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之鄉的周原遺址,考古發掘70年,曾出土晚清四大國寶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青銅器之鄉的周原遺址,考古發掘70年,曾出土晚清四大國寶

周原遺址,這四個字幾十年來經常見於考古發掘方面的新聞中,時不時會發現“一堆”文物,以青銅器最多。為什麼用“一堆”?因為在周原遺址的發掘歷史中,只要出土器物,都是“批量”的,截止目前,周原遺址的發掘工作已經進行了七十年,還在繼續發掘,累計出土了萬餘件珍貴文物。

青銅器之鄉的周原遺址,考古發掘70年,曾出土晚清四大國寶

周原遺址最著名的“莊白窖藏”、“董家窖藏”、“齊家窖藏”分別出土青銅器103件、37件、39件,這三處遺址的窖藏文物只是周原遺址的“冰山一角”。再往前,周原遺址從西漢時期就已經開始出土青銅器了,晚清四大國寶中的“大盂鼎、毛公鼎”都是清代出土於周原遺址的,另外兩件“虢季子白盤、散氏盤”雖然不是出土於周原遺址,也是在寶雞境內發現的。

青銅器之鄉的周原遺址,考古發掘70年,曾出土晚清四大國寶

寶雞地區出土青銅器的數量國內罕見,因此寶雞被稱為“中國青銅器之鄉”,而周原遺址是“貢獻最大”的。周原遺址主要在今天的陝西寶雞扶風和岐山兩縣交界地帶,這裡曾是西周早期都邑所在地。商周時期一直到秦漢,人們主要使用青銅器,因此這一時期的青銅器最多,鑄造工藝水平也最高。

青銅器之鄉的周原遺址,考古發掘70年,曾出土晚清四大國寶

銘文是文物價值的重要判定依據,董家村窖藏出土的37件青銅器中帶銘文的就有30件。齊家村窖藏中的幾父壺、柞鍾、中義鍾、中友父簋、白邦父鬲等28件青銅器也都鑄有銘文。還有召陳村的散車父器,強家村師臾鍾、即簋等等,數十件帶銘文器物都是極為珍貴的研究史料。

青銅器之鄉的周原遺址,考古發掘70年,曾出土晚清四大國寶

其中賀家村出土的一套豪華青銅馬車被考古界譽為西周車馬史上的“

第一豪車”,那套四馬駕轅的青銅車發掘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是在周原遺址的鳳雛基址南100米處意外發現的,青銅鑄造的車轄、車輨、車軎等部件為我們展現了西周晚期高超的冶金工藝技術水平和手工業製造水平。

青銅器之鄉的周原遺址,考古發掘70年,曾出土晚清四大國寶

西周在周武王滅商之前都生活在周原地區,這裡處於關中平原西部的臺塬上,南臨渭水,北靠岐山,氣候溫和,土地肥沃,適宜農耕,直到今天,還是陝西的糧食主產區之一。當年西周的領地東西長七十公里,南北寬約二十公里,東至今天的武功縣,西到鳳翔縣境內。西周在此為都近三百年,後來周文王和武王將都城遷到了鎬京,就是今天西安的南郊。

青銅器之鄉的周原遺址,考古發掘70年,曾出土晚清四大國寶

周原遺址的發掘是中國考古史的里程碑,曾多次入選中國考古年度重大發現,是周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遺址,在全國西周文化遺址中面積最大,文化內涵最豐富,已出土文物數量最多,精品也最多,因此,無論是從地理位置或是遺址性質而言,周原遺址都是周文化的核心。

青銅器之鄉的周原遺址,考古發掘70年,曾出土晚清四大國寶

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在周原遺址的基礎上建立了周原博物館,收藏展出周原遺址出土的萬餘件珍貴文物,其中國家級文物4件(組),國家一級文物173件(組),其它等級文物3000多件(組),還有部分青銅器現陳列在寶雞中國青銅器博物院。遺憾的是,我去的時候周原博物館因為疫情還未開放,無法一睹國寶風采。

青銅器之鄉的周原遺址,考古發掘70年,曾出土晚清四大國寶

2015年國家投資三千多萬元在原有的周原博物館對面新建了周原國際考古研究基地,佔地18畝,是全國文博單位建立的第一個研究基地和國內外周文化研究中心,整體建築為西周風格,古樸大氣。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行者老張

【作者簡介】:行者老張,摩旅愛好者,當代徐霞客,用腳步丈量地球,隨時分享旅途見聞。歡迎關注、點贊、評論,不吝賜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