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退休,不妨多一些儀式感

教師退休,不妨多一些儀式感

北京時間3月19日,NBA迎來一場比賽,獨行俠對陣鵜鶘隊,雖然說經歷加時賽後比賽輸了,獨行俠全隊卻充滿了歡樂氣氛,因為諾維斯基憑藉本場的表現,超越了張伯倫,個人總得分排名歷史第六位。對於無緣季後賽的獨行俠,諾維斯基個人的里程碑時刻,成了球隊的最大成就。

而諾維斯基突破歷史記錄的那一刻,比他更興奮的,是獨行俠的老闆庫班。這位性情中人第一時間,為效力球隊21年的41歲老司機,獻上了最崇高的敬意。比賽間隙,現場上萬名球迷爆發熱烈的掌聲,來致敬這位球隊歷史上的傳奇老將,場面極度溫情充滿儀式感。而庫班和諾維斯基的關係,則被視為老闆和員工的典範,甚至有人調侃說這一幕像極了愛情。

教師退休,不妨多一些儀式感

目光回到國內,同一天晚上的CBA賽場,季後賽附加賽第二回合,上海隊主場輸給北京,賽後39歲的劉煒久久不願離去,繞場一週和球迷擊掌,淚灑賽場。把23年青春年華獻給了CBA籃球賽場老將,也迎來了自己的謝幕時刻。不出意外的話,不久後上海隊將為他進行正式的退役儀式,來致敬這位隊史上的功勳老將。

為什麼今天我會關注球員退役的新聞呢?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忽然想到了教師退休的事情來。

教師退休,不妨多一些儀式感

梁家輝《我的教師生涯》劇照

前幾天,我的朋友江月老師,寫了一篇叫《小安老師》的文章,徵得她的同意,發佈了出來,有位朋友給我的留言讓我印象深刻“劉老師還有個告別會,我們這兒退休老師就是抱著書,推車自己走出校門,沒有人送,沒有溫馨話語,更談不上送別會了,工資由社保發,和單位沒關係了,讓人心寒啊。

我在思考著,一名中小學教師,從二十三四歲走上三尺講臺,到六十週歲退休,將自己一生最好的三十六年,已經更多的青春年華,獻給了基層的教育事業,在告別的時候,能不能有一個小小的送別會,來致敬奉獻了一生的老教師們?能不能給即將離開教學崗位的老師們,一些來自組織的關懷和尊敬,多一些溫情脈脈的儀式感?

教師退休,不妨多一些儀式感

浙江盛志軍教書40年,吻別三尺講臺

而在教學工作實踐中,卻發現並不是這樣的情況,大多數教師兢兢業業教書,默默無聲退休,無聲無息中校園裡就少了他們的身影。都說鐵打的學校,流水的學生,送別了一茬茬的莘莘學子,祝福他們有一個美好前程,到教師告別的時候呢,是否可以考慮舉辦一個簡單而小型的儀式?

當然了,我們理解不允許大操大辦一切從簡的風尚,但教師逐步年輕化,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九零後零零後走上教師崗位,正所謂千金買骨,老教師們的現在,會成為他們的將來。如果工資待遇比較有吸引力還好,但實際上大多數教師工資微薄,如此情況下,能不能給老師們的離開,多點儀式感,讓他們的教育情懷,不至於說無處安放。

教師退休,不妨多一些儀式感

我們很多朋友觀看過《嗝嗝老師》,在電影尾聲時,嗝嗝老師面臨退休,當他走出辦公室的瞬間,在校的學生和已經畢業的學生,熱烈鼓掌,並且用鮮花向這位老師致敬,感謝她為教育事業無私的奉獻。這樣溫暖的畫面,又怎麼會是用金錢可以買來的呢?

如果錢不夠,就用情懷來彌補,讓退休的老師,心中懷著溫暖離開。

END

原創文字,感謝閱讀。謝絕複製粘貼,違者必究。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