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坛元四家掠影

画坛元四家掠影

元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元代是中原地区社会大动荡人生大波折的时代。元代画家们大部分隐迹于山林,潜心于绘画,他们将宋之前山水画的所有艺术理论与表现手法进行一次全新的探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把中国山水画推向新的高峰。元四家指元代画坛的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四位画家。他们四人同处于一个时代,绘画风格受当时画坛宗师赵孟頫影响,追崇五代董源、巨然,提倡墨气、士气、逸气,重笔墨,尚意趣,雅洁淡逸,沉雄秀丽,创造了极富特色的文人山水画,雄冠当时并影响后世,是元代画坛最为耀眼的明星。

画坛元四家掠影

黄公望像

一、黄公望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平江常熟(今江苏常熟)人。元代著名画家,是继元代赵孟頫之后的一代画坛宗师。他身逢乱世,南宋亡时,年仅11岁。按照元朝统治者的规定,作为原南宋属下的汉人,若要为官只能从吏开始。在二十三、四岁时,他被浙西廉访使徐琰辟为书吏,未几弃去。年47岁,在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张闾的书吏时,因张闾贪污受贿被诬受累入狱。出狱时年近五十岁,曾一度以卖卜为生,并开始了绘画生涯。

画坛元四家掠影

黄公望《丹霞玉树图》

黄公望自幼“习神童科,旁晓诸艺”,有深厚的书法功底,加之得到画坛领袖赵孟頫的指点,画艺猛进,受到了喜欢附庸风雅的官僚地主的尊重。这一意外收获使他杜绝仕途之念,开始了真正的隐士生涯。天历二年(1329),他与倪瓒一起,拜金月岩为师,加入了全真教,改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成了一个彻底的道教徒。全真教教义中云游、打坐、炼性等主张,对他的山水画风格的形成和提升颇具助益。

画坛元四家掠影

黄公望《九峰雪霁图》

黄公望绘画师法赵孟頫,远追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大变其法,自成一家,把当时本来不受人重视董巨一派山水画推向画坛主流地位。他既师古人,更师造化,常游览虞山、九峰山、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得之于心,运之于笔。他晚年以书法草籀笔法入画,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沉雄秀丽,山水画水平已超出赵孟頫之上。

画坛元四家掠影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

黄公望的山水画有水墨和浅绛两种面貌。尤其是“浅绛法”,后世公认始于北苑,成之于子久。所谓“浅绛法”即是用墨色勾、皴后,再用赭色与墨青墨绿在坡石、山峦上略加烘染,使画面统一于绛赭的色调中,故称之为“浅绛法”。这种“浅绛法”由一种技法变成一种形式风格,最后成为山水画的一种分类。黄公望绘画的主要成就是对山水画“浅绛法”的完善和提升。他把始于董源的“浅绛法”发展到了极致,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技法,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画坛元四家掠影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卷》

黄公望撰有《写山水诀》,总结创作经验并传于后人。他创作的《富春山居图》代表其一生绘画的最高成就,是中国古代十大名画之一。除《富春山居图》外,传世绘画精品还有《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等。

画坛元四家掠影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二、王蒙

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元代画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并称"元四家"。元末,张士诚据浙西,王蒙曾应聘为理问、长史,弃官后隐居临平(今浙江余杭临平镇)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明初,王蒙出任泰安(今属山东)知州,因胡惟庸案牵累,死于狱中。

画坛元四家掠影

王蒙像

王蒙隐居黄鹤山几十年,过着"卧青山,望白云"的悠闲生活。王蒙外祖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徵都是元代著名画家。王蒙山水画得赵孟頫亲授,远师董源、巨然,集诸家之长自创风格。作品以繁密见胜,布局多是重山复水,重峦叠嶂,长松茂树,气势充沛,变化多端。王蒙山水之外,兼能人物。

画坛元四家掠影

王蒙《秋山草堂图》

王蒙山水画喜用解索皴、牛毛皴,好用蜷曲如蚯蚓的皴笔,干湿互用,用淡墨钩石骨,纯以焦墨皴擦,使石中绝无余地,再加以破点,望之郁然深秀,寄秀润清新于厚重浑穆之中;苔点多焦墨渴笔,顺势而下,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王蒙画风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王蒙独特的"水晕墨章"风格,较好地表现了"元气磅礴、纵横离奇,莫辨端倪"的艺术效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技法。

画坛元四家掠影

王蒙《葛稚川移居图》

明末编撰的中国画史著作《画史绘要》中说:"王蒙山水师巨然,甚得用墨法"。而恽南田更说他"远宗摩诘(王维)"。王蒙工书法,诗文、史学亦精,今存诗集《草堂雅集》。传世绘画代表作有《青卞隐居图》《春山读书图》《葛稚川移居图》《夏日山居图》《秋山草堂图》《湘江烟雨图》《丹山瀛海图》等。

画坛元四家掠影

王蒙《东郊草堂图》

三、吴镇

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南宋时,祖上从汴梁(河南开封)移家至嘉兴,定居浙江嘉兴魏塘(今浙江嘉善魏塘)。吴镇年少好剑术,十八九岁开始学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而又独出机杼,以雄强笔法辅以丰富墨法,自有一种苍茫沉郁、古厚纯朴之气。高超的山水画表现技法,是奠定他在画史上的地位,名列"元四家"之一的关键因素。

画坛元四家掠影

吴镇像

吴镇年轻时游历杭州、吴兴等地,饱览西湖、太湖风光,大自然的青山绿水,启迪了他创作灵感。成年后与其兄吴瑱同受业于毗陵柳天骥学易经,研习天人性命之学。自此长住魏塘,韬光养晦,深居简出,曾在村塾中教书,于钱塘等地卖卜谋生。坚持高尚志气,不与众人和同,崇简孤洁,高自标青,隐居不仕,一生清贫。元四家其它三家之间多有交往,且对吴镇的绘画艺术都赞赏有加,但吴镇除与王蒙交友外,与黄倪并无交集。

画坛元四家掠影

吴镇《渔父图》

吴镇创造性地发展了董巨的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并使之结合成为典型的阔远构图。近处土坡显露,远处山峦起伏,中间留出宽阔水面,这种“一水二岸式”的构图,恰好契合了元代文人平淡、与世无争的心境。吴镇皴法大多采用披麻皴,淡墨皴擦,浓墨点苔,显得松秀而空灵。除董巨外,吴镇也继承了荆浩、李成、范宽一系乃至南宋院体的山水画风,于平淡中寄奇险。

画坛元四家掠影

吴镇《双桧平远图》

可以说,吴镇是融董巨之气韵而取其平和,取马夏之骨体而去其粗犷,形成了清淳、蕴藉、平实的艺术风格。吴镇画山水喜欢用湿墨,渲染出一种凄清、静穆之境,给人以"水墨淋漓幛犹湿"的感觉。无论是山、树、水,还是船、渔父、房屋,无论是近景,还是远景,均如沐浴在水中,从而更使远方景物有千里之遥,营造了一种凄清、幽旷、寂寥的艺术氛围。

画坛元四家掠影

吴镇《洞庭渔隐图》

"五墨齐备"是吴镇用墨的高超之处,五墨并施而不腻,反复皴擦而不胀,产生了浓而润、湿而厚、涩而不干、枯而不燥的艺术效果。五墨是指焦、浓、重、淡、清,这是墨阶,如同音乐中的音阶。六彩指黑、白、浓、淡、干、湿,它是绘画中用墨变化的因素。他工诗文书法篆刻,每作画往往题诗文于其上,或行或草,墨沈淋漓,诗、书、画相映成趣,时人号为"三绝"。。

画坛元四家掠影

吴镇《溪山高隐图》

吴氏的墨法,倾倒了元以后的历代大家,沈周、文徵明、恽南田、四王、吴历、八大山人等均对吴镇的墨法大加推崇。吴镇的绘画题材多为山水、渔父、古木、梅花、竹石之类。晚年则专写墨竹,宗文同,为文同后又一画竹大家。存世墨迹有《洞庭渔隐图》《双桧平远图》《渔父图》《溪山高隐图》《墨竹图》等。

画坛元四家掠影

吴镇《墨竹图》

四、倪瓒

倪瓒(1301-1374),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元代画家、诗人。其祖父为大地主,富甲一方,赀雄乡里。父早丧,弟兄三人,同父异母长兄倪昭奎是当时道教的上层人物,享受朝廷特权。倪瓒从小得长兄抚养,生活舒适,衣食无忧,自幼好学诗文书画。

画坛元四家掠影

倪瓒像

倪瓒家中有一座三层的藏书楼"清閟阁",内藏各类书籍千余卷和历朝书法名画,倪瓒朝夕研习,心摹手追,为后来在绘画上的创新打下坚实基础。元泰定五年(1328),长兄倪昭奎突然病故,原来依仗其长兄享受的特权,随之沦丧殆尽,倪瓒成为普通儒户,家庭经济日渐窘困。元顺帝至正初(约1340年),他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广交和尚、道士或诗人、画家,与名道士张伯雨成至交,与名画家黄公望成好友。

画坛元四家掠影

倪瓒《山水》

倪瓒48岁时开始信仰全真教。全真教超脱尘世逃避现实的思想,极大影响他的绘画风格,使他的作品逐渐呈现出苍凉古朴、静穆萧疏的意境。从元至正十三年(1353)到他去世的明洪武七年(1374)的20年间,是倪瓒绘画的鼎盛期。他对江南清幽秀丽的山光水色,加以集中、提炼、概括,逐步形成带有强烈个人特点的艺术风格。

画坛元四家掠影

倪瓒《六君子图》

倪瓒山水画在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的基础上,加以发展,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作品以纸本水墨为主,“一水两岸三天空”几乎是其绘画的固定模式,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用笔变中锋为侧锋,画山石从初期披麻皴逐步向成熟期折带皴转变,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简中寓繁,小中见大,外落寞而内蕴激情。

画坛元四家掠影

倪瓒《江岸望山图》

倪瓒的山水画静谧恬淡,境界旷远,被后人推崇备至,是元代体现“逸品”境界的典型代表。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如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师,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则。倪瓒也善画墨竹,风格"遒逸",瘦劲开张。

画坛元四家掠影

倪瓒《秋亭佳树图》

倪瓒的晚年生活是不幸的,其妻蒋氏于至正二十三年病逝,长子早丧,次子不孝,内心烦恼苦闷,生活孤苦无依。明初朱元璋曾召倪瓒进京供职,他却坚辞不赴。明洪武七年(1374),倪瓒去世,享年73岁。倪瓒传世作品有《江岸望山图》《竹树野石图》《溪山图》《六君子图》《松林亭子图》《渔庄秋霁图》《秋林山色图》《容膝斋图》等。

画坛元四家掠影

倪瓒《紫芝山房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