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錢穆《中國歷史精神》--沒有過去也就沒有將來

歷史有其延續性,切斷任何一節都將使現在變得不完整。如果說今日種種劣根是從歷史中來,要打倒一切舊事物,那就如同一個人生了病,要取其性命才能治好病!天下哪有此理!而從近代歷史上看,我們就是這樣荒謬的做了!

如果說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是封建的、專制的。試想,這種一人一天下的社會如何可以存活數百年而無人反對他?歷史研究有時不在於結論,而在於提出問題和尋找問題的過程和方法,不要人云亦云。

至於歷史和哲學的關係,哲學家希望以哲學驅動歷史,或者是說從哲學的角度歸納歷史,讓其合乎邏輯。而在史學家眼裡,哲學應該是對客觀史實的尊重和整理。道理應該從歷史中來。就個人而言,我覺得後者更可信。

近代歷史以來,我們認為自己的文化是懦弱的。我們學英美、學西歐、學蘇俄。似乎能學的學了個遍,效果大家都知道。任何忽略自身歷史的模仿和學習均是不靠譜的。今天的中國之所以強大,跟堅持自身特點,以辯證的視角學習西方文化歷史有著極大的關係。沒有自我,就沒有座標,沒有方向,沒有根基。

讀錢穆《中國歷史精神》--沒有過去也就沒有將來

這樣的遠見和觀點,在民國初期錢穆先生就已經看到,在他的作品《中國歷史精神》中這樣精彩的論點很多。錢穆的文字嚴肅、激昂。林語堂曾評價錢穆:錢先生學問精純,思想疏通知遠,文理密察,以細針密縷的功夫,作為平正篤實的文章。真是見字如見其人。

讀錢穆《中國歷史精神》--沒有過去也就沒有將來

今日看錢穆作品,大汗淋漓、醍醐灌頂。原因在於其對歷史的很多觀點有別於我們過雲所學的歷史知識。比如統一的定義不是秦,而是西周。又比如我們理解的封建社會在錢老的眼裡卻是有很多民主之制。我想這和錢穆獨立的學者研究身份和深厚的常識是分不開的。

讀錢穆《中國歷史精神》--沒有過去也就沒有將來

廖廖數言無法概括《中國歷史精神》之精彩。只是在網絡文化和快餐文學氾濫的今天,能靜下心來讀一讀大師的經典,不論是個人提升或是文化素養的沉澱上都大有益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