想法

屏南县委书记党帅介绍,屏南县是通过抓好四个“关键”,实现了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脱贫“摘帽”。

四个“关键”是什么?当地如何实现脱贫“摘帽”?在主题新闻发布会现场,党帅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抓好“领导带头”这个关键。一是严格落实“三级书记”抓扶贫工作责任制,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推行领导干部“三带头三走访”工作制度,形成四套班子齐上阵、全县力量总动员的脱贫攻坚工作氛围。二是制定出台扶贫政策文件60余项,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8亿元,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互融合的扶贫政策体系,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三是搭建社会扶贫对接平台,深入开展村企共建、捐资助学、以购代捐、扶贫车间等社会扶贫,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第二、抓好“精准管理”这个关键。屏南县坚持把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脱贫攻坚最基础的工作和最关键的环节。一是整合屏南县各级各部门力量,精准模牌到所有农户的生产经营、资产等信息,找出需要帮扶的贫困户。二是明确“谁来扶”。屏南县累计下派驻村任职、蹲点干部4批次214名,派出712名扶贫干部,村里另配备了扶贫协管员159名,通过力量下沉解决好谁来帮扶的问题。此外,还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在精准帮扶环节,通过针对逐一农户,逐一贫困户进行有效的分析,做到了全过程帮扶。

第三、抓好“机制创新”这个关键。一是创新金融扶贫机制。2015年以来,屏南县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8亿元,覆盖60%以上的贫困户,贷款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二是创新产业就业机制。屏南县通过建立产业基地、经济实体、贫困群众“三位一体”产业扶贫机制,从“自主经营、订单帮扶、安排就业、投资分红”四个渠道进行增收。

福建这个县脱贫用新招,致富有想法

屏南县委书记党帅 人民网 焦艳摄

党帅说,截至目前,屏南县投资入股管理的资金达到1亿元,稳定的收益维持在800万元,每个项目基本上保证收益率在年化6%到12%之间,有效提高了贫困户的总体收入。同时,屏南县一共扶持了10个屏南特色产业,做了26个园区,目前共有216家经济实体参与到了26个园区的经营当中,带动1800户以上的贫困户从中收益。

屏南县通过“三引三创”也取得了较好的脱贫效果,“三引”就是农村发展要引进高人、引回亲人、引来新人,“三创”是在融资新平台、修缮新模式、魅力新古村上有创新。

最后,抓好“兜底保障”这个关键。今年以来,屏南县重新逐一进村入户核查,加快补缺补漏,切实解决在教育助学、医疗救助、安全住房保障等方面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

在农村住房安全方面,屏南县累计完成1896户住房安全有保障现场核验工作%;在医疗保障方面,39个贫困村已全部实现医保结算“村村通”,今年贫困户实际医保报销率达92%;在教育保障方面,实现贫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发现因贫辍学的情况;在农村饮水安全方面,屏南县1896户贫困户均实现集中式供水,全部达到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标准。

此外,屏南县在防贫减贫和精准识别方面也做了完整的防贫预案,建立了“一键报贫”“微信扫码”防贫监测机制,做到同时创新防贫综合治理机制,识别重点贫困户、边缘户等农村相对贫困群体,强化帮扶。同时,还引入太平洋保险公司开展防贫保险,帮助管理识贫返贫的人口,对农村相对贫困群体个人自负医疗费实行分段补偿。

“造血”与“输血”并重,紧抓产业发展

讲述人:王生智 屏南县棠口镇党委书记

福建这个县脱贫用新招,致富有想法

王生智是屏南县棠口镇党委书记,也是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要做到懂政策、熟‘家底’、知‘短板’,只有细致地了解了民心、掌握了民意,真正摸清了贫困户最期盼最迫切对脱贫的诉求,才能从根本上、从源头上找准症结,切实走出一条‘造血’与‘输血’并重的扶贫道路。”王生智说。

王生智介绍,棠口镇紧抓产业发展,把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着力培植“宁德一流,全国知名”的花卉生产出口基地,打造多肉植物、兰花、菊花等众多高山花卉品牌建设,先后建成文心兰贵溪基地、龙漈花卉休闲产业园等多个规模化种植基地,引进多家花卉龙头企业。而且,还通过政府牵线搭桥,介绍贫困户进园入企工作,实现就近就地就业。目前,棠口镇花卉产业种植面积870亩,辐射带动贫困户及当地农户650多人。

此外,棠口镇还创新实践了多种路径模式,像特色种植扶贫模式、“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转移就业扶贫模式、养蜂项目扶贫模式等等,让每个贫困户都有1个到2个收入增长点,让贫困户真正实现自我脱贫。

王生智说:“棠口镇始终一如既往,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作风,以精心绣花的耐心和毅力,落实‘精准’方略,下好‘绣花’功夫,聚焦贫困户稳定脱贫,完善促进增收、强化保障工作长效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脱贫攻坚取得最终胜利。”

投身一线,创建“四加四联”模式

讲述人:董建武 屏南县甘棠乡新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福建这个县脱贫用新招,致富有想法

董建武是屏南县甘棠乡新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也是福建省农业农村厅下派干部,2017年底,他参加了福建省第五轮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帮扶工作,真正投身于脱贫攻坚一线。

“驻村以来,我走访了全村232户农户,走遍全村每个角落,摸清全村发展底数,在省市县乡各级的指导下,创建了党建+金融+社会组织+市场,联学联建、联产联销的‘四加四联’稳定脱贫模式。”董建武说。

新田村在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帮扶的同时,也发现当地老百姓有很多好的农产品却常常出现滞销现象或售价上不去的情况。为此,当地干部带领群众到处推介农产品,广开销售渠道。“2018年9月份,我们参加了第六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在展会上大力推销新田特产,由于我们的产品价格低、品质高,3万多元的农产品基本上‘秒杀’,被抢购一空,这让我们瞄到了商机。”董建武说道。

从展会回来后,屏南县14名省市派驻村第一书记联合策划,成立屏南县农特产品全域扶贫运营中心,注册“精福屏”统一商标,搭建了集收购、包装、营销等为一体的线上线下双向延伸服务平台,帮助农户销售产品,目前已经销售近500万元的屏南县农产品。此外,当地也加大村财增收工作,从2017年不到2万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20万元,不但引进了致力于服务三农的软件信息公司,还发展高山花卉、特色养殖以及乡村旅游康养等产业,确保村财稳定增加。

目前,新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成功摘帽,并先后被列为省级特色旅游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和省级“一村一品”示点村。

“我坚信:只要有希望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自己会继续呵护好贫困群众心中的希望之光。同时,我也相信只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田村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美、越来越幸福。”董建武坚定地说道。

创新金融扶贫,助力脱贫致富

讲述人:王建珍 屏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

福建这个县脱贫用新招,致富有想法

王建珍说,屏南农信社近年来充分发挥金融扶贫主力军作用,创新开展“336”金融扶贫工作法,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

刚开始,屏南农信社面临着贫困户资金紧缺、贷款流程多、担保难等诸多问题,但屏南农信社立足县情实际,与屏南县扶贫办联合制定《金融扶贫精准到户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依托金融扶贫信息平台,进村入户走访收集信息,通过建档-评级-放款同步推进,逐步实现扶贫贷款放得准,用得好,收得回的目标。

在金融扶贫工作攻坚阶段,屏南农信社对当地贫困户进行分层管理,对一般贫困户给予5千元起点的自助循环三年的“福泽卡”,解决贫困户日常消费需求问题;对有一定劳动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给予5万元扶农保贷款;对有带动能力的生产经营大户给予30万元的低利率贷款,带动贫困户生产经营。通过“336”的金融政策使金融扶贫更加精准有效。

“截至今年9月底,屏南农信社作累计为9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1.3亿元,实现有效的信贷需求贫困户满足率100%、贫困户脱贫率100%的‘双一百’目标。”王建珍介绍道。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我们将继续为服务好‘新三农’,服务好乡村振兴做出更多的努力与创新。” 王建珍说。

深挖农村电商,推动经济发展

讲述人:周华铿 屏南县电商办主任

福建这个县脱贫用新招,致富有想法

周华铿说,当前电子商务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屏南县通过推动 “四种电商扶贫模式”助力扶贫攻坚,取得了较好成效。具体做法有四点:

一、“互联网+贫困户农产品”扶贫。屏南县大力扶持以“互联网+农户”为发展模式的“鲜珥贸易”“乡拾”“乡集”等电商平台建设。通过“精准农户+精准营销”的模式,助推“农户+电商”模式形成,增强产、供、销协同能力,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今年屏南县的农产品电商线上销售逆势增长,截至目前,销售额已突破2亿元。”周华铿说。

二、“互联网+公司+合作社”扶贫。屏南县引导企业采取“互联网+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互联网销售带动合作社发展、合作社发展保证销售供应带动农户增产增收。

三、“电商+来料加工”扶贫。屏南县鼓励县内龙头电商企业通过来料加工、收购原料等方式,以“一企带多户”模式带动农户增收。

四、“电商培训+直播带货”扶贫。屏南县组织贫困户、电商创业者系统开展电商基础、实操技能等培训辅导。截至目前,当地共举办了五期短视频直播培训班,累计培训学员1400多人次,孵化出了一批乡村网红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有效的宣传了屏南县文旅资源。二是带动了屏南县贫困户农副产品销售。三是为屏南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抓好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体系建设、加大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力度、注重打造县域电商公共品牌,以电商培训、电商扶贫、农村产品培育等为抓手,实现电子商务与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周华铿说。

“我们一家人发自内心感谢党和政府”

讲述人:吴玉秀 屏南县路下乡岭头村村民

福建这个县脱贫用新招,致富有想法

吴玉秀,今年45岁,2014年的一场车祸,导致她的丈夫不幸离世。失去家中的顶梁柱,也失去了生活来源,抚养两个孩子和赡养年迈婆婆的重担就压在了她的肩上。

“一时间,我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吴玉秀回忆起当时的情境。

正当吴玉秀一家陷入困境之时,当地党委、政府雪中送炭。2015年,她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挂户帮扶干部第一时间上门了解情况,并送上2000元产业帮扶资金,用于发展毛竹产业,同时,还介绍她到乡木材厂务工,让她每月有了固定的收入,生活水平有了基本保障。

在扶贫政策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吴玉秀一家人的住房问题也得到了解决。“2016年路下乡富塘造福新村项目开始实施,乡党委、政府优先将我家列入造福搬迁对象,联系了福州屏南商会路下组,捐款近10万元,为我家购买了彩电、冰箱、冰柜、洗衣机、抽油烟机、微波炉、餐桌等家具电器,经过简单装修,2017年年底,我们一家人搬进了新房。”吴玉秀介绍道。

不仅如此,当地乡党委、政府还为吴玉秀制订了增收计划:通过电商扶贫便利店项目在自家房子开了一间食杂店,还安排她在就近的食用菌合作社务工,边打工边学习香菇种植技术,2019年,吴玉秀种植了香菇1.3万筒,到目前已有近3万元的纯收入。“2018年大儿子毕业后在杭州影视公司上班月工资4000元,收入稳定。去年,家庭收入达7万元。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吴玉秀说。

最后,吴玉秀高兴地说:“这一路走来,说实话,有了党的好政策,有了扶贫干部的帮助,才有我如今的生活,我们一家人都很满足,发自内心的感谢党和政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