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院士”孫樞:80歲時曾和學生野外考察,獲終身奉獻海洋獎

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中,生命是短暫且渺小的。

可總有一些偉大的人能夠讓生命成為永恆,他們將自己有限的年華獻給祖國的事業,也終將被歲月所銘記。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編輯孫樞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人。作為被授予“終身奉獻海洋”紀念獎章的二十九位資深院士之一的他,一生甘於奉獻,努力鑽研,推動著我國地質學領域的規劃與發展。

​“江蘇院士”孫樞:80歲時曾和學生野外考察,獲終身奉獻海洋獎

平易近人的他隨和溫厚,寬以待人卻又嚴於律己。

很難想象,一位在中國地質學界舉足輕重的人物,會是一位這般儒雅和藹的老人。從孫樞先生身上,幾乎看不到一點作為學術大師的架子與傲氣,高高瘦瘦的他,臉上總是掛著溫和慈祥的笑容。

據孫樞先生的學生回憶,老先生的脾氣秉性是出了名的好,待人溫厚,與學生相處極為融洽,比如學生前來拜訪,孫樞先生總會提前備好茶水等候,師生幾人常會因討論問題而忘卻時間。這個時候,孫樞先生便會盡地主之誼,留學生在家用餐,邊吃邊聊,如同忘年交一般。

​“江蘇院士”孫樞:80歲時曾和學生野外考察,獲終身奉獻海洋獎

雖然孫樞先生待人寬厚,對學生百般呵護,可對自己卻要求苛刻。

“地質學研究是以觀察測試為基礎,沒有堅實的野外觀測與室內測試研究,難以取得創新。”懷著對科研工作精髓的追求,孫樞先生在日常工作中一直親力親為,即便是在他已八十多歲高齡的時候,仍舊會和學生一同到野外考察觀測。以身作則,勤勤懇懇,這就是孫樞先生的行事態度。可能這也是孫樞先生能夠在我國地質界有一席之地的原因。踏踏實實做事才是做人的真理,糊弄度日只會讓你的人生更加平庸。

為祖國發展深謀遠慮,他承擔起“辦好中國學術期刊”的使命。

除卻地質學專家的身份之外,孫樞先生還是我國著名科學期刊《中國科學》的主編。他一直為我國期刊水平提升速度滯後於科研水平的提升速度而深感憂慮,他認為,“使國內主辦的期刊趕上科研水平的提升速度”,這是極為迫切且必要的。

因為科學研究與科技期刊是彼此相同、密切聯繫的,

科技期刊對於科學研究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並且科技期刊的水準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

​“江蘇院士”孫樞:80歲時曾和學生野外考察,獲終身奉獻海洋獎

為了能夠讓中國擁有屬於自己的、能夠與國際接軌的學術刊物,孫樞先生將《中國科學:地球科學》作為自己戰鬥的主要陣地。孫樞先生精心置辦、銳意創新,不斷推動著“兩刊”的改革。創辦一本好的刊物向來是一個不斷累積的過程,深諳此道的孫樞先生一直埋首堅持著,他充分的帶動著編委會的成員們,以約稿為改革起點,通過改革評審制度,豐富欄目等措施,不斷提高著期刊的學術水平。

一代大師駕鶴去,德才兼備澤後人。

2018年的2月是一個令人悲傷的月份,我國地質界的一顆明星——孫樞院士,在這個月的11號離開了這個他為之奮鬥了一生的祖國。但是孫樞先生還沒有完全離去,他的思想、他的成就,還有他教過的學生都還在這個世界。惟願孫樞院士的弟子們能夠不忘教誨,勇攀高峰,傳承恩師遺志,為中國的地質研究做出更多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