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高考取消英語,納入漢語

高考取消英語

俄羅斯將漢語納入高考,取消英語,這是一條在2019年11月的舊聞,但任何時候看起來都令人振奮,

俄羅斯的這一舉措不僅是中國綜合國力上升的體現,也是俄羅斯向中國表明建立良好外交關係的誠意。

俄羅斯高考取消英語,納入漢語

這一消息最近在各大視頻平臺再次引發關注和熱議,不少網友感嘆道終於不用再學習英語了,同時也高呼道“厲害了我的國”。

語言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國語言被多國學習是該國軟實力和硬實力被國際廣泛認可的表現。在19世紀下半葉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到20世紀末冷戰結束蘇聯解體,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長期的強國霸主地位使得英語順其自然地就成為了世界第一通用語言。

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人口超過了10億,而中文因中國人口高達14億作為第二大語言,隨著中國與日俱增的影響力,學習中文的人數也越來越多。

俄羅斯高考取消英語,納入漢語

中國的發展舉世共睹

中國建國70週年,從基本溫飽都難以得到保障到解決了人民溫飽問題,探索出適合中國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並將在2020年實現全面脫貧攻堅。70年來的披荊斬棘,70年來的快速發展,全國人民風雨兼程,見證了中國的蛻變。70年來,我國的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1956年實際增長了28.5倍,人均GDP從119元提高到6.46萬元,實際增長70倍。經濟、工業、科技、教育的快速變化發展,將中國推到了舉世矚目的位置。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也隨之上升,對軟實力、文化傳播的建設也越發重視。截止2018年12月,中國已在15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548所孔子學院和1193箇中小學孔子課堂。


俄羅斯高考取消英語,納入漢語


歷史悠久的璀璨文化給了中國深厚的文化自信,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持續深入,各國文化相互交融在一起,愛好和平的中國文化在全球命運一體化的過程中,吸引了很多認同人類共同價值的國家來學習中國文化和漢字。

1949年10月,中蘇建交;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1972年,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正是中國自強不息、開放包容、愛好和平的精神推動了中國砥礪前行,在外交中展現出大國風采,讓國際逐漸認可中國,讓各國建交共同發展。

互聯網也打破了各國人民之間溝通的壁壘,對中國文化好奇、感興趣的人也越來越多,他們有了更多的渠道接觸學習到中國文化,也越發重視中文的學習,而未來學習中文的人也會不斷增加。


俄羅斯高考取消英語,納入漢語

英語依然有必要學習

近日,鄭強提出,我們過分誇大了英語在成長中的分量,英語消耗了中國青年的寶貴時光,而且這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表現。這一觀點隨即引發了熱議,也有認為不需要再學習英語的觀點出現;其實英語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國際交流、學術文化中依然是以英語為主流的。英語教育確實應當改革,在我國深厚文化底蘊中,我們應當將文化自信深植在心中,然後將英語實用化,以交流為目的,重點培養聽說的能力。

俄羅斯將漢語納入高考體系,是對中國文化的認可,中國應該更加註重文化傳播建設,讓更多的國家瞭解中國,學習中國文化,認同中國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