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净水又流传着谣言了?我来帮你击破谣言还原真相

刚刚生了小宝宝的唐女士特地给家里装了净水器,全家人做饭喝水全部用的是净化水。

就在唐女士觉得全家人饮用水安全得到保证的时候,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甚广的一则消息却让她十分担心。让唐女士担心的这条微信说,上海一对高学历的夫妇从孩子出生起一直用桶装纯净水。三年后,他们的儿子得了软骨病。有人告诉这对夫妇是纯净水导致的软骨病。

纯净水又流传着谣言了?我来帮你击破谣言还原真相

最新消息

正值饮料销售旺季,关于各种饮料的传言、流言、谣言又开始泛滥。如“喝纯净水会让人形成酸性体质”“长期喝纯净水会导致营养流失”等谣言又被重提。关于纯净水对身体有无害处,《卫生部法监司关于纯净水有关问题的复函》(卫法监食便发[2000]119号)文中明确提出,符合有关规定和卫生标准的纯净水“是安全,卫生,无害的”。2015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GB19298-2014),市面上所售的各种水产品,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就是安全无害的,可以放心饮用。关于纯净水的流言我们屡见不鲜,想知道真相到底是什么吗?小编这就带你去一探究竟!

传言1:长期饮用纯净水会导致软骨病

纯净水又流传着谣言了?我来帮你击破谣言还原真相

真相:“软骨病”的真凶是营养不足,而不是纯净水。

水在人体内主要作用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而并非给人体提供营养。即便是“含有更多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矿泉水,也无法补充人体骨骼发育所需的钙、镁等重要矿物元素。作为指导各国安全饮水的权威文件,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饮用水水质准则》从未对水中矿物质含量做过任何推荐。目前,没有权威研究证明日常喝纯净水会危及健康,被普遍公认的观点是每日摄取的矿物质主要来源是食物,而非饮用水。

传言2:喝纯净水会让人形成酸性体质

纯净水又流传着谣言了?我来帮你击破谣言还原真相

真相:喝水无法改变酸碱体质

经食药监总局、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营养学会和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确认,无论弱酸还是弱碱性水,喝到肚子里都变成酸性的,因为我们胃里是pH值2.0左右的盐酸,即便是喝下所谓弱碱性的水,到胃里已经彻底酸化了。然后到了肠道,甭管什么水又变成碱性了,这是我们消化道细菌喜欢的环境。

传言3:长期喝纯净水会导致营养流失

纯净水又流传着谣言了?我来帮你击破谣言还原真相

真相:营养流失不是喝水造成的

膳食是人体摄入营养元素的主要途径,水的作用非常小。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表示,“营养元素不是水一冲就没了,人不是筛子,哪有那么简单。”营养流失和自然条件、年龄、运动量、体质等都有关系,并不是喝水就能起决定作用的。

传言4:常饮纯净水导致钙流失

纯净水又流传着谣言了?我来帮你击破谣言还原真相

真相:长期喝纯净水不会导致人体钙流失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表示,有人认为喝纯净水会脱钙,导致骨质疏松,这是对人体生理情况不了解。“人体体液中的离子浓度是相对平衡的,钙离子也不例外。一个60公斤成年人的体液有36—42公斤,而一天饮水量不过2升,对钙离子浓度能有多大影响?导致钙流失的主要是年龄、激素水平和膳食摄入,骨钙沉积可不像衣服上的脏东西,肥皂搓搓就没了。”

传言5:发达国家不喝纯净水

纯净水又流传着谣言了?我来帮你击破谣言还原真相

真相:纯净水最先就由发达国家开始普及

早在90年代中期,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纯净水普及率就已达到80%以上。中饮协[2015]78号《关于饮用纯净水的安全声明》文中提到:饮用纯净水在德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印尼、加拿大等国均有销售,是被消费者普遍接受的产品,并且在市场存在多年;饮用纯净水在我国也存在并销售30余年之久,并且占据包装饮用水总销售量的35%左右。

传言6:纯净水里面含防腐剂要1天喝完

纯净水又流传着谣言了?我来帮你击破谣言还原真相

真相:纯净水根本没必要添加防腐剂,开封的瓶装水放几天没问题。

“瓶装水没有必要添加防腐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鲁青说,在盛水容器密封的情况下,外界的空气和微生物不可能进入容器内部。水开封的情况下,空气和微生物都与水发生接触,利于细菌微生物的生长。因此,在开封的情况下,纯净水和矿泉水的保质期在15天左右。

传言7:纯净水不含有任何微量元素

纯净水又流传着谣言了?我来帮你击破谣言还原真相

真相:只要水质合格,无论是喝白开水、纯净水还是矿泉水都没啥区别。

纯净水是经过蒸馏、反渗透等工艺制造出来,含有较少杂质的水;而矿泉水是天然含有矿物质离子二氧化碳气体等物质的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鲁青表示,纯净水并不是不含任何微量元素,只是处理以后,钙、镁、钾等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相对较少。

纯净水又流传着谣言了?我来帮你击破谣言还原真相

净水相关问题和资讯,欢迎关注公众号《净水行业》(ID: jingshuihangy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