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中牡丹,甲天下!

瓷中牡丹,甲天下!

清平調 · 其一 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瓷中牡丹,甲天下!


(弘寶汝瓷 · 富貴牡丹盤)

近期,為了慶祝建國70週年,中國花卉協會發布了《徵求牡丹為我國國花意見的通知》,提出要將牡丹定位國花。

瓷中牡丹,甲天下!


(弘寶汝瓷 · 牡丹洗)

這麼多年遲遲沒有定下國花,是因為這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絕非簡單隨意。畢竟牽扯到文化、歷史以及傳統等。這麼大一個國家,眾口畢竟難調。好在如今大家文化素養已經在逐漸提高,民意也越來越通達,所以也是時候把這個事情定下來。

國花作為我們民族的一種象徵符號,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幅員遼闊的祖國有著不少候選名單:梅花、牡丹、菊花、蘭花、月季、杜鵑花、山茶花、荷花、桂花、水仙等都是歷史上就深受民眾喜愛的花卉,也統統都是名花。

瓷中牡丹,甲天下!


(弘寶汝瓷 · 富貴牡丹瓶)

這其中梅花和牡丹這兩者尤為突出,在不少詩詞當中,梅花被賦予了堅忍不拔的性格,也能象徵著我們這個民族的氣節與傲骨。清人陳美訓《梅花》也說“獨有梅花傲雪妍,天然國色佔春先”。

瓷中牡丹,甲天下!


(弘寶汝瓷 · 梅花缽)

看看,連古人都贊同梅花有國色,不過牡丹就更不遜色了,從唐代開始聲名鵲起,被稱作為國色天香,在北宋時期尤為推崇,被廣泛推崇為花王。梅花與牡丹的高低之爭也在現代存在著爭論,畢竟二者的地位早已高高在上,而且旗鼓相當,實在是難分伯仲。就連古人也非常糾結,有詩為證:“惟牡丹與梅蕚,乃百卉之魁先,品一花之優劣,亦無高而無卑。

瓷中牡丹,甲天下!


(弘寶汝瓷 · 彩繪筆筒之牡丹)

但國花畢竟只能選一個,要說最為合適的,還是要屬牡丹,在歷史上,牡丹就被作為富貴吉祥的象徵,豐盈大氣的姿態像極了如今繁榮富強的祖國。廣為傳誦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一句詩就把牡丹花獨有的“大國風範”顯露無疑。


瓷中牡丹,甲天下!

(弘寶汝瓷 · 一枝獨秀盤)

賞牡丹 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瓷中牡丹,甲天下!

(弘寶汝瓷 · 牡丹印象)

查閱歷史,你會發現其實以前的中國曾確立過國花。1903年,清政府將牡丹定為國花,並在頤和園設置了“國花臺”;而1929年,民國政府將梅花定為國花,取其堅忍不拔、進取之意。如今時代變遷,祖國越來越繁榮富強,象徵著富貴、端莊的牡丹更加有象徵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