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口口聲聲投奔愛情的姑娘最後怎麼哭了

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朋友用大量的語音哀哀怨怨的描述著相戀三年的男友要回老家發展,那麼她如果跟去就等於遠嫁,家裡就一個獨女,山水迢迢路遙遙,父母反對不說,她自己也片刻猶豫,男友倒是拍著胸脯說一定會對她好,也一定以後常陪她回來看望雙親,或者等他們穩定了,可以接雙親去東北一起生活。

朋友一直問我,她要不要勇敢,如果換做我,有沒有那個膽,,其實我是有些犯難的,中國儒家思想從來都是勸和不勸分,從來都是寧拆廟不拆親,也從來都是人艱不拆。

但是這個話題又很沉重,沉重到我們身邊都能找到我們自己的影子!

那個口口聲聲投奔愛情的姑娘最後怎麼哭了


記得一個朋友要遠嫁西安,她媽媽拉著她說了一堆飲食方面,地域、習慣、氣候等方面所有的不同,希望她再好好考慮,最後還發動了三姑六婆一起做思想工作,但是朋友吃了秤砣鐵了心,那份決絕頗有“風蕭蕭兮易水寒的”壯舉……

終於她在父母的不捨中像個勇士一樣,自己披著婚紗從湖州遠嫁到西安!

接下來一系列的雞毛蒜皮瑣事,家長理短搞得她猝不及防,南方飲食偏淡、甜鮮,北方確厚重濃郁,鹹得她一塊豆腐可以下一碗飯,一個饅頭可以啃一天。 她和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每當吵完了架,我推開門想離開,才發現這個城市除了化不開的夜,我沒有一個青梅竹馬的閨蜜也沒有父母家可回,我又得像條狗一樣,委在沙發的角落裡哭,聽著曾經對我海誓山盟的男人在房間裡發出如雷的鼾聲”。

那個口口聲聲投奔愛情的姑娘最後怎麼哭了


還有一個朋友遠嫁在甘肅,婆家人和老公倒也對她極好,可是千里之遙,她一年也沒幾天假期回來,有的時候兩三年才得空回一次,每次來去匆匆,都幾乎忘記這裡才是家,父母親總是把壓箱底的好吃的都撈出來,像待座上賓一樣待她,那種團聚幾乎驚喜和客氣到不像是父女,有次父親蓋房子從樑上掉下,是鄰居幫忙送到醫院,母親拖著重感冒還要每天給她父親翻身,做飯,就是因為她的遠嫁,父母親沒忍心告訴她,她竟半年後,回來小住一兩天從鄰居口中得知。

然後她一個人坐在小時候,經常坐的公園石凳裡哭著扇裡自己好幾巴掌,趕來的老公只能溫柔的抱著她“要不我們多請幾天假再走”,遠嫁老公對你最大的寵愛和相濡以沫也只能一起多請幾天假,多呆幾天。

她每次要回甘肅就無助的在院子裡嚎啕大哭,父母的白髮成了她噩夢的標配。

那個口口聲聲投奔愛情的姑娘最後怎麼哭了


其實,我想說,如果可以,女孩兒們都別遠嫁。

韋應物曾有詩句“永日方慼慼,出行復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輕舟。爾輩苦無恃,撫念益慈柔。幼為長所育,兩別泣不休。對此結中腸,義往難復留。自小闕內訓,事姑貽我憂。賴茲託令門,任恤庶無尤。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別離在今晨,見爾當何秋。居閒始自遣,臨感忽難收。歸來視幼女,零淚緣纓流。”

女孩兒,沒有翅膀就不要遠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