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官橋鎮嶺兜義和寨

義和寨”不大卻也不小。

  叫“義和寨”的地方很多,但我想說的是,南安市官橋鎮嶺兜村的“義和寨,它位於嶺兜村東北的崎山之上,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公元1573-1620年),因寨裡敬奉關帝聖爺,又名“關公寨”或“崎山寨 。

當年倭寇流串時,曾逆流而上,因有眾多綠林豪傑,聚結村民義士,將之攔江截擊,並一舉挫敗,倭寇遂倉皇逃脫。

故而自此之後,義和寨”聲名在外,引來不少英雄豪傑,於此會友聚義。

解放之前,這裡曾是中共閩中特委的抗日救亡運動基地,更有諸多抗日義士、熱血青年,聚居於此,秣馬厲兵,眾志成城。

抗日戰爭時期,閩中黨組織主要負責人鄧貢直等在此建立抗日救亡運動基地,組織晉南地區進步青年投身於抗日運動。

義和寨憑藉地理條件的優勢,一直作為中共地下鬥爭的瞭望哨所和重要據點,同時也作為晉南同地區抗日戰爭的謀劃決策地,很多傳單和標語都從這裡散發出去。

義和寨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依山體巨石而建,寨牆為石結構,內有關帝廟,因此又稱關公寨。佔地面積1350平方米,保護面積2500平方米。

歷史,自明朝順流而下,期間悠悠數百經年。我們不知道,在此山未開之時,這些山路,又是如何走上來的。

義和寨”不但記錄了一段抗倭往事,一段抗日救亡的故事,更是一部閩南獨特的風土歷史。

文人志士,漁樵耕讀,千秋之義,萬年之節,永遠是一脈傳承於後世的儒風道骨,代代永繼!故而,“義和寨”之留下來的,不只是一方綠林,一股赤眉,更是一段民間的方言故事,是純樸的儒風俠骨。

義和寨廟敬奉著關帝爺,登高望遠,“義和寨”立峰臨江,四野茫茫然,一峰獨立。山的周圍,村莊密佈,雞犬相聞,故而,此寨自明以來,是一方英雄豪傑,嘯集山林之地。

他們以義會友,以緣結士,打惡霸,除貪官。雖佔山為王,卻也保全了四方鄉民的安寧,不受外來傷害,不被官家侵擾,一方自在,一方悠閒。

在“義和寨”往南的方向,有當地鄉民新開的公路,平整的花崗岩上,臺階一路曲折,及至廟前,立有一座山門,正反之上,均書寫有“義和寨”三個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