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浦東的鉅變從何而來?-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短短30年,當初一片農田的浦東,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成為“排頭兵中的排頭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這種變化從何而來?進入新時代的浦東,又將如何續寫傳奇呢?

30年,浦東的鉅變從何而來?

  矗立在浦東外高橋的海鷗門,見證著區域的發展變遷:1992年,這裡出現中國的第一個保稅園區;2004年,第一個保稅物流園區也在此誕生;2013年,這片區域成為中國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貿易是這裡不變的主題。

  張秋平是這個物流園區的主管,管理倉庫的進出口業務。這些年,園區由最早8家物流企業增長到近百家,最高峰時進出區貨值達到1012億美元;在張秋平眼中,一切改變的印記都能在這個倉庫裡找到。

30年,浦東的鉅變從何而來?

  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倉庫主管張秋平說:“以前就十幾件貨,很少很少。現在倉庫裡滿得不得了,我們的服務對象以前國內的比較多,現在基本上是跟老外做生意。”

  外高橋已經成為許多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一站。吳堅是施坦威的銷售總監,去年底,他一手打造的施坦威之家在淮海路開業,這是他們在上海的第一家旗艦店,接著還會有第二、第三家;企業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勢必進一步加大。施坦威最初進駐外高橋的時候,只是開設一家國內市場鋼琴分撥的貿易公司,隨著自貿區貨物進出和資金流動便利化水平提升,施坦威也把中國公司變為亞太總部,鋼琴從這裡分撥至亞太各國,離岸業務也興起,吳堅要分出更多時間來打理國際業務。

30年,浦東的鉅變從何而來?

  鋼琴從德國漢堡發往新西蘭,憑海運提單等單據,就可以走企業開在上海自貿區的賬戶。這樣兩頭在外的轉口貿易,已佔到施坦威亞太業務的三分之一。

  貨物不再直進直出,在外高橋,貿易正從單一邁向複合,企業在變,園區也在變。去年,園區跨境電商單量完成290萬單,成為當年上海增長最快的區域。

30年,浦東的鉅變從何而來?

  在此基礎上,浦東新區貿易便利化政策再次全力加速:2019年8月20日,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正式揭牌,臨港這座距離上海市中心70多公里的浦東新城,在新一輪的對外開放中,將成為我國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

30年,浦東的鉅變從何而來?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吳曉華說:“制度最為開放的自貿試驗區,以臨港新片區為代表。現在中央能給的政策,能開放的都開放到位了,無以復加,實際上這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一個自由經濟試驗區,它大大拓展了傳統的貿易領域,突破了貿易領域,已經到金融領域,投資領域,貨幣領域了。總書記對臨港新片區就是要求全球資源配置中心,全球高端產業的引領之地,這才不辱使命,現在搭建了很好的基礎。”

30年,浦東的鉅變從何而來?

  浦東新區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進程的代表,三十年來,它敢為天下先,敢闖敢試,創造了一系列的改革開放上的“全國第一”,已經搭建成了一個功能最為強大的現代化新城區的雄厚基礎: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創中心核心區功能突出。

  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是30年前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全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以“金融貿易”命名的國家級開發區。

30年,浦東的鉅變從何而來?

  這天下午五點,交易室裡突然情勢大變。

  金融機構在央行的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將正式下調,這是時隔12年,央行首次下調這一利率。

30年,浦東的鉅變從何而來?

  上海國際貨幣經紀有限責任公司交易總監陳力峰說:“央行的超儲利率下降了之後,所有資產、價格、收益率應該在哪個位置上,達到一個新的市場均衡,是需要交易出來的。在外匯市場上也要去尋找,適應新的中美之間匯率水平。”

  一套手勢、一通電話、一次點擊,陳力峰幫助上海一家銀行在北京金融街找到了合適的對手方。每天,數千筆資金和外匯業務在陸家嘴這個交易室中找到歸宿。

30年,浦東的鉅變從何而來?

  年輕的經紀人們一刻不停在進行交易,然而,老陸家嘴人都還記得,30年前,連最基本的美元兌人民幣業務都要花去一個小時。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的檔案室中,留存了多張當年的影像。陸家嘴的開發起初並不順利,許多金融機構不願意過來,為了支持陸家嘴發展,1994年,人行上海總部頂住行業的質疑和壓力,率先跨越了黃浦江。

30年,浦東的鉅變從何而來?

  前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裴奕根說:“開發開放浦東很重要的政策就是吸引金融機構入駐,人民銀行進入這棟樓,起了很大的示範作用,做了領頭羊,外資銀行拿到人民幣執照以後,也紛紛搬入陸家嘴。”

  2005年,在監管批准下,國內首批貨幣經紀業務在陸家嘴誕生了。第一年,20個人,每天幾十筆交易。當時,內地金融市場開放有限,資本主要集中在香港,人民幣對美元的資產和匯率的定價受到離岸市場等影響很大。陳力峰去了一次香港,看著離岸市場繁忙的景象,心裡覺得很羨慕。

30年,浦東的鉅變從何而來?

  陳力峰說:“香港的交易室裡人聲鼎沸,擠擠嚷嚷,好多好多產品,好多好多部門。我們這邊是稀稀落落,就一個小桌子。我們曾經在2007年想過,什麼時候能夠像香港那樣,熱鬧非凡,從早忙到晚。”

  回頭再看,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金融業的持續開放回答了陳力峰這個問題。從跟隨到主導,用了十年時間。2017年的陸家嘴,已經取代香港成為全球人民幣資產定價中心,國內銀行間市場成交量在那十年中超過百倍,到了去年,成交總額更是已經超過1430萬億元人民幣。

30年,浦東的鉅變從何而來?

  1992年,張江高科技園區開園,一出生便高速成長;直至今日,總面積約95平方公里的張江科學城,已躍然浦東中部,活力四射。在很多人心目中,張江最出名的是什麼?藥品、芯片、機器人?其實,這些都出自“張江男”。

  無數個早晨,潘晶都揹著電腦包,坐著2號線,融入行色匆匆的人群。地鐵站是很多“張江男”認識張江的第一站。在張江多年,他已經是一家初創公司的負責人,卻依然保留著一些初到張江的習慣。

  一串串神秘的數字,成就了很多“張江男”對生活的創造。在潘晶的創業歷程中,他和工程師們寫下的每一串代碼,在不斷挖掘、完善著醫療機器人的功能。

  在張江,很多年輕創業者都有共同的出身:碼農。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畢業生廖春元,從美國硅谷回國後,選擇在浦東創業。廖春元的“亮風臺”,成立於2012年,那時候人們對於AR技術,還知之甚少;而現在,它已被用於教育、工業、娛樂等領域,提高了產業效率,也豐富著我們平常人生的體驗。很多人覺得"張江男"只懂機器,卻經常忽略了他們的“文藝心”。作為理工科高材生,廖春元的最大愛好卻是集郵,正是這些方寸世界,給他注入靈感,專注於AR的研究。

30年,浦東的鉅變從何而來?

  的確,很多“張江男”的思維方式,就是把自己相信的事情讓大家看到;創新型的企業,有個共同點,就是挖掘未來的需求。潘晶的消毒機器人,已進入很多醫療機構的重症監護室、手術室,在這次抗擊新冠疫情中更是表現出色,它們把人從某些高風險的場景中解放出來。

  一起寫代碼,一起吃盒飯,張江的科技創業公司,加班很常見,對於技術革新,“張江男”們比誰都敏感,在他們的努力中,張江的每個角落,都可能誕生改變人們生活的藥品、芯片、儀器……這個充滿符號性的人群,正在將智力變成資本,用科學創造生活。

30年,浦東的鉅變從何而來?

  以張江高新區為代表的一批創新平臺和創新基地,使浦東新城區成為創新要素集聚最為活躍的一個發展高地,園區內擁有從業人員44.8萬人,博士6000多人,碩士4.3萬, 200多個創新藥物在這誕生。 同時擁有超過400個在研藥物品種,這裡生產的傳感器芯片佔全球25%, 智能卡芯片佔50% ,代表著活力和夢想的張江人,正把高科技帶向新的下一個“浦東三十年”。

  三十而立從頭越。在新的國際形勢和競爭中,中央在浦東新區啟動了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這一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大改革舉措,為新時代浦東發展,安上了強勁有力的“發動機”。

  浦東30年的變化,一個是速度快,一個是質量高,而這來源於不斷的機制體制創新,來源於敢闖敢試、自我超越的精神。浦東的發展,在於窗口作用、示範意義,在於排頭兵的作用。從全國第一個新區、第一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到第一個自貿區,浦東30年開發開放的每個關鍵節點上,都能看到國家重大改革開放的措施。現在浦東的許多創新成果都已在全國複製推廣。下一步浦東還將多措並舉,引領新一輪開放,打造首創性改革策源地。三十而立,改革開放再出發。未來的浦東,將會書寫更多傳奇,創造更多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