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甘肅篇)】梅花香自苦寒來——記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溫泉鎮殘疾人就業創業基地


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溫泉鎮殘疾人就業創業基地坐落在西峰區仁杰路延伸段,在這裡,既有城市交通的便捷,又有鄉村的寧靜,容納著慶陽市殘疾人的就業希望和創業夢想。

【脫貧攻堅(甘肅篇)】梅花香自苦寒來——記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溫泉鎮殘疾人就業創業基地

圖為李華寧在生產車間

西峰區溫泉鎮殘疾人就業創業基地由肢體一級殘疾人李華寧於2016年6月創辦,總佔地1.8畝,總投資280萬元,生產生活用房600平米,內設產品展示、手工製作、電商培訓、化工生產、網絡直播、生活服務 “六個功能區”。現有員工29人,其中殘疾人22人。在這裡,能看到各種工藝品從材料到成型的過程,能看到雖然殘疾但是依舊在流水生產線上忙碌而倔強的身影,能看到無法從事勞動但是依舊懷揣電商夢想的“輪椅客”。他們並沒有因為自己的身體殘疾而放棄夢想,而是相互扶持,走出了一條自強不息的殘疾人就業創業之路。

李華寧,出生於慶陽市西峰區溫泉鎮地莊村一個普通但又多災多難的家庭,爺爺奶奶雙雙癱瘓在床,兩個智力缺陷的姑姑連吃飯都要父母照看。但是,不幸的家庭培養出了李華寧倔強而又不服輸的性格。從懂事開始,李華寧就幫著父母給爺爺奶奶端水餵飯,照看兩個姑姑的生活,為父母分擔生活的責任,2008年中專畢業後,他跟著師傅學習瓦工,就近打工,補貼家用。不幸的是,2013年他在打工過程中從高處跌落,導致高位截癱。在半年的臥床痛苦經歷中,看著每日以淚洗臉的父母,兩個嗷嗷待哺的小孩,他絕望過,彷徨過。但是他告訴自己:我不能因為生活的不幸而墮落,我雖然失去了行走的能力,但我不能因此失去責任,我得做個稱職的兒子和父親。在父親的鼓勵下,他一邊做康復,一邊跟著父親學習做沙畫,憑著自己好學的性格,李華寧很快掌握了沙藝畫的製作工藝。每逢集市和各種展會。他就帶著自己的沙畫和小手工品去賣。憑著自己的聰明和靈巧的雙手,終於賺到了自出事以後的第一筆收入,李華寧也因此看到了更多的希望。2016年,李華寧成立了自己的沙藝工作室,專門從事沙藝畫的研究。一次偶然的機會,從新聞中看到了和自己一樣的殘疾人因為沒有工作而導致家庭生活極度困難的報道,李華寧決心要和自己同樣經歷的殘疾人共同走出一條創業之路。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親,父親李含林聽了兒子的想法,經過考慮,決定支持兒子的想法,從親戚朋友那裡東借西湊,在自家土地上建起了一棟600平方米的鋼構辦公場所,用於李華寧實現自己的夢想。

2018年6月,李華寧註冊了慶陽市華寧湧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手工藝品的生產和網絡銷售,並且找來了5名和自己一樣重度殘疾人,一起從事生產,開始的時候,每個月還可以維持,但是因為不瞭解手工市場和機器製作的價格衝擊,慢慢的產品滯銷,積壓了大量的庫存,李華寧為此非常著急,又開始努力的學習網絡技術、開網店。做網上推銷,經常加班到半夜,本來就不好的身體出現嚴重的問題,但他繼續堅持。李華寧和父親多次去義烏、河南、山東等地的殘疾人就業基地參觀學習。經過多方面考察,2019年10月,李華寧聯繫多位社會愛心人士,投資註冊了甘肅省湧泉億嘉工貿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洗滌日化品的生產和銷售,企業的員工百分之九十都是殘疾人。經過幾個月的打磨和試運行,公司目前開始走上正軌。

李強強,一個十多年從未出過門的肢體二級殘疾人,當李華寧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他爬著給李華寧開門,李華寧通過和他的交流,逐漸打開了他的心扉,決心跟著李華寧走出家門學習沙畫,經過2年多的時間,李強強不但學會了製作沙畫,而且學會了簡單的電腦操作,開拓了自己的視野,更是學會了駕駛電動三輪車,每天自己駕駛著三輪車,按時的上下班,李強強有說不出的自豪,他終於走出了心理的陰影,靠著自己的雙手,做出來一份屬於自己的喜悅。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湧泉文化的發展得到了省市區領導的關注和支持,2018年9月被溫泉鎮殘聯授予“溫泉鎮殘疾人勵志教育基地”,2018年11月被認定為“慶陽市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2019年6月被西峰區殘聯認定為“慶陽市西峰區殘疾人就業創業基地”,各級主要領導定期不定期的到就業基地指導、檢查工作。

李華寧堅信,只要努力就有回報,靠別人不是長久之計。互聯網時代只要走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只要搶抓機遇,努力學習,自己的人生同樣會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來源:甘肅省殘聯

編輯:艾伯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