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與奴隸--保險的起源

商人與奴隸--保險的起源

“保險的意義只是今天作明天的準備;生時作死時的準備;父母做兒女的準備;兒女幼時作兒女長大時的準備,如此而已。今天預備明天,這是真穩健;生時預備死時,這是真豁達;父母預備兒女,這是真慈愛。能做到這三步的人,才能算作現代人。”

--------- 胡適

雖然胡適先生早在1933年就對保險的功用做了精闢的論述,堪稱傳播保險理念的先驅,但調查顯示,目前在中國只有 6%的消費者對投保的好處有恰當的瞭解,即使在已經購買了保險產品的消費者中,仍然有40%的人表示對保險產品和保險公司知之甚少

保藏君希望通過這個系列幫助大家對保險有所認識,知道怎樣挑選合適的保險產品,從而可以為自己、為子女進而為整個家庭規劃合適的保障。本系列一共五篇分別是:

1. 商人與奴隸-保險的起源

2. 避險與求財-保險的種類和配置原則

3. 大病傷財-如何挑選重疾險

4. 你的命值多少錢-如何挑選壽險

5. 如何挑選意外、醫療險

將以一週一篇的速度與大家見面,今天就是第一篇:商人與奴隸-保險的起源


互利互助的商人

保險最早是起源於地中海地區的海上貿易的需要。是商人間互利互助的自發行為

在當時的條件下,航海是一種風險很大的冒險行為,於是在當時地中海航行的商人中形成了一種習慣,即為了船貨共同安全而放棄貨物所引起的損失由獲益的各方共同分攤,這就是“一人為眾,眾為一人”的原則。

這一原則後來為公元前916年的《羅地安海商法》所吸收,並正式規定為“凡因減輕船舶載重而投棄入海的貨物,如為全體利益而損失的,必須由全體分攤歸還”。這就是著名的共同海損分攤原則。因為共同海損分攤原則體現了“損失分擔”這一保險的基本原理,因而被公認為海上保險的萌芽。


商人與奴隸--保險的起源



而最早的保單來自於1347年10月23日,在這天,意大利商船“聖·科勒拉”號要運送一批貴重的貨物由熱那亞到馬喬卡。這段航程雖然距離不遠但極度危險,極有可能遇到地中海的颶風和海上的暗礁。

聖·科勒拉”號的船長不想冒這麼大的風險,但又不願意失去這一筆大買賣,他為此非常為難。這時,在朋友的建議下,他找到了意大利商人喬治·勒克維倫,說明情況後,雙方約定,船長先存一些錢在勒克維倫那裡,如果6個月內“聖·科勒拉”號順利抵達馬喬卡,那麼這筆錢就歸勒克維倫所有,否則勒克維倫將承擔船上貨物的損失。

這樣的協議在今天看來就是一份真正的保險,這也成為了現代商業保險的起源。


商人與奴隸--保險的起源



這個時期,意大利在海上保險中獨領風騷。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就寫到海上保險及其種類。第一家海上保險公司也於1424年在熱那亞出現。

奴隸比船員更值錢


商人與奴隸--保險的起源



15世紀,自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世界上許多未知大陸逐一被一個個偉大的船長髮現,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大航海時代。而地球的另一端,古老的非洲大陸正在經受前所未有的苦難。黑奴貿易急劇發展起來,大規模販賣黑人活動正有組織的進行著。

但由於運輸條件惡劣,食物及淡水匱乏,加之傳染病侵襲,突發海難等原因,抵達目的地時,有近1/3的黑奴不幸死在船上。這對奴隸販子來說是巨大的損失。

為了減少利益受損,當時很多歐洲的奴隸販子,都把黑奴當做貨物進行投保,從而產生了以人的生命或身體為保障標的的保險。

後來船上的船員紛紛表示不滿,憑什麼奴隸能保我們卻不能?我們同樣面臨著海難和傳染病的威脅。後來經過發展,不但黑奴能投保,船員和船長也能投保,這是人身保險的雛形。到16世紀,又發展到承保旅客被海盜綁架而支付的贖金。這些都被認為是人身保險的萌芽

但這時的人壽保險還相對簡單,費率的計算也缺乏科學的依據。要改變這一切,需要一位牛人的登場。

哈雷和他的生命表


商人與奴隸--保險的起源


人壽保險要真正發展成一門科學,就不能不提到天才 埃德蒙·哈雷了。你可能沒聽過他的名字,但你一定聽過哈雷衛星。沒錯,哈雷衛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以紀念他發現了哈雷衛星運行規律。

哈雷是個不同凡響的人物。他當過船長、地圖繪製員、牛津大學幾何學教授、皇家制幣廠副廠長、皇家天文學家,是深海潛水鐘的發明人。他寫過有關磁力、潮汐和行星運動方面的權威文章,還天真地寫過關於鴉片的效果的文章。他發明了氣象圖和運算表,發現了恆星的自行,提出了利用金星凌日的機會測算地球的年齡和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的方法,甚至發明了一種把魚類保鮮到淡季的實用方法。他還發現了月亮運動的長期加速現象。

埃德蒙,哈雷不僅是一位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同時還是人壽保險的先驅之一。1693年,哈雷以德國西里西亞勃來斯洛市1687-1691年按年齡分類的死亡統計資料為依據,編制了世界上第一張生命表,他精確標示了每個年齡的人的死亡率,並首次將生命表用於計算人壽保險費率,為現代人壽保險奠定了數理基礎。因此,生命表的制定,在人壽保險發展史上是一個里程碑。

現在我們購買的人壽保險的各檔費率就是保險公司根據生命表進行測算出來的。不同地區不同的死亡率、重疾比例也就成了影響費率最基礎的因素。舉例來說,如果人均壽命延長,各個年齡段的死亡率下降,

則人壽保險費率就會下調。但年金險的收益同步也會減少,畢竟保險公司要支付年金的時限變長了。

中國的第一份生命表則要到1929-1931年由金陵大學的肖富德編制,稱為“農民生命表”。1981年我國恢復壽險業務時,既沒有經驗數據又沒有精算技術,只得借用了日本的壽險生命表。直到1995年,當時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參考其1990年至1993年的保單數據,編定了中國人壽保險業第一張經驗生命表。目前我國各大保險公司在用的是2013年編制的新中國第三份生命表。預計下一次修訂會在5年後。

隨著我國這些年經濟的發展,人均壽命不斷提升,預計下一次生命表的修訂將使得人壽保險費率得到下調,但要買養老年金險的尤其是永續年金的夥伴們,還是抓緊時間吧

那常見的人身保險究竟有哪些呢?他們的區別又是什麼?我們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