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師史蒂芬.柯維的書,值得反覆去研究!

你有沒有觀察到這樣一種現象,上學的時候,那些成績好的的同學,玩的比你嗨,成績卻比你好,而你怎麼樣努力也無法得到優;工作的時候,那些業績好的同事,好像從來都不怎麼加班,而你又努力又加班,業績始終趕不上他們。這些看起來的努力,讓你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很笨。其實很多時候,是這些優秀的人擁有好的習慣,比如說積極主動,比如說以終為始。

管理大師史蒂芬.柯維的書,值得反覆去研究!


美國管理學習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R.Covey)著作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告訴我們如何通過改變習慣,來改變自己的人生。這本書不僅僅只是說道理,還在每章後面帶你實際操作,學以致用。微軟首席官:凱文.特納,西門子管理學院院長:劉雁,等優秀人士都推薦了這本書。甚至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向俄羅斯公民大力推薦閱讀這本書。


那這本書寫了什麼呢?就是簡單的七個習慣,看了照做就行了嗎?真的不是的,這本書告訴我們要改變現狀,首先要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先要改變我們對問題的看法。由內向外改變,而不是普通意義上的由外部環境改變。這七個習慣相輔相成,循循漸進,讓人從依賴型人格轉變為獨立型人格,再從獨立型人格轉變為互賴型人格。

管理大師史蒂芬.柯維的書,值得反覆去研究!


接下來從四個方面寫出我的理解:

一、 由內改變,解鎖全新的自己,去看不同的世界

要想解鎖全新的自己,就要學會思維定式的轉換。這個思維定式就是我們看世界的方法。我們常常侷限於過去的經驗和思維模式,忘記了還其它的、不同視角的觀察。就像我們看這幅圖,有的人看的是美女,有的人看到的是一個老婦人。不同觀察,看出來的圖像是完全不同的。

管理大師史蒂芬.柯維的書,值得反覆去研究!


我們生活中往往也是如此,常常侷限於一種思維中,只接收和自己相同的思維,這並不能幫助我們成長,和看問題的全面角度。有時我們需要接收不同的聲音,才能看到不同的世界,瞭解問題也會更全面。


但是我們改變一個習慣,並不容易,就像發射火箭一樣。火箭發射上升的前幾分鐘,也就是離地幾千尺所消耗的能量,是它後來在軌道當中運行十幾萬公里的總和。我們改變一個習慣也是如此,最難過的就是開始的那段時間。但只要邁出去了,行成習慣後,後面就簡單許多。


那什麼是好的習慣呢?習慣是知識、技巧和意願三個圓交界的地方。我們要從如何做,知道為什麼做,想要做相結合,遵循公平、誠信、正直的基本原則,加上成長和改變的原則。

管理大師史蒂芬.柯維的書,值得反覆去研究!


現在很多人,為了短時間內成功,過份依賴捷徑,速效,其實就違背了原則。看看小朋友就知道,小孩兒都需要學會爬,站立,走路到跑的階段,沒有人見過哪個小孩兒一出生就會跑的吧。所以我們成長是需要循循漸進的。


這些好的原則就像燈塔,幫助我不偏離航線。而這些都需要我們從內心發生改變,由內而外改變。因為內心不改變,不願意,你是看不到你侷限範圍外的世界的。


二、 養成三個習慣,獲得個人領域的成功

想要獲得個人領域的成功,需要養成三個習慣: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


積極主動就是主動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負責。比方說,微信群裡通知開會,你沒看見,領導批評你,你是找理由責怪別人只發了微信群,沒打電話通知你呢?還是主動承認錯誤呢?積極主動的做法就是,面對錯誤馬上承認錯誤,並且從中吸取教訓,進行有效的改正。把精力放在對你和他人的影響圈上。


以終為始就是以人生目標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不管在做什麼事之前,都要認清方向。就像海里的燈塔,幫助海員在航海過程中不偏離軌道。作者在書中,提供了培養以終為始的一個好用辦法,就是寫一份個人使命宣言: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想成就什麼樣的事業?以及你的價值觀和職責是什麼?這也是我們之前提到的原則,這些原則不是任何具體的事物,而是一個方向。


要事第一就是要分清主次與事情的輕重緩急,不要讓無關緊要的事,影響到了重要的事。還要學會說“不”字。我們經常做事,被電話,他人的求助等等打斷,去處理一件又一件應急的事情,最後一天下來,最重要的事沒做,始終在救火狀態中。其實在必要的時候,應該不卑不亢學會拒絕,在緊急和重要的事兒之間,知道取捨。在這些關係中,作者認為重要不緊急的事≥重要且緊急的事。只要把第二相線重要的事做好了,那第一相線也就自然做好了。


三、 進入互賴型人格,獲得公眾領域的成功

要想實現公眾領域的成功就要養成三個習慣: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

管理大師史蒂芬.柯維的書,值得反覆去研究!


雙贏思維就是建立雙贏關係,達成第三種選擇。雙贏,利人利己;贏輸,損人利己;輸贏,捨己為人;輸輸,兩敗俱傷;贏,獨善其身;無交易,好聚好散。我們生活中,常常定輸贏,缺少雙贏,讓本來的相親相愛變成最後的相愛相殺。就像很多八零後,九零後都是獨生子女,夫妻兩人經常為去誰家過年,鬧得不愉快。如果大家心平氣和,尋找第三種選擇,可能會好很多,比方說把兩家的老人,都接到一起過年,或者一起去旅遊。

事情做到雙贏是最完美的,如果我們的生意做不到雙贏,也要學會好聚好散,不是有句古話叫買賣不在仁義在嗎。給客戶留下好印象,給日後合作留一條路。


知彼解己就是學會傾聽,用移情的方式。什麼是移情的方式傾聽呢?聆聽的同時,還要去理解別人,拋開自己的經驗,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問題。就像一個眼科醫生,病人說眼睛看不清,醫生把自己的眼鏡取下來給病人帶,病人帶了依然看不清,還頭暈。醫生說怎麼可能,我帶著就挺好。這種把自己經驗強加於別人,是幫助不到別人的,所以要移情的傾聽,掌握準確清晰的事實,再下處方,通過對方情感的客觀反饋,進行正確的溝通。


統合綜效就是尊重差異。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與智能,以及各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的世界。那些與所見略同的溝通,益處是不大的,要有分歧才有收穫。就像一件事情從數據,情感,願景,創新,冷靜,統籌不同角度去看問題,才能問題看的更全面。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聽聽不同的意見,說不準就是一加一大二的事。


四、 運用第七個習慣,實現自我的提升和完善

第七個習慣就是不斷更新。要想實現自我提升和完善,就要不斷更新自己,學會投資自己,從智力、身體、社會/情感和精神四個層面投資自己。智力層面的投資,就是不斷學習知識,靠閱讀、寫作、參加課程等身體力行的方式使用智力;身體層面的投資,就是要健康的飲食,充足的休息,定期鍛鍊;社會/情感方面的投資,就是要不斷向重要的情感賬戶中儲存感情,陪伴、誠信等等都是;精神層面的投資,欣賞優秀的文學或音樂作品、與大自然相處、學會思考和獨處。


整本書,就是告訴個人領域的成功是從依賴到獨立的過程,公眾領域的成功是從獨立到互賴的過程。個人領域的成功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圓滿的人生還要追求公眾領域的成功。七個習慣以螺旋式上升的狀態,不斷地更新替換。

管理大師史蒂芬.柯維的書,值得反覆去研究!


其實養成好習慣可以讓我們事半功倍,就像早起刷牙已不需要思考就可以做到,這已經成了我們日常的習慣。當我們把一個個有利於成長的事情,變成我們的習慣,那麼我們終會明白金字塔頂的人們,積極、高效、友善、自律是怎麼回事了。認清目標,先從改變習慣開始,一點點擴大舒適區,讓我們人生變得更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