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這20種異常原來不是病!不需要跑醫院,更不要亂用偏方

寶寶這20種異常原來不是病!不需要跑醫院,更不要亂用偏方

醫速遞大眾版

一個尋醫+問藥+資訊的健康交流平臺

來源:奶粉智庫

對於很多新手爸爸媽媽來說,因為經驗的缺乏,常被小寶寶的許多"異常"情況嚇壞。

寶寶這20種異常原來不是病!不需要跑醫院,更不要亂用偏方

其實,新生寶寶很多所謂的異常現象不是病,今天為大家總結了新生兒不是病的21種"異常"狀況,來了解下吧。

雙足內翻、小腿輕度彎曲

出生前,由於子宮內的空間限制,胎兒的動作大都是頭向胸,雙手緊抱於胸前,腿倦曲、手掌緊握的姿勢。出生後頭、頸、軀幹及四肢會逐漸伸展開來,所以寶寶出生後常有小腿輕度彎曲、雙足內翻、兩臂輕度外轉、雙手握拳,或四肢屈曲等狀態,都是很正常的。

注意:千萬不要覺得寶寶是“O型腿”,就用蠟燭包或其他方式強行讓寶寶的腿伸直,這樣反而可能造成寶寶髖關節受傷。

體重減輕

很多寶寶剛出生幾天後,體重不僅沒有增加,反而下降了,這可嚇壞了不少媽媽,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彆著急,寶寶出生幾天內體重下降,通常是正常的“生理性體重下降”,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 胎便的排出;

▪ 胎脂被吸收,體內多餘的水分被排出;

▪ 此時寶寶的吮吸能力較弱,奶量較小。

一般來說,隨著寶寶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奶量的逐步增多,寶寶的體重也會隨之增加。

但如果寶寶出生10天后體重仍達不到出生時的水平,這時就要尋求醫生的幫助,看看是否由異常的疾病因素引起的。

寶寶這20種異常原來不是病!不需要跑醫院,更不要亂用偏方

打噴嚏

新生兒及嬰兒都很容易打噴嚏,有時還會兩個三個地連著打,有些家長見此情景便以為孩子著了涼而趕緊給孩子加衣被。其實打噴嚏並不一定因著涼所致。

這種現象的出現是由新生兒的生理結構決定的,新生兒鼻腔內血管豐富、鼻黏膜比較薄弱、鼻腔狹小、鼻道短,容易受到溫度、溼度及灰塵等的刺激,從而產生一種神經性反應。外界微小物質,如棉絨、塵埃等均可刺激鼻黏膜引起打噴嚏,溢奶返流至鼻腔中,也可引起噴嚏。

洗澡後小兒受冷氣刺激,也可引起打噴嚏。

注意:家長不必擔心,但也要觀察寶寶是否有其他異常情況。

女寶陰道出血

新生女嬰在出生後不久,父母常常發現有少許血液從陰道流出,俗稱"假月經"。這是由於新生女嬰在出生前體內有一定數量的雌激素,這些雌激素大部分是由母體經胎盤傳給胎兒的,另一部分則是由胎兒自身分泌的。

降生後,新生女嬰體內雌激素的大部分來源突然中斷,雌激素的水平急劇下降,到生後5-7天時已降至極低水平,使生殖道原來增殖、充血的細胞脫落,於是便出現陰道流血的現象。

如果陰道流血不多,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只要加強護理,勤換尿布,尿、便後用潔淨的毛巾和小盆清洗外陰即可。

注意:陰道出血時不宜將新生女嬰放在浴盆中洗澡,以保證局部的清潔衛生,防止感染。

寶寶這20種異常原來不是病!不需要跑醫院,更不要亂用偏方

尿中略帶粉紅色

新生兒在最初幾天尿色發深,稍有混濁,有時尿布上可看見淡淡的紅色,這是尿中的尿酸鹽引起的。屬正常現象,一般5~6 天后會消失,但如果10天后仍有此情況,則為異常,就要及時就醫了。

乳房增大

男或女足月兒在5~7天日齡時,常出現新生兒乳房腫脹。這是由於母親懷孕時體內雌激素與催乳素等含量逐漸增多,到分娩前達最高峰,這些激素的功能在於促進母體的乳腺發育和乳汁分泌,而胎兒在母體內通過胎盤也受到這些激素的影響,因此不論男寶寶或女寶寶的胸部都會稍微突起,有些甚至會分泌少許乳汁,俗稱"新生兒乳"。

這些都屬於正常現象,不需要任何的治療。在胎兒離開母體後,來自母體激素的刺激消失,胸部也會自然平坦,增大的乳房也就漸漸消失。

注意:父母不用刻意地去擠壓寶寶乳頭,以免引起感染。

寶寶這20種異常原來不是病!不需要跑醫院,更不要亂用偏方

膚色頻繁變化

新生兒的血管伸縮功能和末梢循環尚未健全,因此膚色的變化非常頻繁。天冷時手腳會稍稍有點發紫,而哭泣時則會滿臉通紅;有時甚至會因為睡眠姿勢的關係,身體兩側或上下半身也會出現不同的膚色,這些都是屬於正常現象。

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皮膚為粉紅色,但大約有三分之二的足月寶寶在生後2-3天開始顏面和白眼珠發黃,甚至全身皮膚黃染,尿稍黃但不染尿布,4~6天左右黃染程度達到高峰,而後黃染開始消退,到7~10天左右黃染就完全消退,此時寶寶無其他明顯不適表現,稱為生理性黃疸,又稱胎黃,屬正常現象。

寶寶黃疸的主要原因為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所致。一般早產兒或低出生體重兒的生理性黃疸消退得要比足月兒慢一些,大約在生後3~4周左右完全消退。

注意:當黃疸出現時間早於生理性黃疸,黃染消退時間明顯延遲,黃染程度重,加上寶寶有其他不適表現時,應警惕是否是病理性黃疸,需要到醫院檢查。

寶寶這20種異常原來不是病!不需要跑醫院,更不要亂用偏方

體溫波動

新生兒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善,因此調節功能不好,體溫的波動也較大。感受到涼意時,新生兒不會像成人一樣顫抖,他只能依賴一種稱為棕色脂肪的物質來產生熱能,且新生兒的體表面積較大(按照體重比例計算),皮下脂肪又薄,所以衣物穿少了可能體溫過低,穿多了可能引起暫時性的輕微發燒。

因此,要保持新生兒體溫正常,應讓新生兒處於通風及溫度適中的環境內。

注意:若有輕微的發燒,可以讓寶寶多喝點水、注意衣物寬鬆舒適,過1個小時再測量寶寶的體溫。一般以測量肛溫最為準確。

呼吸不規律

新生兒的呼吸運動很表淺而且沒有規律,呼吸頻率較快。在出生後的前2周,呼吸頻率一分鐘大約在40次以上,有的新生兒也可能多達80次,這些都屬正常現象。

這是由於新生兒肋間肌較為柔軟,鼻咽部及氣管狹小,肺泡順應性差,由於呼吸運動主要是靠橫隔肌肉的升降,所以新生兒以腹式呼吸為主,胸式呼吸較弱。又因為新生兒每次呼氣與吸氣量均小,不足以供應身體的需求,所以呼吸頻率較快,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注意:若是早產兒或肺部發育較差的寶寶因缺氧而臉色發青時,可以刺激寶寶哭泣,促使肺泡張開,增加換氣量。

寶寶這20種異常原來不是病!不需要跑醫院,更不要亂用偏方

脫皮

幾乎所有的新生寶寶在生後1-4周內皮膚顯得乾燥 ,全身皮膚有白色薄皮脫落,醫學上稱生理性脫屑。不論是輕微的皮屑,或是像蛇一樣的脫皮,只要寶寶飲食、睡眠都沒問題就是正常現象。

脫皮是因為新生兒皮膚最上層的角質層發育不完全,容易脫落。此外,新生兒連接表皮和真皮的基底膜並不發達,使表皮和真皮的連接不夠緊密,造成表皮脫落的機會增多。這種脫皮的現象全身部位都有可能會出現,但以四肢、耳後較為明顯,只要於洗澡時使其自然脫落即可,無須特別的採取保護措施或強行將脫皮撕下。

注意:若脫皮合併紅腫或水泡等其他症狀,則可能為病徵,需要就診。

驚跳反應

新生兒常在入睡之後局部的肌肉會有抽動的現象,尤其手指或腳趾會輕輕地顫動,或是受到輕微的刺激如強光、聲音或震動等,會表現出雙手向上張開,很快又收回,有時還會伴隨啼哭的"驚跳"反應。這是由於新生兒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所致。此時,只要媽媽用手輕輕按住寶寶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就可以使他安靜下來。

注意:如果寶寶出現了兩眼凝視、震顫,或不斷眨眼,口部反覆地做咀嚼、吸吮動作、呼吸不均勻、皮膚青紫,面部肌肉抽動等症狀時,就不是驚跳了,考慮可能存在神經系統疾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並做神經系統相關檢查協助診斷。

寶寶這20種異常原來不是病!不需要跑醫院,更不要亂用偏方

掉髮、脫髮

新生兒的胎髮都是由母體帶出,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的2~3周內發生明顯的脫髮。這是由於嬰兒出生後,大部分頭髮毛囊在數天內由成長期迅速轉為休止期所致,一般經過9~12周後,小兒的毛囊會重新形成毛球,重新長出新發。

注意:如果有加重脫髮的跡象,可到醫院兒科就診,先明確病因。

頭垢

新生兒頭皮上常會產生一層油脂,這是由於新生嬰兒皮脂腺分泌過盛所致,如果不及時對其進行擦洗,時間久後會混合塵土和脫落的表皮組織而凝結成鱗狀汙垢或黑色痂皮,即頭垢。在農村不少人認為,頭垢對嬰兒的囟門有保護作用,因而他們長時間保留它,不去洗掉,要等到它自然脫落。這種認識和做法是錯誤的。

實際上,保留頭垢是有害無益的。應及時把它清洗掉。清除頭垢時,如果頭垢較厚,同頭皮粘貼很緊,可用潔淨紗布或毛巾蘸消毒植物油進行輕輕地擦拭、使頭垢漸漸軟化,然後再用肥皂和溫開水輕柔地將頭垢洗淨;如果頭垢特別厚,可以用油紗布包裹數小時後輕輕揩去,再用肥皂和溫開水洗淨。清洗頭垢之後,可以天天擦洗頭皮,以保持頭皮清潔衛生。

注意:千萬不可直接用手硬剝除頭垢,這種做法很不科學,非常容易損傷頭皮,引起細菌感染。

寶寶這20種異常原來不是病!不需要跑醫院,更不要亂用偏方

打嗝

打嗝是新生兒及嬰兒期一種常見的症狀。不停地打嗝是因膈肌痙攣,橫膈膜連續收縮所致。有時孩子打嗝的時間可持續5--10分鐘,看起來好像很難受的樣子,但是,打嗝本身對孩子的健康並無任何不良影響,不必擔心。

那麼,如何讓寶寶停止打嗝呢?解除嬰幼兒打嗝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當嬰兒打嗝時,先將嬰兒抱起來,輕輕地拍其背,喂點熱水。

2、將嬰兒抱起,用一隻手的食指尖在嬰兒的嘴邊或耳邊輕輕地撓癢,一般到嬰兒發出哭聲,打嗝即會自然消失。

3、將嬰兒抱起,刺激其足底使其啼哭,終止膈肌的突然收縮。

4、不要在嬰兒過度飢餓或哭得很兇時餵奶,這也是避免寶寶打嗝的措施之一。

肚子老是咕咕響

有些寶寶平時肚子裡經常會發出咕咕響。而且這並不是寶寶肚子餓了。其實,這是寶寶的腸鳴聲。是由於寶寶腹壁薄,腸蠕動快產生的。是一種已很正常的現象,新爸媽們並不用過分擔心。

寶寶這20種異常原來不是病!不需要跑醫院,更不要亂用偏方

枕禿

寶寶枕禿的問題,一直被很多媽媽誤以為是寶寶缺鈣導致的,因為網上很多文章在提及“寶寶缺鈣的表現”時,常常會把“枕禿”這一項列進去。但現在絕大多數都不是缺鈣導致的。

寶寶出現枕禿,多半隻是因為寶寶長時間躺在床上,頭部和床接觸的部位容易多汗發癢、經常摩擦,於是便出現了枕部頭髮稀少的現象。

注意:想要避免寶寶出現枕禿,媽媽要勤幫寶寶洗頭,保證寶寶頭部的乾淨清爽;另外要保證被子枕頭的乾淨衛生,減少床褥中的蟲蟎;不要給寶寶穿蓋過度,保持適當的室溫,寶寶出汗的情況減輕了,枕禿的情況也會得到緩解。

睡著了孩子還在使勁

有些寶寶在睡著的時候,身子一直繃得緊緊的,轉來轉去,睡得很不安穩。寶寶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快睡醒的時候,其實是他在伸懶腰,這是新生寶寶特有的一種運動方式。這種現象並非不正常,甚至能使寶寶多吸進一些氧氣,有利於增強體內的新陳代謝。

寶寶這20種異常原來不是病!不需要跑醫院,更不要亂用偏方

溢奶

可以說,幾乎所有媽媽都曾被寶寶的溢奶問題困擾過,看到寶寶剛喝進去的奶大口大口地往外冒,當媽的看到都要心疼壞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剛出生的寶寶胃容量非常小,僅有一顆葡萄那麼大,且呈扁平狀,同時食道與胃之間的賁門還沒發育成熟,如果餵奶姿勢不正確,就極容易導致寶寶出現溢奶的問題。

寶寶這20種異常原來不是病!不需要跑醫院,更不要亂用偏方

由此可知,寶寶出現溢奶,並不是由於疾病原因導致的,而是受到生理特點的影響。

注意:因此,在出生後幾個月內,尤其是在餵奶後、哭鬧多動或輕拍寶寶背部的時候,寶寶或多或少都會溢奶,因此當媽媽餵食完寶寶後,可讓寶寶趴在爸媽肩頭,用手輕拍他的背部2~3分鐘,讓寶寶打嗝。避免寶寶過度哭鬧或是睡姿呈右側臥位,也可以減少溢奶。

寶寶這20種異常原來不是病!不需要跑醫院,更不要亂用偏方

馬牙

很多寶寶在乳牙萌出之前,會出現長馬牙的情況,馬牙是什麼東西?需要特別處理嗎?

從醫學的角度來說,馬牙的本質其實是上皮細胞堆積物,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通常沒有疼痛感,也不會影響寶寶吃奶或長牙齒,不需要特殊處理,通常在數月內會消失。

如果此時家長聽信某些“過來人”的指點,用尖銳的物體給寶寶“挑馬牙”,這才會引起寶寶疼痛,影響寶寶吃奶和長牙,媽媽們就不要往這個坑裡跳了!

注意:千萬不要用針去挑破或用布擦傷馬牙,以免損傷黏膜,使之成為細菌侵入門戶,甚至發展為敗血症。

瞭解了寶寶這些正常的生理現象,當爸爸媽媽們再碰見寶寶出現這些情況時,就不必慌張了!

“醫速遞大眾版”一個涵蓋了婦、產、兒領域,女性一生各個時期,以及寶媽從懷孕到寶寶出生生長髮育整個週期的公眾號,那裡有在線醫生諮詢服務、育兒乾貨,課程直播,孕期工具,還有讓人忍俊不禁的趣味科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