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徽菜:蘊含豐富“師法自然”的文化內蘊,何日再能重放光彩?

徽菜作為中國當代八大菜系之一,以其特有的食材資源,獨具特色的烹飪技藝,一直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徽菜與徽文化是一脈相承的。徽文化地區涵蓋了徽州六縣和浙江的建德、淳安、桐廬等區域,歷史上這裡是吳頭楚尾,秦朝在此設置新安郡,徽文化便是發端於徽文化地區的新安文化圈。隋時這裡屬於歙州,宋朝在此設徽州府,作為徽文化代表之一的徽菜,便是這一地理區域的文化遺產。

細說徽菜:蘊含豐富“師法自然”的文化內蘊,何日再能重放光彩?

徽菜的形成

一個菜系的形成,是經濟與文化發展到一定水平的結果。徽州自古號稱“東南鄒魯”,歷來人文薈萃 、文風鼎盛。這裡重儒好學,出現了“連科三殿甲,十里四翰林”、“父子宰相”、 “兄弟翰林”,深受儒家文化的薰陶。徽州人“儒而好賈”,徽商的足跡遍佈天下。伴隨著他們的足跡, 以徽州本土特產為原料,在徽州土地上形成雛形的徽菜,漸漸進入大江南北的千家萬戶,成為餐飲中頗有影響的一個菜系。

最初的徽菜內涵較為狹窄,僅指徽州地區一府六縣(歙縣、休寧縣、姿源縣、祁門縣、 黟縣、績溪縣)的菜餚。徽菜的特點是善用火腿佐味,以冰糖提鮮,保持原料的本味,口感以鹹、鮮、香為主,擅長烤、燉,芡多油重,講究火候。徽菜尤其擅長利用食物自然黴變後的 特殊味道,調味烹製出奇香無比的菜餚。以徽菜中最著名的臭鱖魚為例,它含有豐富的氨基酸、蛋白質和鈣質,味道鮮美,能預防骨質疏鬆、緩解失眠,非常適合老年人食用。


細說徽菜:蘊含豐富“師法自然”的文化內蘊,何日再能重放光彩?

徽州有著鄰越、連吳、接楚的地緣優勢,這裡在歷史上是躲避戰亂南遷的北方士族的樂園。北方士族們遷居此地後,將他們“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飲食文化帶到這裡,與當地的山越飲食文化充分融合,孕育出了徽菜。徽菜文化既有儒家的飲食理念,又有著吳、越、楚的山越文化傳統,逐漸形成了完善的烹調體系和經典菜品,成為吳越地區飲食文化的核心。

北宋《東京夢梁錄》記載,在北宋時期,徽菜便已走出徽州,來到了汴梁城。北宋的東京有許多徽州人開設的南食店,徽菜的代表“沙地馬蹄鱉,雪天牛尾狸”成為北宋貴族餐桌上的珍品,成為皇室大宴的必備菜餚。明清時期,徽菜館更是遍佈天下,與蘇、魯、粵、川“四大菜系”一起成為菜館的主流。徽菜是唯一一個以州府級地名命名的菜系,是徽文化中飲食文化傑出代表。

徽菜的文化特徵

徽菜以烹製山珍野味著稱。據《徽州府志》記載,早在南宋間,用皖南山區特產“沙地馬蹄鱉,雪天牛尾狸 ”做出的菜餚便已聞名天下。 徽菜製作講究,以味調味,“五味調和百味香 ”李白曾有詩讚道:“聞說金華渡,東連五百灘。全勝若耶好,莫道此行難。猿嘯千溪合,松風五月寒。 他年一攜手,搖艇入新安”。徽菜的美味能夠引得見多識廣的李白“搖槳入新安”,說明早在唐代,徽菜的美味便被人們珍愛。


細說徽菜:蘊含豐富“師法自然”的文化內蘊,何日再能重放光彩?

徽菜擅長燒 、燉、 蒸、 燻,重火重油重色,菜餚油濃色豔,湯濃味厚,質地酥爛有“吃徽菜,要能等”之說。徽菜常用木炭爐熬煮,原鍋上桌,濃香四溢, 體現了徽州古樸典雅的風貌。

長期以來,徽州人探索掌握了烘、烤、燔、燒、 煮、煨、滷、燉、燴、蒸、漬、 糟、醬等烹調技法,在千百年的演進發展中,不斷改進,形成了原汁原味、講求精細、鮮香極致、酸辣中庸的獨特文化風格。徽菜餐具鍋、盤、碗並用,菜型以羹、湯、爽並重,食法以冷、 熱、燙並行,吊鮮以山菇、火腿、筍乾、海米、高湯並舉,上色以醬油醬汁和炒糖色、蜂蜜麥芽糖並通,造型以剞、片、梳、披與炸、 滑、蒸、養並精,形成了完善的烹飪體系和系統的操作規範。


細說徽菜:蘊含豐富“師法自然”的文化內蘊,何日再能重放光彩?

中國地大物博,由於地域文化的區別,單就一個“辣味”來說,每個菜系都有所不同。湘菜是香辣、川菜是麻辣、雲菜是酸辣、黔菜是糟辣、鄂菜是雜辣,到徽菜這裡,則是以辛辣為特色。徽菜的辛辣,是沿用了辣椒來到中國前,先人們燒製辣味的傳統,用土產的姜、芥 、辣佐味,且常與糖醋汁混合炒制以增味降辣,充分體現出徽州人中庸的文化取向。徽菜藝人堅守徽菜文化特徵,徽菜有著自成體系的技法,無論是爆、炒、燒、煸、 燴、燜、燉、熓、煨、溜、扒、 烤、炸、煎、焢、炌、炣、煮、 飛、焯、涮還是浸汁、 燒汁、燉汁、澆汁、蒸汁、滷汁,都體現了徽州人獨特的智慧和情懷。

勾芡是徽菜追求“鮮香極致”的印記,它於徽菜,猶如繪畫中的潑墨潑彩。徽菜蘸料以鮮、香、脆、鮮、甜等附加味覺為成菜增輝,反映了徽菜“師法自然”的烹調理念,傳承了徽菜對菜品感官的主觀理解,體現了徽菜作為文人菜、功夫菜的思想精華,是徽菜烹技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

臭鱖魚是徽菜中的傳統名菜,是“臭名遠揚”的徽菜味道,給人們留下非常深刻的記憶。 臭鱖魚是一種半成品烹飪食材,如何將它做成一道美味餚饌,是體現徽菜化腐朽為神奇的魅力之所在。


細說徽菜:蘊含豐富“師法自然”的文化內蘊,何日再能重放光彩?

“臭鱖魚”的來歷有個故事,據說古代徽州有一位姚姓知府嗜鱖魚成性,但徽州鱖魚大多是從貴池、銅陵等沿江一帶靠肩挑運進,往返一趟大約需要一週時間。因此每到夏季,鱖魚運到徽州時大多會腐爛了。有一年,姚知府僱挑夫將活鱖魚挑回徽州,挑夫們雖日夜兼程但仍有不少鱖魚因缺氧窒息死亡,這些死去的魚散發出一股臭味。挑夫們為了把損失降至最低,就把臭鱖魚刮鱗剔腮和內臟,用食鹽掩蓋臭味,讓廚師加佐料紅燒。意想不到的是紅燒後的臭鱖魚與鮮鱖魚相比,味道別有一番風味。在此基礎上,徽州廚師經過研究和改良,徽味招牌菜“臭鱖魚”就此產生。

臭鱖魚聞起來臭,吃起來香,既保持了鱖魚的本味,肉質又醇厚入味。最妙的是,魚刺與魚肉煮熟後自然分離,肉呈蒜瓣狀,風味獨特。臭鱖魚是古徽州民眾順應自然、利用自然的結果,要想做出頂級臭鱖魚,需要選擇一年至兩年之間,單重 500 ~ 800g 的新鮮鱖魚用淡鹽水來醃製。醃製時將鮮鱖魚平鋪於木桶中,鋪一層魚,淋一層淡鹽水和白酒,液體要浸過魚身,然後整齊排碼在桶內,用石塊壓信 ,每天將魚上下翻動一次。一般春秋季節需 6 至7 天、夏季需 2至3 天便可得到魚鰓鮮紅、鱗片完整、肉質緊實、略有臭氣的鱖魚。

細說徽菜:蘊含豐富“師法自然”的文化內蘊,何日再能重放光彩?

今天的徽菜廚師們,對傳統徽菜進行了突破,使得臭鱖魚又有了許多創新的烹飪方法,出現了乾鍋臭鱖魚、醬汁烤臭鱖魚、紙包荷香臭鱖魚、澆汁臭鱖魚、牡丹臭鱖魚、菊花臭鱖魚、西式烤臭鱖魚等符合新時代人民群眾口味的徽菜新餚。中醫認為鱖魚味甘,性平,無毒,歸脾、胃經,有健脾胃、益氣補虛勞的作用; 鱖魚肉含熱量少,富含抗氧化成分,具有美容養顏的作用,既好吃又營養的“臭鱖魚”,也成為徽菜的招牌。

徽菜的多元演變

徽州作為徽菜的發源地,在歷史的長河中,徽菜伴隨著徽商的足跡傳播到全國各地。特別是南宋以後,徽商正式登上歷史舞臺,活動範圍更加廣闊, 有“無徽不成鎮”之說。明代全國性大城市洛陽 、廣州 、濟南、 北京、西安等地均有徽州人開設的徽菜館。

徽菜是最早進人上海的異地菜系數, 清朝時,以“餛飩鴨”、“大血湯”等為代表的徽菜風靡上海。史料記載“滬上菜館,初唯徽州,後乃有金陵、鎮江諸館;至於四川、福建菜館,始於光復之後”。上世紀初,上海的徽菜館生意便已十分興隆。以“重油 、重色 、 重火功”為特色的徽菜,在上海獨佔鰲頭。

細說徽菜:蘊含豐富“師法自然”的文化內蘊,何日再能重放光彩?

隨著徽菜的傳播, 徽菜也得到了無數名廚的改造,使得徽菜兼收幷蓄,在與其他菜系的交流切磋中,得到繼承和發展,逐步形成了一個雅俗共賞、南北咸宜 、獨具一格而又自成一體的萊系。

徽菜作為菜系之說,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的事。《安徽美食譜》中寫道:“徽菜是安徽菜的統 稱,它是由皖南、沿江和沿淮三種地方風味構成的,以皖南徽菜為主要代表。”國家商業部發布的《飲食服務業技師晉級考核大全·飲食分冊》第20條指出:“徽菜是由皖南、沿江、沿淮三種地方風味菜所構成,以皖南萊為主要代表,以烹製山珍野味著稱,是我國著名萊系之一。”1982 年,安徽省飲食服務公司組織拍攝了《徽菜》電視錄像,共展示 77 道徽州、沿江、沿淮名店、名廚、名菜菜品。

細說徽菜:蘊含豐富“師法自然”的文化內蘊,何日再能重放光彩?

菜系之說始於 20 世紀 70 年代末。 1979 年《烹飪》雜誌認為中國 有“13 大菜系”,分別是京菜、粵菜、滬菜、浙菜、蘇萊、閩萊、湘菜、魯菜、滇菜、桂菜、黔菜、徽菜、湖北菜”。《中國烹飪史簡編》記載:“關於菜系的分類,眾說紛壇。有的分十大菜系,有的分為四大菜系等等。 ”這些爭論一直延續到 21 世紀初,隨著餐飲行業全面市場化,菜系之爭才算告一段落。當前社會上一般公認的是八大菜系,徽菜位列其中之一。

徽菜的發展之路

徽菜在食材使用、烹飪風格上有著自己的特色,但也存在不少缺憾。由於歷史的原因,徽菜具有市場影響力的代表性菜餚並不多,除去家常菜,僅有臭鱖魚、毛豆腐、紅燒划水、燉馬蹄鱉等二三十種看家菜。 徽菜之所以形成獨特風味, 與徽州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習俗密不可分。徽州位於群山之中,地狹人稠,所以徽州人生活極為勤儉,“日再食,惟羶粥,不沾魚肉,不蓄鵝鶩,客至不為菜”。艱苦樸素的民風,讓徽菜受到客觀的侷限,難以出產品種豐富的名饌佳餚。

徽商的興盛助推了徽菜的發展。徽商人數之多 , 活動範圍之廣,資本 之雄厚,皆居明清時商團之首。 他們富甲天下, 卻賈而好儒 ,在外節衣縮食, 即便做官或者經商發財, 也鍾愛家鄉風味,很多徽商家中都自備徽廚。所以哪裡有徽商,哪裡就有徽菜。

細說徽菜:蘊含豐富“師法自然”的文化內蘊,何日再能重放光彩?

徽菜歷史悠久,但近年來徽菜特有的優勢不僅沒有得到及時的弘揚, 反而在影響力上 與其他菜系的差距越來越大。當粵 、川、湘菜相繼把吃的文章做得如火如茶時,徽菜與它們的差距越來越大了。這是為什麼呢?

在現代徽菜遠 播過程中, 徽菜發展盲目, 缺乏溝通 、交流 、兼容,缺乏群體性合作意識。 另外多元的文化是徽菜的特點,但也因為文化的多元,致使徽菜文化主脈模糊 。徽菜 的重油重色重火功的烹飪方法,讓注重飲食健康的現代人曲解了徽菜的文化內涵;多元的文化吸納使徽菜文化的主脈模糊不清 , 從而帶來了徽菜文化定位左右搖擺 。

細說徽菜:蘊含豐富“師法自然”的文化內蘊,何日再能重放光彩?

現在徽州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仍然不是很高,這也影響了徽菜對外滲透的步伐。當年徽商的經濟力量,讓徽菜在全國遍地開花;而今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徽州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這種社會經濟背景,也影響著徽菜前進的步伐。

徽菜需要改革發展 , 需要與時俱進。做為一個徽州人,我堅信徽菜的發展前途是廣闊的。徽菜本質上有著許多其他菜系無法比擬的優勢,它必定會受到越來越多食客的重視與歡迎,必將再一次興盛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