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關於人的本性

一家之言:關於人的本性

“自私”是人的本性。因為在人的潛意識裡,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它包括兩個層面,即本能的自我需要和心理的自我需要。本能的自我需要包括對身體、生命的自我保護和性的自我需求;心理的自我需要即通過不斷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經濟地位及對他人、社會的有限給予和付出,贏得人們的尊重、讚譽和肯定。因此,從人的本能的自我需要的層面講,人是為自己而活著的;從人的心理自我需要的層面講,人是為夢想而活著的,是活給別人看的。心理的自我需要是人的本性的高級層次。人除了自己以外,只對自己的子女是無私的,因為在人的潛意識裡,總是將自己的子女視為自己生命的延續。

本性隱藏在人的潛意識裡,往往通過人性表現出來,其表現形式是千差萬別、千姿百態的。如果一個人從一生下來就脫離社會,不與任何人接觸,其結果會十分明確,這個人沒有法律、道德、傳統的觀念,也就是沒有社會性,其人性與本性相近,其言行會以“獸性”的形式表現出來。成長在社會環境中的人往往按照社會規則表現本性,他會權衡利弊、擇優而取,因為如果直接表現本性會受到法律的懲罰和人們的譴責。當一個人橫豎是一死,如果他能夠選擇死的方式的話,他一定會選擇人們認同和讚美的方式、而不會選擇人們唾罵的方式去死,因為選擇人們認同、讚美的方式去死,子女和家人會受到庇護,後者要比前者來得更划算一些。人的本性還往往通過“集體主義”的形式表現出來,它體現了人的社會性和本性的表現層次。當一個人在某個特定的時間和環境下不能直接為自己謀取利益時,他會選擇為家人、單位、地方和國家謀取利益,誰與他的利益聯繫最緊密,他就會選擇最先為誰謀取利益——這就是一個人為什麼會有民族精神和國家觀念的主要原因。

人心向惡。人的惡性是人所固有的,而人的善性卻是環境塑造的。要不,國家就沒有必要頒佈法律了。人的本性與法律和道德是相悖的,凡是法律和道德禁止或反對的事,其實就是人們內心期待去做的事。墮落在我們的詞典裡是一個貶義詞,但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期待墮落。如果某個人不需要勞動和創造就可以獲得他所需要的一切,他是不會去勞動和創造的,除非他感到寂寞或者另有目的。沒有人願意承認這一點;對於大多數善良的人們來說,更是難以接受剝去人性美麗的外衣,將人的本性暴曬於陽光之下。

人的表現欲和攀比心理是與生俱來的,是本性的一種變異狀態。凡是人類群居的社會,本性就會自然衍生出表現欲和攀比心理。其實,對於某個人來說,財富的多少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比生活在自己周圍的人們多多少或者是少多少。如果一個人大雪天看見大家都穿著皮靴,而自己光著腳丫在雪地裡瑟瑟發抖,他肯定會心理失衡,他很有可能萌生去偷、去搶的念頭。又比如,一個人的鄰居如果買了一臺大電視機,他也會想方設法去買同樣大小的電視機;在一棟新居民樓內,如果有一戶人家花巨資裝潢了房子,所有的住戶都會以此為參照物,儘管有一部分人裝好房子後可能會等米下鍋,會窮得一文不名,而且有可能要靠去偷、去搶才能過日子,但他們仍要不情願地去攀比別人的標準。

人的本性其實無所謂好壞。在一個法制健全的社會里,人們在為自己謀取利益的同時,也會為國家、集體和他人做出貢獻。人的本性其實是人們勞動和創造的源源不絕的動力。

原載:火星子的網易博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