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毛線襪

媽媽最後時刻在幹什麼?我問爸爸。

媽媽一直好好的,媽媽走之前也是一直好好的,就是走之前的那天下午還好好的,怎麼說走就走了呢?

她是在給兩個外孫女織毛線襪,突然頭一歪就倒下了。爸爸說

媽媽走的那天早上,她給我打電話說讓大哥的兒子去報名考公務員。媽媽什麼話也沒說?我追問。

什麼也沒說。爸爸回答。

媽媽一生太勞累了,她的牽掛太多,對別人太好了。總是教育我們哪怕是吃了別人一個雞腿,也要回報人家一整隻雞,她讓我們學會了感恩。媽媽是一名特級教師,曾經是全公社的舞蹈皇后,可惜媽媽的才華最終被那個環境所淹沒。

她對子女付出太多, 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都在為她兩個外孫女織襪子。“不用織了,這個年代誰還穿這個啊。”妹妹說。“兩個妞妞說,姥姥織的襪子真漂亮,一個妞妞看見另一個妞妞的襪子羨慕,也爭著要,反正閒著也是閒著,織個玩吧。”媽媽說。

最後的毛線襪


媽媽最後躺倒的地方,是她未完成的一隻襪子。還剩一小截沒織完。姥老去哪裡了,不能醒來和我們說話嗎?兩個妞妞問。

”不能”我們悲痛的點點頭。我女兒的襪子已經織好了,妹妹女兒的襪子還剩一截沒有織完。

把媽媽送走後,我問兩個妞妞:”你們為什麼總讓姥姥格外勞累。

”不是的,姥姥說多好的毛線啊不織全浪費了,就對我們說給我們兩個織個小襪子,特別暖和。姥姥還說她小時候冰天雪地的只能穿草鞋上學。

是的,媽媽小時候家裡窮,供不起,學校的老師總來家裡做工:這孩子是塊讀書的料,考了前三名,我們不收你們家學費,你們只出一碗米的紙錢就行。於是媽媽得到姥爺的許可,得以繼續上學。她從小學一直讀完中師。姥姥家沒有為她出過一分錢的學費。在讀中師最艱難的一個冬天,白雪皚皚,她去縣裡找做官的親哥哥,要求她哥哥給她買一雙鞋。她哥哥打著官腔:年輕人嘛,有一顆火熱的心怎麼會怕冷。

媽媽後來對我說,那個冬天她患上了凍瘡,第二年夏天才好。

所以媽媽看見上等的毛線就想起來她的往事。固執的戴上老花鏡,為她的外孫女織襪子。

可節儉一生的母親說就就走了。屋裡空蕩蕩的,我的心裡空落落的。臨睡前,女兒捧著她姥姥織的襪子,哭著輕輕的說:”我要把姥姥織的襪子放在枕頭底下,想她的時候就拿出來看看。

看著女兒的舉動,我握著手機,無聲的哭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