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業的“渡江戰役”

大家好,我是鬼斧。我的微信公眾號:韜雄(ID:Toaxiom),更多產業分析,歡迎大家關注。

咱們看一家企業,往往看它的管理,分析一個產業運行,往往看數據。但如果要看長遠一些,也就是對所說的企業戰略和產業趨勢進行規劃時,管理和數據顯然是不夠的,對格局和歷史的把握則必不可少。

近代中國,對格局和歷史把握最準確的莫過於毛主席。特別是,中美衝突下,毛主席的理論和著作應該說是我們尋求解決方案的最好源泉。大家沒事兒之時,毛選四捲來一套,多讀讀,好好思考,可能就能找到困境中的答案,個人的小事兒,企業的中事兒和社會的大事兒往往有一樣的邏輯。

中國的前行之路還有很長,如果把中美衝突比喻稱國共解放戰爭,那麼現在至多隻能算是重慶談判時的上黨戰役,大事兒都在後邊呢。因此,我寫過一篇文章,叫《打好上黨戰役!》,從秦國東出,到解放戰爭,再到現在的中美衝突,聊了上黨戰役在整個大變局中的事情。

順著這個思路,中國和世界的大變局也是各個產業的大變局。從細微來看,在這個變局中,各個產業的進程是不一樣的,有的尚處於上黨戰役階段,有的則已經開始渡江戰役。

前段,我寫過另外一篇文章,叫《華為被圍剿,中國芯片如何拆招?》,主要聊的正是處於上黨戰役階段的中國芯片產業的事兒。

今天,咱們聊聊鋼鐵產業的事兒。

這段時間,咱們主席考察過兩個鋼廠,一個是5月12日考察的太鋼,一個是8月19日考察的馬鋼,準確講叫中國寶武馬鋼。

主席考察完馬鋼兩天後,寶武鋼鐵重組馬鋼的模式就在太鋼落地生根。

8月21日,山西省國資委通過山西國資運營公司將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51%股權無償劃轉給中國寶武。

2019年,重組馬鋼後,中國寶武實現鋼產量9546萬噸,營業總收入5522億元,利潤總額345.3億元。

中國鋼鐵業的“渡江戰役”

這次,寶武重組的太鋼,是中國不鏽鋼領軍的國家隊,但屬於地方軍,和馬鋼一樣,所以以後肯定就叫中國寶武太鋼集團嘍。2019年,太鋼粗鋼產量為1086萬噸,不鏽鋼大概為450萬噸,總營業收入797億元,利潤總額35.13億元。

此次重組後,中國寶武的總鋼產量將達1.05億噸,營收將在6300億元,利潤約380億元。

這是啥概念呢?毫無疑問,中國寶武的鋼總產量將超過安賽樂米塔爾,位居世界第一。大概規模,就是相當於日本或者印度全國的鋼鐵產量。根據世界鋼鐵協會數據,2018年日本鋼產量為1.04億噸,印度為1.06億噸,2019年日本鋼產量為0.99億噸,印度為1.11噸。

你可能會笑,這玩意不就是合併嗎!合併這麼大,賺錢嗎,大就一定強嗎?

中國鋼鐵業的“渡江戰役”

回答大眾的第一個疑問,是確實賺錢了,與此同時比利時的安賽樂米塔爾、日本製鐵、日本鋼鐵、德國蒂森克虜伯都虧錢了,2020年度財富500強中唯一一個賺錢的非中國鋼企是韓國浦項。從前幾天我寫的一篇文章《德國蒂森克虜伯會走向崩潰嗎?》中,也能感受到實際上全世界的鋼鐵業都到了一個必須變革的時候。

第二個疑問,大是否就強?看到寶武重組馬鋼、太鋼,後續可能還會有重慶鋼鐵或者什麼鋼鐵,我看到了中國鋼鐵業的渡江戰役正在醞釀!

所以,這篇文章,重點談談的就是鋼鐵企業大是否就強,以及大怎麼強?如果把中國鋼鐵強國之路比喻成解放戰爭,那麼中國鋼鐵業如何渡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1. 鋼鐵業的解放戰爭

從時間線上看,解放戰爭打響是在重慶談判之後的半年後,也就是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軍圍攻中原解放區。實際上,則是重慶談判時的上黨戰役拉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

中國的鋼鐵強國之路,與之相似。

不少人說中國的鋼鐵強國之路始於寶鋼,我覺得這是不客觀的。客觀的說,中國的鋼鐵強國之路始於武鋼1700mm軋機工程。

中國鋼鐵業的“渡江戰役”

武鋼1700mm軋機工程,是由毛主席和周總理親自批准的舉國工程。注意這個時間,1972年8月11日,也就是尼克松訪華(2月17日)後不到半年的時間。也正是美國對中國封鎖的緩解,讓中國可以與美國小弟的西方陣營進行接觸,引進大型工業項目。也可以說,我們的第一代領導人前腳送走尼克松,一點時間都沒敢耽誤,就開始謀劃鋼鐵業的上黨戰役。就像咱們現在一定要下定決心,下注中芯國際搞芯片一樣。

為啥說是舉國工程呢?整個項目是在1972年批覆,並在1975年開始啟動的。至於為什麼批覆了三年之後,才緩慢啟動,官方沒有給出原因。但我想最大的原因是窮,而這個項目太花錢了。

根據中國統計年鑑,1975年,咱們全國GDP為2997.3億元,外匯儲備為8.99億美元。

而武鋼1700mm軋機工程建設項目共143項,概算為38.9億元,其中國外引進費用6億美元,摺合人民幣22.28億元。也就是說,這個1700mm軋機工程花掉了中國1975年外匯儲備的四分之三。

中國鋼鐵業的“渡江戰役”

引進的這批設備和技術都來自哪裡呢?連鑄機來自瑞士康卡斯特公司,熱軋設備來自日本新日鐵公司,冷軋設備來自聯邦德國的西馬克、德馬克等20餘個公司,硅鋼廠設備來自新日鐵公司。

可以說,即使在改開之前,中國一有機會也是就要向世界求索,而非是閉關鎖國的。武鋼1700mm軋機,日後也成了中國鋼鐵工業發展的黃埔軍校。這個意義,甚至比它生產的鋼材意義還大。

客觀地說,二戰以後,世界鋼鐵經歷兩波大的發展。第一波是在1945-1975年這段,大概就是二戰後全球經濟的大復甦、大發展,咱們因為內戰以及建國之後世界意識形態對立造成的封鎖與孤立錯過了這波機會,第二波是1992年蘇聯解體後到現在的這波全球化浪潮,中國沒有被忽悠瘸,抓住了這次機會,要不估計要比毛熊慘。

中國鋼鐵業的“渡江戰役”

鋼鐵業能夠抓住第二波全球經濟發展的大機遇,一個好的基礎是建設寶鋼。

1978年10月25日,在日本訪問的小平參觀了新日鐵的君津制鐵所。當時,君津制鐵所一家工廠生產的鋼鐵量,就相當於中國全部鋼鐵廠總產量的一半。高度的自動化水平,更是讓小平感到震撼。這次訪問讓在高層醞釀一年多的籌建寶山鋼鐵有了模板。

12月22日,中國技術進口總公司總經理彭潤民和新日本鋼鐵公司總經理齋藤英四郎在上海錦江飯店簽署了《關於訂購上海寶山鋼鐵總廠成套設備的總協議書》,協議書規定向寶山鋼鐵總廠供應的設備包括煉焦廠、鍊鐵廠、鍊鋼廠、初軋廠、化學廠等 16 個單元。工 程 建 設 計 劃 分 兩 期 進 行。第 一 期 工 程 將 於1981 年 10 月 1 日前建成投產;第二期工程將於 1983年 1 月建成投產。

中國鋼鐵業的“渡江戰役”

協議簽完字的第二天,也就是1978年12月23日,寶山鋼鐵總廠開工建設。國務院副總理谷牧專程從北京趕來剪綵,冶金部副部長葉志強親自掛帥寶鋼工程總指揮。

確切地說,建設寶鋼方案從小平訪問日本最終定稿到項目開工只有兩個月,相比武鋼1700mm軋機工程從批覆到開工,最大的特點就是快。

遼瀋戰役,是解放戰爭最重要的一場大戰。我覺得有兩個最大的戰略意義:一是拿下了東北糧倉和工業基地,這為之後的淮海、平津,甚至渡江戰役提供了充足的糧食和炮彈;二是戰役結束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在兵力數量方面超越國民黨軍隊。

建設寶鋼,大概就像遼瀋戰役一樣,成就了中國近四十年鋼鐵企業發展的排頭兵,不只是鋼產量、新鋼種,更包括管理體系。

1996年,中國首次實現了鋼產量達到世界第一。根據世界鋼鐵協會數據,1996年,中國鋼產量為1.01億噸,日本為0.99億噸,美國為0.96億噸,俄羅斯為0.49億噸,德國為0.40億噸,韓國為0.39億噸,全世界為7.5億噸。

1999年,中國首次實現了鋼消費量達到世界第一。根據世界鋼鐵協會數據,1999年,中國鋼消費量為1.31億噸,美國為1.11億噸,日本為0.69億噸,德國為0.35億噸,韓國為0.34億噸,意大利為0.29億噸,俄羅斯為0.17億噸,全世界總消耗量為7.0億噸。

從1996年,此後25年,截至2019年,中國鋼鐵產量9.96億噸,全球為18.69億噸,中國佔比53.3%。

中國鋼鐵業的“渡江戰役”

但是,從2000年之後,特別是2003年中國進口鐵礦石躍居世界第一之後,中國鋼鐵業就面臨著三個大方向或者問題:

一是鐵礦石價格問題,二是規模集中度不高問題,三是以寶鋼為模板的沿海鋼鐵佈局。

關於鐵礦石進口,日本人經驗很豐富。早在60年代時候,日本人就和澳大利亞人搞起了鐵礦石長期合作協議,日方大量出資,投入澳大利亞鐵礦,合同長達15-20年。後來,在1975年的時候隨著全球鐵礦石需求增長,礦石出口國還搞了一個鐵礦石輸出國組織,和管石油的那個歐佩克差不多。這樣的話,礦石輸出國就更加增加了談判的力度,並將長協改為年度談判。

所以,在2004年時,中國開始加入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已經比較晚了,一直比較被動。開始,整個談判由寶鋼牽頭,結果經中鋼協報一下商務部。但實際情況是,各家談各家的,互相拆臺的事也司空見慣,因此面對國外礦山,中國鋼鐵企業沒有統一的對外價格。2003年時,鐵礦石還是32.79美元/噸,到2008年就超過了141.32美元/噸,累計上漲了337.5%。

從2009年,中鋼協代替寶鋼成為中方需求談判代表,這種狀況仍然沒有得到多大的改變。被認為是談判強硬派的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鐵礦石價格至少要降40%以上,達到2007年的價格水平,但這一要求旋即遭到國際礦山公司的拒絕。

鐵礦石礦石價格談判僵持不下之際,我們還動用了社會主義的鐵拳。2009年7月5日,胡士泰等4名力拓員工,被上海市國家安全局刑事拘留。緊接著,萊鋼和首鋼各有一名負責鐵礦石進口業務的人員被捕。

中國鋼鐵業的“渡江戰役”

從嚴執法,只能解決鐵礦石談判中的腐敗問題,對咱們取得鐵礦石價格發言權意義並沒有多大。

後來民間編了一個段子:說是原來是寶鋼代表中國鋼企定長協價格,結果每年漲個5%,10%啊,鋼協表示看不慣,後來寶鋼被弄煩了,讓鋼協去談,結果每年漲20%,30%。

鐵礦石定價權問題,成了困擾中國鋼鐵業發展的一個大潰瘍。

鐵礦石談判,中國難有發言權的一個很大原因是鋼企規模集中度不高。從鐵礦石的供給側看,澳洲的力拓(RioTinto)、必和必拓(BHP)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Vale)這三家礦山巨頭,合計掌握了鐵礦石60%的供應量,產業集中度較高。

而反觀國內,鋼鐵行業集中度一直較低。2015年,我國鋼鐵企業粗鋼產量排名前四家的企業合計產量佔全國比重為18.5%,排名前十家企業合計產量佔全國比重為34.2%。

另外,以寶鋼為模板的沿海鋼鐵佈局,則進一步提高了我國鋼鐵對海外鐵礦石的依存度,這些沿海新廠只吃海外的高品味鐵礦。2005年,首鋼開始向河北遷安和曹妃甸搬遷,2008年,寶鋼開始建設湛江生產基地。與此同時,武鋼防城港基地、鞍鋼鮁魚圈基地、日照鋼鐵、山鋼日照基地等紛紛上馬。近兩年,更是有河鋼樂亭基地、梅鋼鹽城基地等新的項目上馬。

如果說當年建設寶鋼是遼瀋戰役,那麼這一大波沿海鋼鐵佈局則像在整個華北大地的淮海和平津戰役,擴大了戰果,也將中國鋼鐵業發展推向了新高潮。

整個鋼鐵業的發展態勢,造成的結果就是:截至2015年,中國鋼鐵產能首次達到了全球的50%,鐵礦石對外依存度則達到了80%,之後的幾年也基本維持在這個水平。

這是一個風險很大的狀態。尤其在中美衝突的大背景下,澳大利亞和巴西這兩個佔中國鐵礦石進口80%的國家到底屬於哪個陣營,大家心裡也是清楚的。當然,一方面,咱們要積極通過外交策略爭取“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另一方面,也要意識到極端情況下,鐵礦石的出口和結算可能會成為美國打擊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手段。

那麼,朝前走不走,能否有“渡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豪情,則關乎中國鋼鐵業的未來,甚至中國經濟的基礎!

2. 渡江戰役的幾場大戰

鋼鐵業要想“渡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有幾場大戰要打,最重要的就是鋼企重組和鐵礦石結算

關於鋼企重組,以前也搞過一些,但都搞得不咋地,甚至越搞越分散。比如鞍鋼對本鋼、天鐵、攀鋼、聯眾等企業的重組,最後都是一地雞毛。

這一輪的國企混改始於股市高潮的2015年,一直被認為成功的案例是中國南北車的合併。

2016年,兩大央企寶鋼和武鋼合併,形成中國寶武。三年時間,該處理的人也處理了,該清除的障礙也清楚了。2019年,中國寶武開始了重組地方性國企的步伐,現在馬鋼、太鋼已然收入囊中,我想很快就會有進一步的動作。

寶武的模式走通了,那麼以此為模板,估計很快就可以在地方性國企和民營企業中複製推廣。地方國企的河鋼、首鋼應該算是種子選手,民營企業的日鋼、沙鋼、敬業、建龍應該算是種子選手,但估計要拼殺一番。最尷尬的要屬鞍鋼,本來為國企老大,前十幾年上邊一直給機會都沒抓住。無論管理還是技術,自己都沒有什麼優勢。重組別人,難以再有信心;被人重組,也沒人吃得下。

現在,高層不是在編制十四五規劃嗎? 鬼斧大膽預測,

在十四五期間,也就是2021-2025年,中國前10家鋼企的總規模集中度會達到60-70%。

關於鐵礦石的結算,簡單說就是鐵礦石的定價問題。

鐵礦石是繼原油之後全球貿易量第二大的大宗商品品種。根據工信部的數據,2019年,中國進口鐵礦石10.7億噸,進口金額1014.6億美元,進口石油5.05億噸,進口金額1662.6億美元。這個數據對比一下,就可以感受到鐵礦石價格對咱們戰略安全的重要性。

從結算角度看,中國進口鐵礦石一直使用美元定價和結算,但是美元匯率的巨大波動,特別是美國金融收割政策,更是使中國鋼鐵業承擔著不可避免的經濟風險。

2020年這個疫情,中國控制最好,鋼鐵業本可開足馬力加快生產,抓緊賺錢。但自1月份,來自澳大利亞和巴西的鐵礦石價格已經上漲了36%。根據8月23日大宗商品價格呈報機構阿格斯公司提供的最新數據,62%品味的現貨鐵礦18日上漲至每噸130美元/噸,為2014年以來最高價格。

中國鋼鐵業的“渡江戰役”

這直接造成的結果就是,中國加緊復工復產,賺的錢都被鐵礦石廠家拿走了。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上半年,全國規上鋼鐵行業實現營業收入31860.4億元,同比下降3.8%;實現利潤總額840.8億元,同比下降40.3%。

與此同時,咱們也在加緊推進鐵礦石的人民幣跨境結算和區塊鏈技術的推進。

從2014年,寶鋼已經開始嘗試著使用人民幣與三大礦山公司進行結算,只不過,當時只能算是實驗。

拐點出現在2018年5月4日,中國鐵礦石期貨貿易(境外交易者)正式上市,這標誌著以人民幣結算的鐵礦石期貨全球化貿易正式啟動。

從2019年,鐵礦石的人民幣結算進程正在逐步加快。按照統計,自2019年以來,寶鋼股份已先後就產自南非、烏克蘭等國的鐵礦石進行了人民幣跨境結算的初步嘗試,涉及金額共計約2.4億元人民幣(約合3500萬美元)。

2020年上半年,寶鋼股份又開始了與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集團三家最大的礦石公司進行了鐵礦石交易的人民幣跨境結算嘗試。

2020年1月,河鋼對巴西淡水河谷的兩單進口鐵礦石交易,進行人民幣國際信用證成功議付,約合人民幣2億元。

2020年8月,鞍鋼與力拓實現了首單人民幣跨境結算,合計金額約1億元。

最值得注意的一件事是5月份,寶鋼股份與澳大利亞力拓集團通過區塊鏈技術完成了一筆總值逾一億元的人民幣跨境結算。

現在,寶武集團已經建設了自己的區塊鏈結束研究中心。如果能利用區塊鏈技術開展人民幣的跨境結算,那麼交易就可以繞開以美元為主導的SWIFT系統。

中國鋼鐵業的“渡江戰役”

3. 未來的推演

這次疫情,世界上的經濟學家和企業界普遍認為要想完全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預計要到2022-2023年,這也就是咱們正在執行十四五計劃的時間。針對這段時間,寫點自己的觀察和思考:

a. 在這期間,預計在鐵礦石貿易中利用區塊鏈技術開展的人民幣跨境結算的推廣力度將會加大。

b. 在提高鋼鐵業規模集中度的趨勢下,無論央企、地方國企還是民營企業,都不得不加快重組步伐,不進則退。特別是在地方國企和民營企業的重組過程中,混合持股估計會更加多樣,這與寶武重組地方國企是有不同的。

c. 從鐵礦石對外依存度以及我國鋼鐵服役週期看,提高電爐鋼比例將是未來時間內的一個大趨勢。現在,中國電爐鋼比例僅為11.9%,歐洲40%、美國63%電爐鋼的比例將是我們的參考方向。所以,沙鋼的電爐鍊鋼+短流程鑄軋技術比較符合趨勢,將有很大的推廣空間。

d. 鋼企重組下,大集團內的數據統一治理成為可能。在2014年開始,國內許多專家和企業開始考慮和研究鋼鐵企業設備的數據治理和智能製造。但是,企業的分散造成了數據間的壁壘,這對於數據統一治理成為阻礙。這個狀況將得到改變,為此服務的創新項目和企業則有望湧現。

e. 中國鋼鐵業的總產量將進入平臺期,針對細分領域的新產品、新技術將不得不得到開發,否則企業很難生存。

祝願中國鋼鐵業,能夠打贏這場渡江戰役,實現“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