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悲歌——楊靖宇

這篇文章的題目我想了好久,遲遲沒有確定。到最後我也只能用4個字英雄悲歌來概括他的一生。在小學的課本里我們都讀到過關於他的事蹟,最讓人震撼的是解剖之後胃裡只有棉絮,稻草,還有樹皮。甚至小的時候我還嘗試啃過一塊樹皮,嚼不動,甚至還把嘴劃破了。每次想到關於楊靖宇的事蹟心中總是升起一股悲壯和敬意。

少年時代的楊靖宇

楊靖宇,1905年2月13日出生,身高1米93,他出生在河南省確山縣的李灣村(今駐馬店市驛城區),幼年喪父,家境貧寒。他的名字,原來也不叫“楊靖宇”,叫“馬尚德”。

英雄悲歌——楊靖宇

楊靖宇

1923年,18歲的楊靖宇考入河南省立開封紡染工業學校,和很多當時的熱血青年一樣,他秘密參加了革命,並在192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楊靖宇青年時期最擅長的不是軍事指揮,而是發動農民起義,1927年,楊靖宇在自己的老家發展農民運動,短時間內農民協會會員就發展到1萬人。1927年,楊靖宇領導了豫南農民起義,率領5萬農民武裝佔領確山縣城。

1929年,楊靖宇離開了家鄉,受組織派遣,前往東北。一開始在,楊靖宇化名“張貫一”,在撫順煤礦建立黨組織,隨後開始慢慢介入到軍事領導工作中。

在這個過程中,楊靖宇的堅韌性格開始顯現:他曾被捕入獄5次,受盡酷刑,但沒有一次服過軟。

9·18事變後

1931年9·18事變後,整個東北已經落入日本人手中,但是當時被命令一槍不許放的東北軍撤出之後,東北依然不斷湧現出血性十足的抗日英雄,其中就以馬占山為代表積極活躍在東北的大地上,不願意屈服,沒有放棄抵抗。

這批人統稱為“東北抗日義勇軍”。但是因為缺少系統的指揮,充足的補給,同時只有一腔血勇不知配合(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土匪)。最終導致義勇軍被各個擊破,不得已化整為零。在危急存亡之時總有人挽狂瀾於既倒。

這個時候,中共決定,在東北建立黨領導下的民族抗日統一戰線,以南滿游擊隊和海龍游擊隊為基礎,成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擔任師長兼政委的,正是楊靖宇。

在這個基礎上,1935年8月,中共滿洲省委決定,以共產黨領導的東北人民革命軍、抗日聯合軍和游擊隊為基礎,聯合其他抗日武裝,成立“東北抗日聯軍”,楊靖宇任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

《東北抗日聯軍統一建制宣言》

1936年2月20日楊靖宇,趙尚志,周保中等人聯名發表《東北抗日聯軍統一建制宣言》

英雄悲歌——楊靖宇

1936年,離東三省淪陷已經過去了5年的時間。這片屬於中國的土地,已經被日本人冠上了“滿洲國”的稱號。

但是有一件事情讓日本很頭疼,有一隻中國的軍隊一直在進行抵抗。甚至日本將這隻軍隊活動的地帶稱為“癌腫地帶”,把他們的領導者,稱為“東邊道社會治安之癌”。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楊靖宇。

楊靖宇將軍當時深得游擊戰之精髓“敵進我退,敵亂我打”。這樣一來就搞得關東軍和偽滿軍隊對楊靖宇恨得咬牙切齒。

當時關東軍有多恨楊靖宇呢?日本當時的記錄是這樣的:

從1938年開始,日本關東軍司令部調集了6萬人的部隊和警察大隊,專門剿殺楊靖宇這裡不得不說明一下,當時整個抗聯巔峰戰鬥力也就3萬人,當時下達的命令是——

看到抗聯和其他隊伍,其他放過,只打抗聯;看到抗聯裡有楊靖宇的隊伍,其他放過,只打楊靖宇。

同時關東軍因為長時間被牽制,同時也做了對應反省和總結。並改變了原來的作戰思路,大概可以總結為下列三點

  1. 在抗聯出沒的地區,進行武裝屯田移民和保甲連坐,每2、300戶居民就用鐵絲網圈起來居住,設崗樓和巡警,老百姓進出不得攜帶多餘食物和衣物,斷絕抗聯和當地百姓的一切聯繫。
  2. 只要發現抗聯隊伍,就緊緊咬住跟著打,一刻也不放鬆,逼迫抗聯隊伍不斷分兵突圍,越打越小。
  3. 改變以前的濫殺政策,招降和優待對方的叛變分子。

從這三點基本上可以看出日本的政策,切斷補給,隔絕各個隊伍之間的聯繫,從內部分解抗聯組織。

事實證明,這三條都起到了效果,尤其是第三條。

叛徒的殺傷力

1938年7月,楊靖宇麾下東北抗聯第一軍第一師師長程斌,叛變投敵。

這個人我覺得有必要來說明一下,程斌在當時軍中威望很高有“小楊靖宇”之稱,他被俘的起因是自己的母親被抓,日本人脅迫他下山投降。其實到這裡即使他下山投降,被日本抓住我相信楊靖宇也會想方設法來實行營救。但是就是這個楊靖宇器重的人,不但自己下山投降還帶著手下115個人,帶了大量的槍支彈藥,包括現金,下山投降。

偽通化省警務廳廳長岸谷隆一郎為程斌舉行了一個盛大的歡迎儀式,宣佈成立“程斌警察大隊”,岸谷隆一郎還把自己的軍刀贈給了程斌。

程斌投敵後立的第一個“大功”,就是帶著日本人摧毀了蒙江縣(今靖宇縣)境內70多個楊靖宇設立的“密營”。這個“密營”是楊靖宇精心設計的抗聯的補給生命線。“密營”中存放的都是彈藥,布匹,糧食.由於當時抗聯已經失去了當地老百姓的補給支持。

英雄悲歌——楊靖宇

抗聯密營

這70多個“密營”是楊靖宇最後的支撐,在程斌一口氣帶著日本人摧毀了70多個“密營”後,楊靖宇部隊陷入了彈盡糧絕的絕地

就像一個惡性循環一樣,叛徒的數量有增無減。1939年秋天,關東軍開始對楊靖宇部隊展開全面掃蕩,打先鋒的,就是岸谷隆一郎手下的10個警察大隊——包括程斌在內,10個大隊長,都是叛徒。其中為首的楊斌更是熟悉楊靖宇的打法,每每都能猜中楊靖宇下一步要轉移的地點。在這期間抗聯又蒙受了大量的損失。

1940年1月,楊靖宇的部隊彈盡糧絕,在零下20多度的冰雪環境下,他們開始用布包著著腳在雪地裡前行,餓了只能啃樹皮。為了解決部隊補給,楊靖宇命令大部隊北上突圍,自己帶著貼身的十幾個戰士,繼續與敵人周旋。

1月22日,第二個叛徒出現了。楊靖宇的警衛旅參謀丁守龍被偽通化省警察大隊捕獲,隨即變節,楊靖宇的隱蔽位置、兵力情況被日軍獲知。包圍圈大大縮小。

2月1日,第三個叛徒出現了。楊靖宇警衛員張秀峰攜大量經費和一些絕密文件投敵。張秀峰這個畜生是楊靖宇一手養大的,兩人情同父子。楊靖宇從來沒想過他會主動投敵,而且最關鍵的是,由於張秀峰帶了大量的資料導致日本方面分析出了楊靖宇之後的突圍路線以及行動方向。這一次的出賣幾乎讓日本人可以精準定位到楊靖宇的位置。

英雄悲歌——楊靖宇

張秀峰

2月22日,第四個叛徒出現了,這一次的出賣,是致命的。

這一天的上午,孤身一人,他的另外兩個警衛員已經在買糧途中犧牲。已經5天5夜沒吃過東西的楊靖宇,在保安村以西五里的山裡,終於等到了4個砍柴的村民。其中的一個村民,是偽軍的排長,叫趙廷喜。

楊靖宇懇求他們,能否回去帶點食物和棉鞋回來,重金酬謝(這裡需要說明下楊靖宇當時確實攜帶大量現金)。

趙廷喜勸他:“我看你還是投降吧,如今滿洲國對投降的人不殺頭的。”

楊靖宇回答:“老鄉,我是中國人哪!不能做這樣的事。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中國就完了!”

答應給楊靖宇弄點糧食的趙廷喜,在回去路上碰到了另一個漢奸李正新。因為怕其他三個人先報告看到了楊靖宇,趙廷喜立刻把事情全盤說出。

2月23日下午3點左右,日軍趕到,包圍了楊靖宇最後的藏身處。

英雄飲恨,壯烈犧牲

1940年2月23日下午,楊靖宇走向了生命最後的時刻。

根據日本的《滿洲國警察外史》,以及偽滿時期的內部檔案《東邊道治安肅正工作》當時的記載。

日軍指揮官西谷喜代人在距離楊靖宇50米遠的地方下令停止前進。並開始喊話:“君是楊司令否?”

楊靖宇回答:“是的,我就是楊司令”

西谷喜代人繼續喊話到:“我們是通化的警察隊。在我們的部隊裡面,曾經是君之同志的,都歸順了。若是君能歸順,岸谷廳長必會熱切相迎。現在這個地方,要逃脫是不可能的了,何必急著去死呢?考慮一下歸順可好?”

楊靖宇回答:“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可能如你所願。很多部下都犧牲了,我如今只剩了自己一個人。雖臨難,但我的同志們在各地轉戰,你們滅亡之日必將到來。我將抵抗到底,無須多說,開槍吧。”(也有說楊靖宇根本沒有回話直接開槍射擊)

之後槍聲大作,楊靖宇手持雙槍,不斷射擊,在右臂被擊中後,左手持槍繼續還擊。眼看生擒無望,西谷喜代人下令擊斃楊靖宇。一顆子彈隨即擊穿了楊靖宇的胸膛。射擊的人叫張奚若,是東北抗聯裡有名的機槍手,隨程斌一起投降,也曾是楊靖宇的愛將。最後也是他奉命砍下了楊靖宇的頭顱。

英雄悲歌——楊靖宇

張奚若

當日本終於確認他們擊斃的就是楊靖宇時,既興奮又詫異。最讓他們不解的是楊靖宇在零下二十多度的環境下,沒有任何補給是怎麼堅持這麼久的。後來日本人切開了他的胃。裡面只有三樣東西:棉絮,稻草,樹皮。

死後受辱

楊靖宇犧牲後,日本人找來了一個門板,把楊靖宇的屍體放到門板上立起來,拍了一張照片。

英雄悲歌——楊靖宇

楊靖宇死亡時照片,頭顱照片可以自行搜索

在日本人解剖之後,日本人為了宣揚自己的功績以及打擊當時抗聯的士氣,命令張奚若割下了楊靖宇的頭顱,並且於1940年2月25日,日軍將楊靖宇的人頭在通化示眾了3天后,送到了新京(當時長春)關東軍司令部,放在二樓醫務科用藥水浸泡。國民黨接收了日偽政權,楊靖宇的人頭被轉移存放在長春醫科大學醫療器械室。

直到1948年由軍官張羽率5名戰士,乘專列秘密護送到哈爾濱,安放在東北烈士紀念館。

1949年,郭沫若為楊靖宇題詞為:“頭顱可斷腹可剖。烈愾難消志不磨,碧血青萬兩千古,於今赤旗滿山河。”

後記

總是有人說,抗日期間東北一開始就被佔領了,不但沒怎麼出力,反而淨出些漢奸,叛徒。

據當時日偽統計機關統計,僅1935年,東北抗聯就在東三省各地發起大大小小戰鬥39105次,截至1940年,共發動大小戰鬥近7萬次。根據日本外務省發佈的統計數據,日本在滿洲共損失近27萬士兵,其中減去蘇聯方面宣佈殲滅的8萬人,剩下的18萬,應該就是東北抗聯和其他抗日義勇軍的功勞。最巔峰時期的1941年,東北抗聯在東三省牽制了76萬日軍(雖然主要任務是防禦蘇聯)。我只想說一寸山河一寸血。

1945年8月9日,在中蘇邊境上,150萬蘇軍向日本關東軍發動了總攻,其中有一批特殊的隊伍,他們都是中國人,都是當時一路打一路走的抗聯。

當年東北抗聯的弟兄們,最終以這種英雄的方式打回了自己的故鄉。但是白山黑水之間再也沒有那個可親可愛的楊靖宇。

至於那些叛徒,大部分受到了應有的審判。程斌之後一度逃脫制裁,在1951年被人檢舉身份,槍斃。趙廷喜1946年被群眾抓獲,被槍斃於楊靖宇墳前。但張奚若、張秀峰等人因為種種原因(缺乏證據,追訴時效等),均逃過了制裁。張奚若晚年堅決否認自己射殺楊靖宇(其餘人都指認是他)。

有些人值得我們銘記。


我會定期的更新一些歷史小故事,如果您喜歡請點個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