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激發消費市場巨大潛能——雙節“黃金週”觀察之二

觀察中國經濟,消費是一個重要的視點。中國市場有多大、中國消費潛力有多大?消費能否成為中國經濟增長主引擎?在剛剛過去的雙節“黃金週”,人頭攢動的景區、近乎滿員的航班和高鐵、大幅增長的購物和線上消費,都已經給出了答案。更重要的是,人們消費意願的提升,體現著對未來收入預期、經濟景氣度的普遍信心,意味著消費市場還有更多潛力,等待著激活,等待著釋放。

衣食住行,只是簡簡單單的四個字,但乘以包括超4億中等收入群體在內的14億人口,搭建起的就是一個超大規模市場的厚實底盤,這也是我們迎戰風浪的底氣所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首個長假呈現出的繁榮景象背後,依託的正是這股子底氣,依託的正是這個超大規模市場的消費潛力。這是任何經濟體都無可比擬的優勢。

雙節“黃金週”把被疫情抑制、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證明了我國市場需求增長較快、持續成長性好、帶動能力強的勢頭並未改變,證明了完整產業鏈支撐的強大生產能力,表明了我國蓬勃發展的服務業基礎依然穩固。繼續保持市場的活躍,當務之急是激發消費潛能,讓驅動經濟增長的引擎動力更加澎湃。

激發消費潛能,擴容提質是方向。疫情衝擊之下,市場格局正在重構,消費偏好正在重塑。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出發,抓住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新機遇,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積極豐富5G技術應用場景,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為經濟發展積蓄新動能。同時,穩住傳統消費,讓老行當疊加新要素,不斷拓展消費空間,以期與消費者建立更大黏性。

消費能力直接影響消費預期和消費信心,激發消費潛能,必須下力氣破除制約消費的體制機制障礙。當前,我國經濟復甦勢頭良好,但發展面臨的困難依然不小。要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認真落實“六保”任務,加強對困難行業和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對就業困難人員群體的兜底保障。要強化市場秩序監管,積極推進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建設,暢通消費者維權渠道,使消費者能夠消費、願意消費、敢於消費。

特殊時期,一邊繃緊疫情防控之弦,一邊以消費潛能的持續釋放引領經濟發展的全面復甦,我國經濟的底氣、韌性、活力必將進一步顯現,各項既定的戰略目標必將如期實現。(作者:金觀平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