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害怕而勇敢

有什麼比看著自己的女兒和丈夫在短短的一瞬間接連去世更痛苦?

因為害怕而勇敢

狄迪恩一家

瓊·狄迪恩正是經歷了這樣沉重的打擊。這位曾獲美國國家圖書獎,被政府授予美國藝術與人文國家獎章的知名作家經歷的一切非一般人所能承受。

因為害怕而勇敢

她最近期的露面是2015年以80歲高齡代言奢侈品Cline,勇敢的展現自己。從2005年女兒去世,她用了十年的時間平復受傷的心靈,走出痛苦,最終找回了真實的自己。

再次關注她是因為新出版的《藍夜》,如果說《奇想之年》講述了喪親過程中深刻的心跳歷程,那《藍夜》寫的就是之後漫長獨自生活的日子裡她是如何面對寂寞的人生。

因為害怕而勇敢

有月光或星光的夜空不是純黑色,而是呈現出深藍色或藏藍色----這樣的夜空我們稱之為藍夜。藍夜不常出現,它屬於少數。藍色的夜晚安靜而寂寞,能注意並欣賞藍夜的人也是如此。藍夜不屬於苦難,不屬於劇烈地悲傷。藍夜屬於安靜中默默承受、聚集力量的那一類人。

要講述一個故事,作者往往要構想結構,組織語言。很多時候你不得不去想怎樣的方式才能吸引讀者。而真正發生在生活中的事情具有併發性,兩件或更多的事情可能在同一時刻發生。而更多的思緒不一定有章法可尋,某個時間某種想法突然冒出來,不一定非要有前因後果。

《藍夜》全書大體遵循時間順序,從全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時光到失去親人,從獨自一個人生活到漸漸老去……但不可否認的是寫這本書時這些事件已經成為過去式,為了更好還原當時的思想和狀況,全書到處穿插著各種時期作者不同的想法,可能是突然想起女兒留下的一首詩,可能是曾經共度的某段時光。

看似混亂的結構可能會讓讀者不適,但認真看完全書,體會到這種結構更接近於真實的思想狀態。更好的還原了從痛苦中恢復的過程。

回顧《藍夜》,故事很簡單。著重點在於細節部分,在於回憶部分。作者對痛苦中對親人的思念、對病痛、人生、工作的思考,力求真實描寫自己的所得所思。《藍夜》不為取悅讀者而存在是其最大特點。那些在人生各時期最原始的思維是全書的閃光點,不論是對是錯,都對我們的人生產生影響,你可以不認同,但我們尊重這種原始、真實的思維。

因為害怕而勇敢

這樣的思維漂散於書中,時不時地衝擊著心靈,讓我悸然心碎:

愛是肝腸寸斷

生而為人,還有什麼痛苦比目睹自己的孩子死去更可怕呢?

世界空無一特,只剩清晨夜晚。沒有白日,不吃午飯。就讓我深埋地下。就讓我深埋地下,沉沉睡去。

恐懼的是,即將失去的東西。你也許會覺得,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失去。

是怎麼樣的心際歷程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每個人都有害怕的東西,有害怕的時候。大多數時候害怕讓人懦弱。然而,當你害怕的東西已經出現,或者是你害怕失去的人已經不在人世。怕無可怕,也沒有什麼可以再擔心。有些人可能無法面對現實,在無盡的深淵中墜落……而狄迪恩則從洞口爬了出來,勇敢的活下去……

因為害怕而勇敢

想起書中的一句話:“在藍夜到來之前,人生的天光就已經暗下來。藍色時光,藍光時分。”想用這句話表達此時的心情,看清了藍夜,也許就學會了如果度過苦難之後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