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作曲家,有同样的灵感经历,后一首歌中国人都会唱

1955年,作曲家刘炽有一天和孩子们去北海公园划船,看着碧波荡漾的河水,还有对面的红墙绿树让他突然来了灵感,他要赶紧把这种灵感记录下来。

两位作曲家,有同样的灵感经历,后一首歌中国人都会唱

他坐在了一块石头上用铅笔头和一张烟盒记录下了那首已经流传了半个多世纪的《让我们荡起双桨》。


两位作曲家,有同样的灵感经历,后一首歌中国人都会唱


20多年后,又有一位作曲家,有着和刘炽一样的经历,用一只铅笔头和一张烟盒也记录下一首脍炙人口的好歌曲《敢问路在何方》,这位作曲家就是许镜清老师。所不同的许老师不是在船上,而是在一辆公交车上。为了赶紧把这灵感记录下来,他需要纸和笔,但是身边只有一个烟盒,连一个小铅笔头都没有。他赶紧向路过的一名小学生借了一只铅笔头,那个小学生惊讶地问他,叔叔你要干什么?他告诉小学生,我要办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就是写下来那首妇孺皆知的《敢问路在何方?》。

两位作曲家,有同样的灵感经历,后一首歌中国人都会唱


两位作曲家,有同样的灵感经历,后一首歌中国人都会唱


许镜清老师是电视剧《西游记》整个作品的创作者,在谈到那首《敢问路在何方》的时候,他介绍说当时去上班的路上,坐在公交车里,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他就想:人生到底是什么,这些忙碌的人们也到底是为什么?就这样想着思考着的时候,嘴里不自觉的就哼了起来: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这这曲调不正是他这几天要苦苦寻找旋律吗!

两位作曲家,有同样的灵感经历,后一首歌中国人都会唱


我们看刘炽与许镜清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突然来了灵感,都需要快速记录灵感,都需要就地进行创作。而不同的是刘炽手里有铅笔头,有烟盒,而许镜清手里只有一张烟盒。刚开始的时候,《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是有一位女歌唱家演唱的,后来导演杨洁考虑到西游记的剧情,主角都是男人。所以就想找一个男歌唱家来演唱,后来就找到了蒋大为。应该说这首歌成就了蒋大为,蒋大为也成就了这首歌。果不其然,这首歌一推出就广为流传。西游记里还有一首主题歌叫《女儿情》,也非常好听,曲调有一种异域风情。有人说它来自印度歌曲的一些曲调。许老师介绍说他对印度歌曲一点都不了解,但是他看过一部电影印度电影《流浪者》,他对里面几首歌曲印象特别深。

两位作曲家,有同样的灵感经历,后一首歌中国人都会唱

所以在创造《女儿情》这首歌的时侯,他的思维里还是有一些《拉兹之歌》的影子。

虽然《女儿情》里我们听不到有《拉兹之歌》一些相似的地方,但是那种异域风情的节奏我们能够感觉得出来。

《女儿情》这首歌,是以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在女儿国里出现了一首歌,国王非常迷人漂亮,她与唐僧出现了一些情感纠葛,据说主题曲《女儿情》在里面演唱的时候有一点小插曲,因为当时影片女儿国的国王对唐僧有一大段表白非常的动情,原来是等她表白之后这首主题歌曲《女儿情》才出现,但是许老师觉得表白有点画蛇添足,他认为有了这首歌就不应该再有表白。他希望能够拿掉大段的表白。所以他特意给导演打了电话,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杨洁导演在电话那边考虑了五分钟,最后同意了。

两位作曲家,有同样的灵感经历,后一首歌中国人都会唱


你看,一部好作品,不仅要有一个好的作曲家,还得需要一个好导演给你呈现的机会。当初许老师要拿掉那段表白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因为那大段表白特别能直接体现女儿国的国王对唐僧的那种眷恋之情,特别能打动人。而许老师的主题曲虽然好听,但是似乎没有表白来的直接。但这些年过去了,不论是许老师对剧情的理解,还是杨洁导演的做出的决定和判断都是非常高明的。

如果当时电视剧大段表白之后再放出这首歌的时候,无疑会大大抢了这首歌的风头,这首歌的魅力可能就不好发挥出来。现在我们每次听这首歌的时候,女儿国的国王大胆表白其实已经被歌曲完全表达出来,并且还赋予了一种丰富的想象。这种想象要比表白更富有魅力。

自从创作完《西游记》​的整个音乐作品之后,许镜清老师就一直有过心愿想开一场音乐会,但是由于资金问题一直没有落实下来,2016年终于完成了这个心愿,音乐会由央视著名主持人王为和方琼主持。在现场王为念介绍说,在后台与许镜清老师交谈的时候,他告诉王为念,他想大声哭出来。王为念告诉许老师:要哭你就哭出来吧 ,因为你的眼泪都是很好的旋律。这句话当然有王为念的诙谐,但是足以说明许老师的音乐在大众心理的位置。

“一番春春秋冬夏,一番番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不论什么时候听这首歌,品味这样的歌词,我们都会不自觉的跟着哼起来,同时也总是能够唤起对当下生活都一种思索,以及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憧憬 。许镜清老师成就了《西游记》,《西游记》也成就了许镜清老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