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片中的地質學:地震等災難到底能否克服

人們都怕天災人禍,但比起人為的禍患,客觀上天災的威力似乎更大一些,比如地震、海嘯等等……

說起地震,大家的心中免不了會生起一絲懼怕,馮小剛導演過的電影《唐山大地震》成為一部經典的國產災難片,根據張翎的小說《餘震》改編,講述了1976年發生在河北唐山7.8級的大地震中,母親最終選擇先救弟弟,但姐姐奇蹟的倖存,32年後家人重逢,引發起了那時人們對災難的慘痛回憶。

災難片中的地質學:地震等災難到底能否克服

本部影片的劇情,以相隔32年的兩次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為主線依次展開,縱觀全片,不難發現,人情世故以及血濃於水的親情,是本片主要的情感基調,可我們先拋開主觀情感,以《唐山大地震》這部影片來科普一下關於地震的知識,談一下地震前的徵兆、地震中如何自救、以及如何救援。

災難片中的地質學:地震等災難到底能否克服

  • 地震如何形成

中學的地理課上相信老師講過,地震主要是地殼運動造成,基於大陸漂移學說,通過板塊之間的碰撞擠壓,形成了地震。

地球是有很多板塊構成,在板塊交界處的位置上,來自地幔的岩漿不斷推積兩側的板塊,讓板塊產生運動,運動的板塊之間產生擠壓與碰撞,岩石壓力極大,一旦岩石破裂,就會產生地震,有的也會形成裂谷和山脊。

災難片中的地質學:地震等災難到底能否克服

就好比我們彎曲一根木棍,讓它產生形變,當到達一定極限後木棍承受不住壓力,"啪"的一聲斷裂了。在這裡,地幔就相當於筷子,地震就是"啪"的那一下,所以在板塊邊界上極易發生地震。

災難片中的地質學:地震等災難到底能否克服

美國的一部災難片《末日崩塌》中,一位大學教授在課堂上講解關於地震的知識,他講到每年會發生130萬次地震,平均每分鐘2.5次,這不是虛構,而是真的。

災難片中的地質學:地震等災難到底能否克服

接著有學生提問,加州會不會發生地震,教授回答說:"加州大約每150年會發生一次嚴重的地震,而我們已經安穩了100多年,這不是會不會發生的問題,而是何時會發生。"

災難片中的地質學:地震等災難到底能否克服

雖然是影片中的劇情,但是從地質學角度上來說,一點毛病都沒有,所以,我們雖然不能阻止地震的發生,但我們可以學會如何最好的在地震中保護自己。

  • 地震前的徵兆

地震的前兆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動物行為異常。


《唐山大地震》電影的開頭,鏡頭給了無數的蜻蜓,接孩子放學的爸爸和工人們都覺得天空中密密麻麻的蜻蜓有些反常,但誰也想不到這是災難來臨的前兆。

災難片中的地質學:地震等災難到底能否克服

到了晚上,人們都已經熟睡,但魚缸中的魚看起來貌似有些不適,跳出水面落到了桌子上,真實的大地震中,這些動物的異常行為確實存在,也屢見不鮮。

災難片中的地質學:地震等災難到底能否克服

除了這些,老鼠抓狂,狗狗異常等都屬於地震的前兆,這些可以算常識了,有些動物能在地震來臨前的十幾秒作出反應,是因為聲波的頻率。


眾所周知,聲音是震動形成的,既然有震動,那就有頻率。科學研究表明,人耳能聽到的頻率範圍在20~20000HZ,狗能聽到的聲音頻率範圍是15~50000HZ而地震前傳來的是次聲波,頻率低於20HZ,人類聽不到,但狗或其他動物能聽到。

災難片中的地質學:地震等災難到底能否克服

人類曾經試用過用動物異常來預測地震,但失敗了,首先,並不是所有的動物都在地震來臨前有異常行為,其次,很難確定動物異常是由地震導致的,還是其他環境導致的,所以現在動物異常行為的研究少之又少。

災難片中的地質學:地震等災難到底能否克服

回到影片中,地平線上一道亮光過後,地震就發生了,這道光被稱為地光,是地震前兆的一種。

災難片中的地質學:地震等災難到底能否克服

它出現在地震前很短的時間,甚至是地震的同時,科學家們推測是地震造成了電磁場的變化,從而出現了地光,一般來說,地光出現時也有地聲的出現,這是地震波中的能量轉化為聲波產生的,類似於炮聲、雷聲、撕布聲混合的聲音。

災難片中的地質學:地震等災難到底能否克服

難道地震真的很難預測嗎?


剛剛提到的電影《末日崩塌》有一處情節,還是那個大學教授,他發明了一種一儀器來預測地震,看似成功了,但這只是電影的情節,目的是給下面的情節發展做鋪墊,現實生活中人類目前無法預測地震,只能進行地震預警工作。(預測和預警是兩種概念,不要混淆)

災難片中的地質學:地震等災難到底能否克服

地震預警是什麼呢?當某地的岩石破裂引發地震時,會有地震波形成,地震波在傳播過程中被探測器發現,探測器把地震波轉換為電信號傳到預警中心,電信號的傳播速度是聲波的一百萬倍,所以預警中心利用這個時間差,向城市中進行預警播報,這就是地震預警的意思。

災難片中的地質學:地震等災難到底能否克服

  • 地震中如何自救

在電影中,方登方達兄妹倆被埋在了廢墟中,很幸運都倖存了下來,下面我們談一下在地震中自救的小知識。


首先不能猶豫,當見到地震的前兆後,果斷跑向安全的地方,就算只是提前十幾秒也能提高存活率。

災難片中的地質學:地震等災難到底能否克服

其次要冷靜,地震來臨時千萬不能慌張,理智地做出每一個選擇,電影中很多人就是因為慌張亂跑,結果被墜落的石頭砸傷,儘量迅速趕往開闊地帶。若無法快速到達就近地帶,那就要就近躲避,等震停後再出去。

災難片中的地質學:地震等災難到底能否克服

方達長大後,說了這樣一句話:"小震不用跑,大陣跑不了"。我國建築的結構設計遵從"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則,我們的建築工程技術也在慢慢的進步,不會一遇到地震就垮掉,所以我們在面對災難來臨的時候,一定要冷靜。

災難片中的地質學:地震等災難到底能否克服

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種方法,叫做地震三角,顧名思義,要找到一個能夠形成三角形的地方躲避,看似很科學,但這是一種錯誤方法。

災難片中的地質學:地震等災難到底能否克服

正確的方法便是"伏地、掩護、手抓牢",且在廁所、廚房等小房間躲避效果更好。


如果不幸被廢墟埋沒,方登的做法就很值得學習,那便是用石頭敲擊其他物體,來引起救援者的注意,切記不要大喊大叫,因為這樣不僅浪費體力,而且救援現場十分嘈雜,大喊大叫沒有任何用,能夠在廢墟中存活,除了堅強的意志,還要留有儘量多的體力。

災難片中的地質學:地震等災難到底能否克服


  • 地震後如何救援

經過多次震災區救援,我們建立了一套救援體系,從國家到地方都有救援隊伍,而且地震局與軍隊建立了聯繫,隨時出動解放軍進行救援,不管是自然災害還是本次疫情,軍隊一到,我們就放心了。

災難片中的地質學:地震等災難到底能否克服

在地震現場救援時,遵循這樣一條原則:先易後難,先近後遠。首先優先救青壯年,因為這樣能迅速擴大救援團隊;其次是先救生,再救人,意思是先保證廢墟中的人可以生存,比如提供氧氣、投餵食物等。

災難片中的地質學:地震等災難到底能否克服

地震中的救援是與時間賽跑,只有抓住時間,才能大大提高存活率。能否救援成功,最重要的還是要靠大家的信念和毅力。


不管是地震還是其他的天災,個人認為大自然的力量是人類始終無法戰勝的,所以要克服真的不是件容易事,但當其真正來臨時,我們能做的就是眾志成城,增加知識廣度,心存信念,使自己或他人得到救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