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資料轉載來源於:顏淵山莊花卉批發基地

https://www.toutiao.com/i6693106863510127118/?group_id=6693106863510127118

《唐詩三百首》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計310首詩,其中五言古詩33首,樂府46首,七言古詩28首,七言律詩50首,五言絕句29首,七言絕句51首,諸詩配有註釋和評點。 五言古詩簡稱五古,是唐代詩壇較為流行的體裁。唐人五古筆力豪縱,氣象萬千,直接用於敘事、抒情、議論、寫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發揮,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韋應物等。 七言古詩簡稱七古,起源於戰國時期,甚至更早。現在公認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時期,鮑照致力於七古創作,將之衍變成一種充滿活力的詩體。唐代七古顯示出大唐宏放的氣象,手法多樣,深沉開闊,代表詩人有李白、杜甫、韓愈。 五言律詩簡稱五律,是律詩的一種。五律源於五言古體,風格峻整,音律雄渾,含蓄深厚,成為唐人應制、應試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採用的詩歌題材。唐代五律名家數不勝數,以王昌齡、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劉長卿成就為大。 七言律詩簡稱七律,是近體詩的一種,格律要求與五律相同。七律源於七言古體,在初唐時期漸成規模,至杜甫臻至爐火純青。有唐一代,七律聖手有王維、杜甫、李商隱、杜牧、羅隱等,風華絕代,輝映古今。 五七言絕句簡稱五絕和七絕,都是古典詩體中絕句的一種。五絕起源於漢,七絕起源於六朝,兩者都在齊梁時期成型,初唐階段成熟。唐代絕句氣象高遠,率真自然,達到了吟誦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維、王昌齡、韋應物、杜牧、劉禹錫等人。 清代康熙年間編訂的《全唐詩》,收錄詩四萬八千九百多首,常人難以全讀;此後 沈德潛以《全唐詩》為藍本,編選《唐詩別裁》,收錄詩一千九百二十八首,普通人也難以全讀。於是,清代乾隆年間 蘅塘退士 以《唐詩別裁》為藍本,
編選《唐詩三百首》收錄詩三百一十首,成為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唐詩普及讀本。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目錄: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韓愈)

謁衡岳廟遂宿嶽寺題門樓(韓愈)

涼州詞(王之渙)

出塞(王昌齡)

塞上曲·蟬鳴空桑林(王昌齡)

塞下曲·飲馬渡秋水(王昌齡)

長信怨(王昌齡)

渭城曲(王維)

秋夜曲(王維)

洛陽女兒行(王維)

老將行(王維)

桃源行(王維)

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李白)

清平調·一枝紅豔露凝香(李白)

清平調·名花傾國兩相歡(李白)

行路難(李白)

行路難·大道如青天(李白)

行路難·有耳莫洗潁川水(李白)

將進酒(李白)

玉階怨(李白)

長相思·在長安(李白)

長相思·摧心肝(李白)

長幹行(李白)

蜀道難(李白)

子夜吳歌·春歌(李白)

子夜吳歌·夏歌(李白)

子夜吳歌·秋歌(李白)

子夜吳歌·冬歌(李白)

關山月(李白)

江南曲(李益)

古從軍行(李頎)

哀王孫(杜甫)

兵車行(杜甫)

麗人行(杜甫)

哀江頭(杜甫)

金縷衣(佚名)

獨不見(沈佺期)

烈女操(孟郊)

遊子吟(孟郊)

燕歌行·並序(高適)

長幹行·君家何處住(崔顥)

長幹行·家臨九江水(崔顥)

塞下曲·鷲翎金僕姑(盧綸)

塞下曲·林暗草驚風(盧綸)

塞下曲·月黑雁飛高(盧綸)

塞下曲·野幕蔽瓊筵(盧綸)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韓愈)

纖雲四卷天無河,清風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聲影絕,一杯相屬君當歌。

君歌聲酸辭且苦,不能聽終淚如雨。

洞庭連天九疑高,蛟龍出沒猩鼯號。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藥,海氣溼蟄燻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繼聖登夔皋。

赦書一日行萬里,罪從大辟皆除死。

遷者追回流者還,滌瑕盪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軻只得移荊蠻。

判司卑官不堪說,未免捶楚塵埃間。

同時輩流多上道,天路幽險難追攀。

君歌且休聽我歌,我歌今與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飲奈明何?

唐貞元十九年(803)韓愈與張署皆任監察御史。曾因天旱向德宗進言,極論宮市之弊,韓被貶為陽山(廣東陽山)縣令,張被貶為臨武(湖南臨武)縣令。貞元廿一年(805)正月,順宗即位,二月甲子大赦。八月憲宗又即位,又大赦天下。兩次大赦由於湖南觀察使揚恁的從中作梗,他們均未能調回京都,只改官江陵。先因直諫遭貶,後又受抑於揚恁,適逢中秋良夜,身處羈旅客館,舉頭望月之際,心中感觸萬分,不能不遣懷筆端了。此詩筆調近似散文,語言古樸,直陳其事。詩中寫“君歌”、“我歌”和衷共訴,盡致淋漓。開首四句,恰似序文,鋪敘環境:清風明月,萬籟俱寂。接著寫張署所歌內容:敘述謫遷之苦,宦途險惡,令人落淚。最後寫“我歌”,卻只寫月色,人生有命,應借月色開懷痛飲等等,故作曠達。明寫張功曹謫遷赦回經歷艱難,實則自述同病相憐之困苦。全詩抑揚開闔,波瀾曲折。音節多變,韻腳靈活。既雄渾恣肆,又宛轉流暢,極好地表達了詩人感情的變化。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謁衡岳廟遂宿嶽寺題門樓(韓愈)

五嶽祭秩皆三公,四方環鎮嵩當中。

火維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專其雄。

噴雲洩霧藏半腹,雖有絕頂誰能窮。

我來正逢秋雨節,陰氣晦味無清風。

潛心默禱若有應,豈非正直能感通。

須臾靜掃眾峰出,仰見突兀撐青空。

紫蓋連延接天柱,石廩騰擲堆祝融。

森然魄動下馬拜,松柏一徑趨靈宮。

粉牆丹柱動光彩,鬼物圖畫填青紅。

升階傴僂薦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廟內老人識神意,睢盱偵伺能鞠躬。

手持杯蛟導我擲,雲此最吉餘難同。

竄逐蠻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長終。

侯王將相望久絕,神縱慾福難為功。

夜投佛寺上高閣,星月掩映雲曈曨。

猿鳴鐘動不知曙,杲杲寒日生於東。

詩寫貶謫放還途中游衡山,謁祭南嶽,求神問卜,藉以解嘲消悶,抒發對仕途坎坷的牢騷,表現對現實的冷漠心情。詩的開頭六句,寫衡山的形勢和氣象。先總寫五嶽,再專敘衡山;半山雲霧,絕頂難窮。“我來”八句寫登山。先寫秋景晦明,再寫默禱感應,始得晴空峰出。暗寓宦途坎坷反覆。“森然”以下十句,寫謁廟,是全詩中心所在。以祭神問天,申訴悒鬱情懷。最後四句寫“宿寺”酣睡,表現曠達胸襟。全詩寫景、敘事、抒情如水乳交融,通詩一韻到底,讀來鏗鏘和諧。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涼州詞(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開元年間,隴右節度使郭知運蒐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並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後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首句“黃河遠上白雲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雲中流出來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後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出塞(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嘆。二句寫徵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願,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塞上曲·蟬鳴空桑林(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並客,皆共塵沙老。

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這首樂府歌曲是寫非戰的。詩由征戍邊塞不回,而告誡少年莫誇武力,抒發非戰之情。

本詩寫邊塞秋景,有慷慨悲涼的建安遺韻;寫戍邊徵人,又有漢樂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諷喻市井遊俠,又讓人看到了唐代錦衣少年的浮誇風氣。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塞下曲·飲馬渡秋水(王昌齡)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這首樂府曲是以長城為背景,描繪戰爭的悲慘殘酷。詩的前四句寫塞外晚秋時節,平沙日落的荒涼景象;後四句寫長城一帶,歷來是戰場,白骨成丘,景象荒涼。全詩寫得觸目驚心,表達了非戰思想。

長信怨(王昌齡)

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這首宮怨詩是借詠漢班婕妤而慨嘆宮女失寵之怨的。婕妤初受漢成帝寵幸,後來成帝偏倖趙飛燕妹妹,她即求供養太后於長信宮。詩的首句即寫供奉太后之事;二句寫婕妤曾作“團扇詩”《怨歌行》,自比扇子,恐怕秋涼被棄篋中;三、四句寫雖顏美如玉,失寵之後卻不如醜陋的烏鴉。以顏色比顏色,雖不同倫類,卻顯得奇特精巧,寫出宮女失寵之後,對其同類的嫉羨之情。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渭城曲(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是一首送別的名曲。一題作《送元二使安西》。赴安西必經陽關,即今甘肅敦煌。詩的首二句點明送別的時令、地點、景物;三、四句寫惜別。前兩句為送別創造一個愁鬱的環境氣氛,後兩句再寫頻頻勸酒,依依離情。

此詩後來被編入樂府,廣為傳誦,成為餞別的名曲。或名《陽關曲》,或名《陽關三疊》。白居易《對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句,且註明“第四聲即‘勸君更盡一杯酒’。”

所謂《陽關三疊》,是因為詠唱時,首句不疊,其他三句都再唱。然而,有人認為僅有末句重疊三唱。按白樂天所說的“第四聲”,則應是首句不疊,其他三句重疊。不然“勸君”一句不可能為“第四聲”。

秋夜曲(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這是寫宮怨的詩。前兩句寫秋夜微涼,景物悽清;後兩句寫寂寞難寢,所以殷勤弄箏。所謂“心怯空房”,其實是無人臨幸的委婉說辭而已。語極委婉,情極細膩,把兒女羞澀的情感掩蔽得嚴嚴實實。一經點破,怨情即躍然眼前。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洛陽女兒行(王維)

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容顏十五餘。

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

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簷向。

羅幃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

狂夫富貴在青春,意氣驕奢劇季倫。

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

春窗曙滅九微火,九微片片飛花瑣。

戲罷曾無理曲時,妝成只是薰香坐。

城中相識盡繁華,日夜經過趙李家。

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沙。

寫洛陽貴婦生活的富麗豪貴,夫婿行為的驕奢放蕩,揭示了高層社會的驕奢淫逸。

詩開頭八句是敘洛陽女出身驕貴和衣食住行的豪富奢侈。“狂夫”八句是敘洛陽女丈夫行為之驕奢放蕩和作為玩物的貴婦的嬌媚無聊。“城中”四句是寫她們的交住盡是貴戚。並以西施出身寒微作為反襯,發抒作者的感慨。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老將行(王維)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

射殺山中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鬚兒。

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

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奔騰畏蒺藜。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時飛箭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

路傍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

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

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潁川空使酒。

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

節使三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

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

願得燕弓射天將,恥令越甲鳴吾君。

莫嫌舊日雲中守,猶堪一戰取功勳。

詩寫一老將年少勇戰,轉戰沙場,後因“無功”被棄。然而他自不服老,在邊地烽火重燃時,他壯心復起,仍想為國立功。

全詩分三部分,開頭十句是第一部分,寫老將青少年時代的智勇、功績和不平遭遇。中間十句為第二部分,寫老將被遺棄的清苦生活。最後十句為第三部分,寫邊烽未息,老將時時懷著請纓衛國殺敵的衷腸。

詩多用典故,猶有不切意的,實在近於晦澀難解,大不足取。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桃源行(王維)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去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忽視人。

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一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雲中雞犬喧。

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

峽裡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遊衍。

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

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曲到雲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王維的詩以抒寫山水著稱,此詩尤勝。歷來評價王詩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說法,細讀這首詩才知道這話不假。

詩以陶潛的《桃花源記》為藍本,取其大意,變文為詩,進行藝術的再創造,開拓了詩的意境,具有它獨特的藝術價值。為此,它能與散文《桃花源記》並傳於世。

這首詩段落與陶潛的散文相仿,但畫面卻比陶文來得生動優美,絢爛多彩。全詩筆力舒健,韻腳多變,平仄相間,從容雅緻,活躍多姿。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為翰林時所作。有一次,唐明皇與楊貴妃在沉香亭觀賞牡丹,因命李白作新樂章,李白奉旨作了這三章。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貴妃的美豔。首句以雲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寫花受春風露華潤澤,猶如妃子受君王寵幸;三句以仙女比貴妃;四句以嫦娥比貴妃。這樣反覆作比,塑造了豔麗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詩人採用雲、花、露、玉山、瑤臺、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讚美了貴妃的豐滿姿容,卻不露痕跡。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清平調·一枝紅豔露凝香(李白)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起句“一枝紅豔露凝香”,不但寫色,而且寫香;不但寫天然的美,而且寫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華濃”更進一層。“雲雨巫山枉斷腸”用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為神女而斷腸,其實夢中的神女,根本及不到當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來,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可算得絕代美人了,可是趙飛燕還得倚仗新妝,那裡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楊妃,不須脂粉,便是天然絕色。這一首以壓低神女和飛燕,來抬高楊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題之法。相傳趙飛燕體態輕盈,能站在宮人手託的水晶盤中歌舞,而楊妃則比較豐肥,固有“環肥燕瘦”之語(楊貴妃名玉環)。後人據此就編造事實,說楊妃極喜此三詩,時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脫靴,認為大辱,就向楊妃進讒,說李白以飛燕之瘦,譏楊妃之肥,以飛燕之私通赤鳳,譏楊妃之宮闈不檢。李白詩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瞞不過博學能文的玄宗,而且楊妃也不是毫無文化修養的人。據原詩來看,很明顯是抑古尊今,好事之徒,強加曲解,其實是不可通的。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清平調·名花傾國兩相歡(李白)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

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為翰林時所作。有一次,唐明皇與楊貴妃在沉香亭觀賞牡丹,因命李白作新樂章,李白奉旨作了這三章。

第三首,總承一、二兩首,把牡丹和楊貴妃與君王揉合,融為一體:首句寫名花與傾國相融;二句寫君王的歡愉,“帶笑看”三字,貫穿了三者,把牡丹、貴妃、明皇三位一體化了。三、四句寫君王在沉香亭依偎貴妃賞花,所有胸中憂恨全然消釋。人倚闌干、花在欄外,多麼優雅,多麼風流!

全詩語言豔麗,句句金玉,字字流葩,人花交映,迷離恍惚。無怪乎深為玄欣賞,貴妃喜愛。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行路難(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暗天。

閒來垂釣坐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行路難”多寫世道艱難,表達離情別意。李白《行路難》共三首,蘅塘退士輯選其一。詩以“行路難”比喻世道險阻,抒寫了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時,產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憤情緒;但他並未因此而放棄遠大的政治理想,仍盼著總有一天會施展自己的抱負,表現了他對人生前途樂觀豪邁的氣概,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情調。

詩開頭寫“金樽美酒”、“玉盤珍饈”,給人一個歡樂的宴會場面。接著寫“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又向讀者展現了作者感情波濤的衝擊。中間四句,既感嘆“冰塞川”、“雪滿山”、又恍然神遊千載之上,看到了呂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難”四個短句,又表現了進退兩難和繼續追求的心理。最後兩句,寫自己理想總有一天能夠實現。

全詩在高度傍徨與大量感嘆之後,以“長風破浪會有時”忽開異境,並且堅信美好前景,終會到來,因而“直掛雲帆濟滄海”,激流勇進。蘊意波瀾起伏,跌宕多姿。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行路難·大道如青天(李白)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雉賭梨慄。

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

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

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篲折節無嫌猜。

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

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

行路難,歸去來!

行路難·有耳莫洗潁川水(李白)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

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雲月?

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公元742年(天寶元年),李白奉詔入京,擔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個積極入世的人,被世人稱作“詩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張良、諸葛亮等傑出人物一樣幹一番大事業,可是入京後,卻沒被唐玄宗重用,還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兩年後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們都來為他餞行,求仕無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艱難,滿懷憤慨寫下了《行路難》組詩。《唐宋詩醇》以為《行路難》三首皆公元744年(天寶三載)離長安時所作,詹鍈《李白詩文系年》,裴斐《太白樂府舉隅》從之。鬱賢皓《李白選集》以為“作年莫考”。

前四句言人生須含光混世,不務虛名。中八句列舉功成不退而殞身者,以為求功戀位者誡。最後贊成張翰唯求適意的人生態度。一篇之意三層而兩折。言虛名無益,是不否定事功之意。而功成則須及時退身,一為避禍,二求適意自由。這是李白人生哲學的基調。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將進酒(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他的個性,這類詩固然數長安放還以後所作思想內容更為深沉,藝術表現更為成熟。《將進酒》即其代表作。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題目意繹即“勸酒歌”,故古詞有“將進酒,乘大白”雲。作者這首“填之以申己意”(蕭士贇《分類補註李太白詩》)的名篇,約作於天寶十一載(752),他當時與友人岑勳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酬岑勳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不以千里遙,命駕來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霄。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飆。”)。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贇)之際,於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抒發。

《將進酒》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它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詩篇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這誠然與誇張手法不無關係,比如詩中屢用鉅額數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等)表現豪邁詩情,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誇感,其根源就在於它那充實深厚的內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湧的鬱怒情緒。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樂、轉狂放、轉憤激、再轉狂放、最後結穴於“萬古愁”,回應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氣勢,亦有曲折,縱橫捭闔,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寫法,又有鬼斧神工、“絕去筆墨畦徑”之妙,既非鑱刻能學,又非率爾可到。通篇以七言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極參差錯綜之致;詩句以散行為主,又以短小的對仗語點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馬,千金裘”),節奏疾徐盡變,奔放而不流易。《唐詩別裁》謂“讀李詩者於雄快之中,得其深遠宕逸之神,才是謫仙人面目”,此篇足以當之。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玉階怨(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樂府《玉階怨》多詠被幽禁宮女之幽怨的樂曲。詩雖以“怨”標題,卻不露“怨”字,。首二句寫獨立玉階,露侵羅襪,更深夜濃,久待落空,怨情之深,如注如訴;後二句寫無可奈何,入室垂簾,隔窗望月,愈襯孤寂。無獨乎?無怨乎?詩不正面塗抹,卻從反面點妝,字少而情多,委婉而入微,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長相思·在長安(李白)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悽悽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地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以秋聲秋景起興,寫男思女。所思美人,遠在長安。天和地遠,關山阻遏,夢魂難越,見面為難。或以為此詩別有寄託,是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後,對唐玄宗的懷念。喻守真以為“不能說他別有寄託,完全詠的‘長相思’本意”,此說有其道理。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長相思·摧心肝(李白)

長相思,摧心肝。

日色慾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

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

此曲有意無人傳,願隨春風寄燕然。

憶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橫波目,今作流淚泉。

不信妾斷腸,歸來看取明鏡前。

這兩首詩詩意隱然含蓄,具備一種蘊藉的風度。所以王夫之讚道:“題中偏不欲顯,象外偏令有餘,一以為風度,一以為淋漓,烏乎,觀止矣。”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長幹行(李白)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十六君遠行,瞿塘灩預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這是一首寫商婦的愛情和離別的詩。詩以商婦的自白,用纏綿婉轉的筆調,抒寫了她對遠出經商丈夫的真摯的愛和深深的思念。詩的開頭六句是回憶與丈夫孩提時“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情景,為讀者塑了一對少年兒童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形象。“十四為君婦”四句,是細膩地刻劃初婚的羞澀,重現了新婚的甜蜜醉人。“十五始展眉”四句,寫婚後的熱戀和恩愛,山盟海誓,如膠似漆。“十六君遠行”四句,寫遙思丈夫遠行經商,併為之擔心受怕,纏綿悱惻,深沉無限。“門前遲行跡”八句,寫觸景生情,憂思不斷,顏容憔悴。最後四句,寫寄語親人,望其早歸。把思念之情更推進一步。全詩形象完整明麗,活潑動人。感情細膩,纏綿婉轉;語言坦白,音節和諧;格調清新雋永,是詩歌藝術上品。“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已成描摹幼男幼女天真無邪情誼的佳語。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蜀道難(李白)

噫籲嚱!,危呼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始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緣。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石冰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呼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這首詩是襲用樂府舊題,意在送友人入蜀。詩人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藝術地再現了蜀道崢嶸,突兀,強悍、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氣勢,藉以歌詠蜀地山川的壯秀,顯示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

至於本詩是否有更深的寓意,歷代有各種不同看法。然而就詩論詩,不一定強析有寓意。但從詩中,“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看,卻是在寫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時,告誡當局,蜀地險要,應好好用人防守。

詩採用律體與散文間雜,文句參差,筆意縱橫,豪放灑脫。全詩感情強烈,一唱三嘆,迴環反覆,讀來令人心潮激盪。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子夜吳歌·春歌(李白)

秦地羅敷女,採桑綠水邊。

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

蠶飢妾欲去,五馬莫留連。

這首詩吟詠了秦羅敷的故事,讚揚她不為富貴動心,拒絕達官貴人挑逗引誘的高尚品質。這是“春歌”,所以用採桑起興。唐代孟棨在《本事詩》中評價說:“李白才逸氣高。其論詩云:‘興寄深微……況使束於聲調俳優哉!’”

子夜吳歌·夏歌(李白)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五月西施採,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子夜吳歌·秋歌(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全詩寫征夫之妻秋夜懷思遠征邊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結束戰爭,丈夫免於離家去遠征。雖未直寫愛情,卻字字滲透著真摯情意;雖沒有高談時局,卻又不離時局。情調用意,都沒有脫離邊塞詩的風韻。

月色如銀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靜,但搗衣聲中卻蘊含著千家萬戶的痛苦;秋風不息,也寄託著對邊關思念的深情。讀來讓人怦然心動。結句是閨婦的期待,也是徵人的心聲。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子夜吳歌·冬歌(李白)

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徵袍。

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

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

《子夜吳歌》詩題又作《子夜四時歌》,共四首,寫春夏秋冬四時。這裡所選是第四首。六朝樂府《清商曲·吳聲歌曲》即有《子夜四時歌》,因屬吳聲曲,故又稱《子夜吳歌》。此體原為四句,內容多寫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作六句是詩人的獨造,而用以寫思念征夫的情緒更具有時代之新意。

如果說《秋歌》是以間接方式塑造了長安女子的群像,《冬歌》則通過個體形象以表現出一類人——思婦形象。其語言的明轉天然,形象的鮮明集中,音調的清越明亮,情感的委婉深厚,得力於民歌,真是“意愈淺愈深,詞愈近愈遠,篇不可以句摘,句不可以字求”(《詩藪·內編》卷二)的佳作。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關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這首詩在內容上仍繼承古樂府,但詩人筆力渾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詩的開頭四句,主要寫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從而表現出徵人懷鄉的情緒;中間四句,具體寫到戰爭的景象,戰場悲慘殘酷;後四句寫徵人望邊地而思念家鄉,進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樓嘆息不止。這末了四句與詩人《春思》中的“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同一筆調。而“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又與王昌齡的“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同步。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江南曲(李益)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這是一首寫商婦候夫不歸的閨怨詩。詩的首二句,以商婦口吻,道破夫外出經商,獨守空閨的孤寂。後二句,寫商婦想入非非,悔不嫁個弄潮之人,能如潮守信。語言平實,不事雕飾,空閨苦,怨夫情,躍然紙上。“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看似輕薄荒唐,實則情真意切。從“早知”二字,可見商婦並非妄想他就,而是望夫不止之痴情痴語。

古從軍行(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葡萄入漢家。

借漢皇開邊,諷玄宗用兵。全詩記敘從軍之苦,充滿非戰思想。萬千屍骨埋於荒野,僅換得葡萄歸種中原,顯然得不償失。

詩開首先寫緊張的從軍生活。白日黃昏繁忙,夜裡刁斗悲嗆,琵琶幽怨,景象肅穆淒涼。接著渲染邊陲的環境,軍營所在,四顧荒野,大雪荒漠,夜雁悲鳴,一片淒冷酷寒景象。最後寫如此惡劣環境,本應班師回朝,然而皇上不準。而千軍萬馬拼死作戰的結果,卻只換得葡萄種子歸國。足見君王之草菅人命。全詩句句蓄意,步步逼緊,最後才畫龍點睛,著落主題,顯出它的諷刺筆力。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哀王孫(杜甫)

長安城頭頭白烏,夜飛延秋門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達官走避胡。

金鞭斷折九馬死,骨肉不待同馳驅。

腰下寶青珊瑚,可憐王孫泣路隅。

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已經百日竄荊棘,身上無有完肌膚。

高帝子孫盡隆準,龍種自與常人殊。

豺狼在邑龍在野,王孫善保千金軀。

不敢長語臨交衢,且為王孫立斯須。

昨夜東風吹血腥,東來橐駝滿舊都。

朔方健兒好身手,昔何勇銳今何愚。

竊聞天子已傳位,聖德北服南單于。

花門剺面請雪恥,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孫慎勿疏,五陵佳氣無時無。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六月九日,潼關失守,十三日玄宗奔蜀,僅攜貴妃姊妹幾人,其餘妃嬪、皇孫、公主皆不及逃走。七月安祿山部將孫孝哲攻陷長安,先後殺戮霍長公主以下百餘人。詩中所指王孫,應是大難中的倖存者。

詩先追憶安史禍亂髮生前的徵兆;接著寫明皇委棄王孫匆促出奔,王孫流落的痛苦;最後密告王孫內外的形勢,叮嚀王孫自珍,等待河山光復。

全詩寫景寫情,皆詩人所目睹耳聞,親身感受,因而情真意切。蕩人胸懷,敘事明淨利索,語氣真實親切。寫同情處見其神,寫對話處見其情,寫議論處見其真,寫希望處見其切。杜詩之所以稱“詩史”者,蓋在於此也。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兵車行(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

這首詩是諷世傷時之作,也是杜詩中的名篇,為歷代所推崇。詩旨在諷刺唐玄宗窮兵黷武給人民帶來莫大的災難,充滿非戰色彩。

詩的開頭七句為第一段,寫軍人家屬送別兒子、丈夫出征的悲慘情景,描繪了一幅震人心絃的送別圖。“道旁”十四句為第二段,通過設問,役人直訴從軍後婦女代耕,農村蕭條零落的境況。“長者”十四句為第三段,寫征夫久不得息,連年徵兵,百姓唯恐生男和青海戰場屍骨遍野,令人不寒而的情況。全詩把唐王朝窮兵黷武的罪惡,揭露得盡致淋漓。

詩寓情於敘事之中,在敘述中張翕變化有序,前後呼應,嚴謹縝密。詩的字數雜言互見,韻腳平仄互換,聲調抑揚頓挫,情意低昂起伏。既井井有條,又曲折多變,真可謂“新樂府”詩的典範。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麗人行(杜甫)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唇。

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

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盤行素鱗。

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

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沓實要津。

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

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灸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詩是諷刺楊氏國戚之奢侈淫亂,側面反映了玄宗的昏庸和朝政的腐敗。開首十句是描寫上已日曲江水邊踏青的麗人如雲,體態嫻雅,姿色優美,衣著華麗。“就中”十句,具體寫出麗人中虢、秦、韓三人,她們器皿雅緻,餚饌精美,簫管悠揚。“後來”六句,寫楊國忠之炫赫,意氣驕恣,勢焰燻灼。

全詩語極鋪排,富麗華美中蘊含清剛之氣。雖然不見諷刺的語言,但在維妙維肖的描摹中,隱含犀利的匕首,譏諷入木三分。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哀江頭(杜甫)

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

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

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景物生顏色。

昭陽殿裡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

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齧黃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箭正墜雙飛翼。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汙遊魂歸不得,

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

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七月,安祿山攻陷長安。肅宗在靈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叛軍虜至長安。次年寫此詩。詩旨在哀悼貴妃之死。因不敢直言,故借當年行幸江頭以為題。

詩的開首先寫作者潛行曲江,憶昔日此地的繁華,而今卻蕭條零落,進而追憶貴妃生前遊幸曲江的盛事。再轉入敘述貴妃歸天,玄宗上蜀,生離死別的悲慘情景。

全詩以“哀”字為核心。開篇第一句“吞聲哭”,就創造出強烈的藝術氛圍,接著寫春日潛行是哀,睹物傷懷還是哀,最後,不辨南北更是極度哀傷的表現。“哀”字為題,以“哀”統領全面,籠罩全篇,沉鬱頓挫,意境深遠。

全詩的這種“哀”情,是複雜的,深沉的。詩人在表達出真誠的愛國激情的同時,也流露了對蒙難君王的傷悼。因此,我們說全詩是對國破家亡的深切巨慟、是李唐盛世的輓歌,也是國勢衰微的悲歌。

詩的結構波折跌宕,紆曲有致。以“哀”起寫,事事是哀。哀極生樂,寫李、楊極度佚樂生活;又樂極生悲,寫人死國亡,把哀慟推向高潮。這種由眼前到回憶,由回憶到現實的過程描述,給人造成一種波瀾起伏,紆曲難伸,愁腸百結的感覺,情深情長,悽切哀憫,含隱無窮,讀之令人肝腸寸斷。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金縷衣(佚名)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此題作者《全唐詩》為無名氏。這首詩含義比較單純,反覆詠歎強調愛惜時光,莫要錯過青春年華。從字面看,是對青春和愛情的大膽歌唱,是熱情奔放的坦誠流露。然而字面背後,仍然是“愛惜時光”的主旨。因此,若作“行樂及時”的宗旨看似乎低了,作“珍惜時光”看,便搖曳多姿,耐人尋味。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獨不見(沈佺期)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這首七律,是借用了樂府古題“獨不見”。郭茂倩《樂府詩集》解題雲:“獨不見,傷思而不得見也。”此詩的主人公是一位長安少婦,她所“思而不得見”的是征戍遼陽十年不歸的丈夫。詩人以委婉纏綿的筆調,描述女主人公在寒砧處處、落葉蕭蕭的秋夜,身居華屋之中,心馳萬里之外,輾轉反側,久不能寐的孤獨愁苦情狀。此詩對後來唐代律詩,尤其是邊塞詩影響很大,歷來評價甚高。姚鼐說它“高振唐音,遠包古韻,此是神到之作,當取冠一朝矣。”

這首詩,人物心情與環境氣氛密切結合。“海燕雙棲玳瑁梁”烘托“盧家少婦鬱金堂”的孤獨寂寞,寒砧木葉、城南秋夜,烘托“十年征戍憶遼陽”、“白狼河北音書斷”的思念憂愁,尾聯“含愁獨不見”的情語藉助“明月照流黃”的景物渲染,便顯得餘韻無窮。論手法,則有反面的映照(“海燕雙棲”),有正面的襯托(“木葉”、“秋夜長”),多方面多角度地抒寫了女主人公“思而不得見”的愁腸。詩雖取材於閨閣生活,語言也未脫盡齊梁以來的浮豔習氣,卻顯得境界廣遠,氣勢飛動,讀起來給人一種“順流直下”(《詩藪·內編》卷五)之感。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烈女操(孟郊)

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

貞婦貴殉夫,捨生亦如此。

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這是一首頌揚貞婦烈女的詩。此詩以男子之心願,寫烈女之情志,可歌可泣。梧桐樹相依持老,鴛鴦鳥同生共死。舊世貞烈女,夫死而終生不嫁,夫死而以身相殉。守節以表從一之志,殉節以明堅貞之心。結句“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一片貞心,下語堅決,精警異常。成語“心如古井”源自於此。劉禹錫《竹枝詞》名句:“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從此翻出。烈女節義肝腸,堅貞不渝,固可針砭浮靡;然苛苦迂執,以一身青春配殉,不由劌目怵心,讀之令人生憐。據考,當時對女子貞操並不看重。詩人或許另有寄託,籍烈女之吟,抒志潔行廉、孤高耿介之士人氣節。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遊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著愛的純情,扣人心絃,催人淚下。最後兩句是前四句的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託赤子熾烈的情懷,對於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於萬一呢?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於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絃,引起萬千遊子的共鳴。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燕歌行·並序(高適)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元戎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旗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鬥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筋應啼別離後。

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

邊風飄飄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詩意在慨嘆征戰之苦,譴責將領驕傲輕敵,荒淫失職,造成戰爭失利,使戰士受到極大痛苦和犧牲,反映了士兵與將領之間苦樂不同,莊嚴與荒淫迥異的現實。詩雖敘寫邊戰,但重點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諷刺和憤恨不恤戰士的將領。同時,也寫出了為國禦敵之辛勤。主題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壯。

全詩簡煉地描寫了一次戰爭的全過程。開頭八句寫出師,說明戰爭的方位和性質:“金伐鼓下榆關,旌旗逶迤碣石間”。第二段八句,寫戰鬥危急和失敗,戰士們出生入死,將軍們荒淫無恥:“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三段十二句,寫被圍戰士的痛苦:“鐵衣遠戍辛勤久”,以及他們浴血奮戰,視死如歸:“死節從來豈顧勳”,“相看白刃血紛紛。”另方面也寫征夫思婦久別之苦,邊塞的荒涼,渴望有好的將軍來領導。詩的氣勢暢達,筆力矯健,氣氛悲壯淋漓,主旨深刻含蓄。用韻平仄相間,抑揚有節,音調和美。是邊塞詩的大名篇,千古傳誦,有口皆碑。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長幹行·君家何處住(崔顥)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這兩首可以看做是男女相悅的問答詩,恰如民歌中的對唱。第一首是天真無邪的少女起問;第二首是厚實純樸的男子唱答。詩以白描手法,樸素自然的語言,刻劃了一對經歷相仿,萍水相逢的男女的相識恨晚之情。清脆洗練,玲瓏剔透,天真無邪,富有魅力。

長幹行·家臨九江水(崔顥)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

同是長幹人,生小不相識。

這兩首可以看做是男女相悅的問答詩,恰如民歌中的對唱。第一首是天真無邪的少女起問;第二首是厚實純樸的男子唱答。詩以白描手法,樸素自然的語言,刻劃了一對經歷相仿,萍水相逢的男女的相識恨晚之情。清脆洗練,玲瓏剔透,天真無邪,富有魅力。

《唐詩三百首》已完結(275—311卷)太過經典 望細細品讀

塞下曲·鷲翎金僕姑(盧綸)

鷲翎金僕姑,燕尾繡蝥弧。

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此詩一題《和張僕射塞下曲》。詩共六首,分別寫發號施令、射獵破敵、奏凱慶功等等軍營生活。語多讚美之意。此作為第一首,歌詠邊塞景物,描寫將軍發號時的壯觀場面。

在五言絕句中,像這首詩這樣描寫場面如此壯闊,聲勢如此浩大的作品,並不多見。前兩句對仗工整,在嚴整中收斂力量;後兩句改為散句,將內斂的力量忽然一放,氣勢不禁奔湧而出。這一斂一放,在極少的文字中,包孕了極為豐富的內容,顯示出強大的力量。

塞下曲·林暗草驚風(盧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這首邊塞小詩,寫一位將軍獵虎的故事,取材於西漢史學家司馬遷記載當時名將李廣事蹟的《李將軍列傳》。原文是:“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沒鏃(箭頭),視之,石也。”

詩,最注重含蓄,最講究意在言外。看到詩中箭入石的描寫,我們會油然聯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將會射成什麼樣子?如果在戰場上射擊敵軍兵馬呢?於是,一位武藝高強、英勇善戰的將軍形象,便盤馬彎弓、巍然屹立在我們眼前了。

塞下曲·月黑雁飛高(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第三首寫將軍雪夜帶領輕騎即將出徵的情景。

塞下曲·野幕蔽瓊筵(盧綸)

野幕蔽瓊筵,羌戎賀勞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動山川。

第四首寫凱旋歸營,設宴勞軍的歡樂場面。語言精煉含蓄,情態活躍鮮明,細吟組詩,軍營之生活,守邊之艱苦,勝利之歡騰,無不歷歷在目,令人感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