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木真為何要殺掉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是想當老大,還是另有隱情

方圓說《成吉思汗》第四期!

在也速該死後,按照他生前留下的遺言,鐵木真從弘吉剌部的岳父德薛禪家返回到了母親訶額倫身邊。

也速該在世時娶了兩位妻子,除了訶額倫之外,他還有一個妻子,名叫“索濟格勒”,他們育有兩子,一個叫別克帖兒,一個叫別勒古臺。

也速該也許是想讓鐵木真和他同父異母的哥哥別克帖兒一起,幫助母親照顧幾個年幼的弟弟妹妹。別克帖兒年紀稍長鐵木真一些,因此在父親也速該去世之後,他也開始漸漸行使家族中年長男性成員的特權。

鐵木真為何要殺掉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是想當老大,還是另有隱情

在兄弟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鐵木真的母親訶額倫也總是站在別克帖兒這一邊,而這也讓不甘人下的鐵木真十分難受。

作為乞顏部前首領的妻子,訶額倫在也速該在世的時候風光無限,但如今的她已經成為一名寡婦,乞顏部的新任首領無情地拋棄了她,就連也速該的兄弟們也不願收容她一家,因此她最可能的伴侶只能是別克帖兒。

所以這個表面看似風平浪靜的家庭,實際上其家庭關係十分緊張,並暗藏分裂的危險。特別是對於不甘人後,且有駕馭四方之心的鐵木真來說,是絕對不能被允許的。

鐵木真為何要殺掉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是想當老大,還是另有隱情

在古代蒙古人中,流行著一種名為“收繼婚”的習俗,即在一家之長去世之後,便由其他成年的長房長子繼承家長的地位,他可以娶除了自己生母之外父親的其他妻子。

收繼婚又稱為“轉房制”,即指的是,如果丈夫去世之後,妻子是不能夠改嫁給他人的,只能轉嫁給丈夫的兄弟、堂兄弟,或者是子侄。在《史記·匈奴傳》中就有明確的記載:

“兄弟死,皆娶其妻妻之”。

由此可見,這種習俗早在匈奴時期就已經存在。因為北方少數民族大都是父權制,一個男子勢力強大之後,作為父權家長,在他周圍除了妻室兒女之外,還會有一群屬民。當這個男性家長去世之後,他的妻子如果外嫁的話,那麼就會使得其子女和屬民離散。這樣一來的話,整個父權家族就會漸漸走向衰亡了。因此司馬遷也將之說成是:“惡種性之失也”。

鐵木真為何要殺掉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是想當老大,還是另有隱情

所以這樣說來的話,這種所謂的“收繼婚”習俗,還是保存和延續父姓氏族“種姓”和“宗種”的重要手段。我們熟悉的成吉思汗家族,便是屬於“主幹蒙古”的黃金家族。因此自然對於父系種姓的純正性要求自然要高很多。

比如在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時,他就將自己的女兒阿剌海別吉的繼子“孛要合”帶在身邊,以讓他建功立業。

等到蒙古人征服中亞穆斯林,返回到蒙古時,阿剌海別吉的丈夫就去世了。隨後,成吉思汗便依據“收繼婚”習俗,將孛要合交給自己的女兒阿剌海別吉,當她的丈夫。這也就是說,作為繼子的孛要合娶了自己的繼母阿剌海。

而此時的孛要合才十七歲,阿剌海已經四十歲了。雖然這在現在看來似乎有點荒唐,但是這卻是維護這種所謂的父系種姓最好的手段,正因如此,孛要合才被成吉思汗冊封為“北平王”。

鐵木真為何要殺掉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是想當老大,還是另有隱情

而除了這種習俗之外,蒙古人還有另外一種習俗,那就是在家長去世之後,且孩子們年紀尚小,不能主導家族事務,這個時候,死者的長妻便自然而然地成為一家之主。在汗位更替時期,女王攝政便是這一習俗的最好表現。

在也速該去世之後,留下了兩個寡妻,但史書中並沒有明確提到究竟是訶額倫是長妻,還是別克帖兒的母親索濟格勒是長妻。如果是後者的話,那麼造成鐵木真和別克帖兒之間矛盾的理由也就比較充分了。因為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自己的母親便會成為哥哥的妻子,最重要的是,別克帖兒將永遠凌駕於自己的頭頂。

對於鐵木真來說,這是絕對不能被允許的,所以鐵木真便帶上了自己一母同胞的兄弟哈撒兒將其射殺。而與之相對的,別克帖兒的親兄弟別勒古臺,卻是鐵木真創業路上最值得信賴的幫手之一,他們關係親密,大蒙古國建立後,別勒古臺還成為了西道諸王中的一個。

鐵木真為何要殺掉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是想當老大,還是另有隱情

所以看到這裡,你應該大致能理解為何鐵木真會將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別克帖兒射殺了吧!並不只是為了當“老大”,更重要的,還是鐵木真骨子裡那種不甘人下的剛毅性格的體現。當然,從這裡我們也看出了鐵木真對自己母親的愛之深切!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