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巴菲特虧損545億?

戴上面具談人生


後浪需要獨立思考,但目前看上去觀點只有兩種:

①腦殘派,認為神永遠神,神虧500億也是小錢兒,還有人說股神在蘋果身上賺2500億的,蘋果股價還不過300,伯克希爾持股2.5億股,總市值不過750億,不知道怎麼賺的2500億……

②不服派,認為巴菲特晚節不保,說巴菲特如果來中國也是韭菜。一個在市場60年,穿越牛熊,單靠投資做過世界首富的人,而且現在手上還有1300億美元現金的人,你還有什麼不服的呢?就算持股全跌成0,巴爺的現金流也是舉世無雙啊。他那些持股算跌成0,可能嗎?

說說自己的觀點:

一, 回撤500億很受傷,虧損非常大。截止2019年底,伯克希爾持股市值接近2500億,現金1100~1200億,普通人沒法理解這個金額,但我們可以等量按比例縮小來看。如果你有250萬股票,家裡還有120萬現金,這個倉位配置很合理,但如果過一季度後那250萬的股票就變成不到200萬了,也就是說你"虧"了50萬,而且市場還是很恐慌,未來不明,這時你告訴你愛人,我虧了50萬,你看看ta的反應就知道嚴重程度了……值得說明的事,你那200萬的股票很容易賣掉,他那2000億很難賣出去。

二,這個回撤不可避免,因為暴跌來的太突然。實際上巴爺很久以來都持有大量的現金,說明了他對市場的觀點(不要聽他怎麼說,要看他怎麼做)。早有很多投資者質疑他近年來業績不好,但巴爺沒有受任何人影響,堅持持有現金,不盲目入市。即便如此,持倉部分還是受股災影響回撤了接近20%,從比例來說,這個回撤完全可以接受。難點在於,現在的倉位或許還是很高,還有繼續回撤的可能,我認為巴爺還會繼續減持,短期內絕對不會抄底。

三,美國人擅長保守式樂觀,所以開大會時他們通常不會說很嚴肅認真的事情,總不能面對幾百上千萬人說我很擔憂未來,我要繼續賣股票吧(順便贊一下musk這一點做的很棒),如果這麼說了,自己那大量的股票還怎麼賣,而且特朗普可能會罵人。實際上如果你認真聽了今年的股東大會,你能體會更多。這500億對巴爺來說是個acceptable but significant loss, will lead to big changes,let us see.

四,巴爺現在的投資非常艱難了,但是他還是很淡定,什麼都不做對他來說是可以接受的。當任何一個投資機構要管理3000億美金資產的時候,大幅增長都是很難的,只有大危機才能給他更大的操作空間,個人認為他的機會又來了。brk的股價在過去2-3年橫盤了,像之前每次被質疑一樣,被質疑一段時間後brk都能上漲,這次也一樣。

五,巴爺常常提到護城河和能力圈,從這個角度看,已經不存在失敗的可能了,就像前面說的,就算股價虧成0,他一生在投資上取得的成就依然傲視群雄,這個護城河很寬,很安全。而他沒有槓桿,有低成本的保險浮存金,完全在自己能力圈內行動,又進一步保證了安全。僅從做人的角度,有幾個人90歲還能掌管幾千億市值的公司?有幾個人90歲時還能思路清晰主持股東大會,回答股東問題?有幾個人能活到90歲?活都活不過人家,還是別質疑人家了,巴爺已經毋庸置疑。


FocusonFinance


這只不過是他投資長河中,一個很小的浪花🌊!他的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為他贏得了數以億計的財富,而且他大部分資產是在55歲之後掙的!可見長期投資,堅持的重要性!

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就形成了不同的交易區間,沒有人是永遠賺而不賠的,像巴菲特這股神都會出錯,因此普通股民的我們更應該多多學習,對市場始終保持一顆敬畏的心靈,畢竟,在市場面前,我們每個人都是學生!對待這一波操作失誤,平常心看待,對於巴菲特來說這不算什麼,接下來他可能再賺回無數個545億。

給我們的啟示便是,保住本金永遠比盈利更重要,只有保護好本金,控制好倉位,才能讓自己在股市中走的更遠,也才有可能出現各種生命的高光時刻!


收割的喜悅


在投資界,巴菲特就是神一樣的存在,他的投資思想和理念,例如價值投資,別人恐懼時我貪婪,不要損失本金等都被很多投資人追捧、借鑑並模仿。

但是市場是存在風險的,投資有風險並不是一句空話,今年的疫情尤其給全球的投資環境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因素,也更加考驗投資者敏銳的商業嗅覺和對大趨勢以及進場時點的把握能力。

很多人都說巴老這次抄底抄在了“半山腰”,導致股神一季度投資折戟。從持倉看,今年一季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前五大持倉佔其投資組合比重近70%,這五隻重倉股分別為蘋果、美國銀行、美國運通、可口可樂及富國銀行,環比前一季度,虧損高達421億美元。其中,跌幅最大的股票為富國銀行,跌幅達46.09%;環比虧損金額最高的為美國銀行的持倉,虧損金額達132億美元。

這確實遭遇了創紀錄的虧損,可是相對於巴菲特公司龐大的資產,虧損比例不算高,只能說是他投資生涯的一點很小的回撤。如果拉長時間來看,在1965-2019年這54年裡,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複合年增長率為20.3%,明顯地超過了標普500指數(後者只有10.0%)。如果1965年有人用100美元購買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那麼2019年,他手中的持股價值約為270萬美元。

巴老也的確因為別人恐懼他貪婪,並奉行價值投資而大賺特賺。他投資的很多都是比較優質的公司,這些公司的股價也具有很大的價值,在遇到勝率很高的投資機會時,他也會大舉投資。

1987年對於可口可樂遭遇黑色星期一,面臨崩盤時,依然有人在鉅額持有其股票,當年巴菲特用約33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可口可樂,每股收益2.43美元。對於優質的企業來說,價值投資,逢低買入永遠是值得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當時巴菲特用每股8港元的價格認購比亞迪股票,交易總價在18億港元,市盈率PE10.2倍,這一收購案也給對巴菲特帶來了超額利潤。

在巴老的理念中,投資是一件長期的事情,需要耐心持倉、與時間做朋友,這其中也隱含著複利的投資理念。我們來看看複利的威力有多大,複利被愛因斯坦稱為是“世界第八大奇蹟”。

複利計算就是一道很簡單的初中數學題:Y=(1+X%)^n。複利最關鍵的是n,也就是時間,時間越長,複利的威力越大。

如果你有本金10萬,每年收益30%;那麼兩年後,你就有16.9萬,10年後,你就有137.85萬,20年後,你就有1900多萬,沒有看錯,是接近2千萬。即使你每年1萬塊,10%收益率,40年後也有50萬了。你胡亂揮霍掉的1萬塊,可能是40年後的50萬哦!是不是很扎心。

我們可以看到,與其想通過高額收益暴富,還不如想想如何長期穩定獲利。即使短時間可能暴富,但是如果某年出現了虧損,就很難實現複利。股神巴菲特的長期複利也不過才22%。成就巴菲特的是複利,而並不是其它什麼秘訣。

巴老資產複利的大致過程如下(每隔約10年一次概算):

1949年——19歲:1萬美元。

1957年——27歲:開始基金運作,14萬美元。

1969年——39歲:千萬富翁,2500萬美元。

1978年——48歲:億萬富翁,第一個1億美元。

1989年——59歲:億萬富翁,38億美元。

2002年——72歲:百億富翁,357億美元。

2013年——83歲:百億富翁,585億美元。

2020年——90歲:百億富翁,675億美元。

可見,巴菲特的財富大部分是在50歲到70歲這20年時間積累的,因為越到後面,複利的威力就越大。

我們更應該認清理財、投資的內涵:

•\t處理金錢的方式和態度

•\t清楚瞭解自身的性格(風險承受能力&風險承受意願)、家庭客觀情況,根據自身的人生階段即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理性分析自己的理財需求

•\t合理計劃和安排生活目標,全面科學地管理自己的財富或財務資源

•\t制定並實施可行的理財規劃和資產配置方式,實現人生各階段的目標,並最終實現財務自由

同時我們也看到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繼續持有大量現金及等價物,保持充足的流動性,這一點在當前疫情情況下也是至關重要的。在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進行投資可能是困難的, 但如巴菲特所說,只要把股票當做投資而不是賭博工具或者穩賺不賠的行當,股票的長期表現仍然會超過國債。

讓時間(複利)成為理財最好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