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琿:軍營是充滿愛的大家庭

原創:王琿

王琿:軍營是充滿愛的大家庭

現在的銀川美景

1976年7月,我從銀川四中高中畢業,到銀川郊區大新公社上前城大隊第五生產隊下鄉插隊。1978年11月,徵兵開始,我帶著夢想報名參軍,經大隊推薦、公社選拔、體檢、武裝部審查等一系列程序,終於收到入伍通知書。

其實,我參軍入伍最高興的莫過於父母,他們的人生就是從軍旅生涯開始的。解放戰爭時期,隨部隊轉戰南北,大半個中國都留有他們的足跡。新中國成立後,又隨部隊入朝,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對軍隊留下了深厚的感情。1955年5月我母親先轉業到蘭州,1960年10月我父親轉業,全家落戶在寧夏。

20世紀70年代初,我哥已初中畢業,父母曾經兩次送我哥當兵,由於種種原因,兩次沒有都實現父母的願望。所以,我的入伍對父母來說,那可是天大的喜事,了卻了他們的一大心願,著實讓全家高興了好一陣子。

王琿:軍營是充滿愛的大家庭

1978年12月,我告別了父母和家人,踏上了從軍報國的征途。

我們在銀川火車站坐上了小型旅客列車。在此之前,我們一起當兵的大多沒單獨出門遠行過,都想著能出去轉轉走走,所以心情都特別好。這一年,我們一個公社走了24個新兵,70%都是知青,除3個女兵去了蘭州,其餘的全部在一起。我們下鄉插隊在同一個公社,也有回鄉青年,在農村時幾乎都認識,彼此並不陌生,一路上說說笑笑,並沒有出遠門的感覺。

我們在列車上感覺是往山裡走,後來知道我們沿著賀蘭山的走向一路北上。幾個小時後,列車在一個叫馬蓮灘車站的小站停了下來。下車一看,車站的附近全是陸軍二十師五十八團的營房,我的軍旅生涯就從這裡開始。

我們新兵很快被分配,我分到五十八團二營五連,五連的營房就在馬蓮灘車站旁邊鐵路路基的下面,每天的生活都伴隨著列車汽笛聲和哐哐嘡嘡的車輪聲。穿梭不停的運煤列車,像一條長長的黑龍,帶著白色的鬍鬚衝出了山外,遠遠看去,列車像是從營房頂上開過去的。

我們到五連時,連隊剛剛執行兩年軍農任務回到駐地開始全訓。我們像所有當兵的一樣,一進部隊便開始了新兵訓練,隊列、投彈、射擊、剌殺、軍體器械、單兵戰術、體能訓練、兵器常識等成了家常便飯,好在這些課目我在學校軍訓時全都訓練過,新兵訓練的幾十天,沒費多大的氣力,考核全部優秀順利過關,也讓帶新兵的班長、排長、連長們另眼相看,就連早我一兩年的老兵們也佩服得伸出拇指,加上我性格好,又是老軍人後代的原因,新兵訓練還沒結束,連裡的幹部和很多老兵,都喜歡接近我,還與我交流軍事訓練技巧,連裡還將我編入連籃球隊和排球隊,業餘時間訓練和參加比賽。

王琿:軍營是充滿愛的大家庭

新兵的緊張訓練生活很快被一場戰爭——對越自衛反擊戰終結。1979年2月16日,全部新兵分配下到了班,部隊進行了戰前動員,連隊所有的幹部戰士都寫了請戰書,還有部分戰士咬破手指寫了血書,未參戰的部隊全部進入緊張的臨戰訓練之中。

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後,部隊的緊張氣氛越來越濃,一天幾次的緊急集合,除每天早晨全副武裝的五公里或十公里越野長跑外,高強度的野外訓練,防空襲、防原子、防化學武器的演練天天都有,每天早晚點名,都要通報敵情、戰況,沒有一天消停的時間。雖然已經立春,山裡的氣溫還是很嚴寒的。由於訓練強度大,我們的棉衣天天都是溼的,稍微幹一點,一圈圈白色的汗漬就顯露在軍裝上。這樣的緊張氣氛維持了快兩個月,直到對越自衛反擊戰參戰部隊撤回國內後,方才結束轉入正常的全訓。

新中國成立後到1979年整30年,部隊基本處在和平年代,有過像對越自衛反擊作戰,部隊臨戰訓練這樣經歷的不多,卻讓我趕上了,雖然沒有參戰的經歷,但也感到非常自豪。

王琿:軍營是充滿愛的大家庭

中山公園合影,左起營部上士、五連上士陳新剛、王琿

我們當兵的那個年代,部隊生活很艱苦,基本沒什麼文化生活,最大的享受是團電影組每週兩個晚上,或者節假日晚上在團部放露天電影,我們集合步行幾公里去觀看。我們在山裡除到團部軍人服務社買些日用品外,鐵路支線小火車上有為沿途鐵路職工的供貨車廂,火車一到站,我們也可以請假跑到列車上買些零食等。我們士兵每月6塊津貼費,我花錢大手大腳,6塊錢津貼兜裡裝不了幾天就沒了,好在離家不太遠,每個月都能得到父母的接濟。

部隊生活條件雖然艱苦,但當兵三年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軍營像個大家庭,處處充滿愛,幹部戰士都是這個大家庭的成員,相處融洽,相互關心、相互幫助成為部隊的優良傳統。1979年夏季,結束臨戰訓練轉入正常全訓後,部隊的生活不那麼緊張了,星期天也能正常休息。一個週末我拆洗了棉被,被套曬乾後卻不會縫,76年甘肅通渭兵、副班長盧念文像個“大嫂”一樣,手把手的教我縫被子,那個情景讓我這一生都忘不掉。

連隊裡的幹部們像大哥哥一樣無時不關注著身邊每一個戰士,經常找戰士談心談話,瞭解戰士的思想、生活及家庭情況。團、營首長下連隊見到戰士們總是噓寒問暖聊家常,從不擺官架子。連裡修建豬圈上山拉石頭,77年陝西耀縣兵、十二班班長韓漢倉腿被石頭砸傷到衛生隊治療後回到連隊養傷,新任連長昝天祥、指導員管成祥經常去看望他,同他聊天,讓他安心養傷,不要背思想包袱,還指示炊事班儘可能的做可口的飯菜給他補充營養,讓他儘快康復。

戰士們看到連長、指導員把戰士當成自家兄弟一樣無微不至的關懷,心裡都非常感動,也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人生課。在平時訓練、勞動、生活中戰友們也是相互照顧,遇有戰友得病、受傷或者家裡有什麼事情,戰友們都會主動幫助,哪怕只是一句簡單的問候,都讓人感動,難怪幾十年後戰友相見,仍像親兄弟一樣。

王琿:軍營是充滿愛的大家庭

五連二班戰友合影,左起前排田芃、王琿、王天國、孫建福;後排張躍明、高小強、沈大榮、黃松齡

軍營裡戰友們相互關心、互相幫助的故事很多,讓我們這些當過兵的人終生難忘。我的排長王成是陝西耀縣人,1977年入伍,他也是先上山下鄉當知青後當兵的,和我有著相同的經歷,在部隊時像個大哥哥一樣關心排裡的每一個戰士。每天訓練結束,都會找戰士們談心,當戰士遇到家庭困難和思想問題時,總是想辦法幫助解決。戰士黃松齡的姐姐因感情問題自殺,家裡發來電報,黃松齡不知所措,情緒低落,王排長一面安慰黃松齡,一面向連首長報告情況,幫黃松齡請好假並親自把他送上火車。戰士郭尤保父親病危,王成也是同樣幫助他解決了後顧之憂。王排長把戰士當成自己的兄弟,戰士們也把他當成自己的兄長,對他很尊重,有什麼事也願意跟他說。幾十年後的今天,每當戰友們聚在一起時,還時常回憶起王排長當年對戰士們的關懷和幫助。

有戰友在聚會時感言:“戰友之情,如陳年美酒,愈久愈醇!戰友之誼,似冰心玉壺,純潔無暇。”

軍營生活,是我們一生一世的財富,是我們永世難忘的軍旅情結。它已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純真、純樸、純潔的心田,人生有戰友,終生手拉手,戰友之情已成為我們一生中燦爛的風景線,已成為我們驕傲自豪的本錢,更成為我們奉獻青春從戎軍營的美好回憶。

王琿:軍營是充滿愛的大家庭

作者小傳 王琿,原籍浙江紹興,1959年8月出生,1976年7月高中畢業下鄉當知青。1978年12月入伍,在陸軍第二十師五十八團二營五連先後任戰士、副班長、班長,1981年12月退伍,歷任寧夏畜產公司科員、副科長、黨辦主任、副總經理、總經理,寧夏供銷社駐廣東惠陽辦事處經理、銀川鼓樓商城經理,寧夏土產果品茶葉總公司總經理、總支書記等職。

原文編輯:曹益民

本文編輯:徐建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