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吐痰"引恐慌!這不是小事,該加大懲治力度了

近日,深圳某小區居民劉女士在倒垃圾時,被“從天而降”的口水砸中,一大坨口水(痰)順著她的額頭流至眼睛、鼻樑等部位。疫情下被不明人士吐了一口痰,此事不敢大意,她不得不向其所在公司說明經過,居家觀察並做核酸檢測。同棟的住戶表示也曾有同樣的遭遇。由此可見,這位“吐痰者”是個“慣犯”。

隨地吐痰現象,原本只是一個影響市容的“髒”的問題,可在個人素質和道德層面加以規範,但在疫情期間,隨地吐痰現象已和公共安全息息相關,亟待加大治理力度。上述事件中,如果吐痰者為潛在新冠肺炎患者,那麼被吐痰的就屬於密切接觸者,甚至有被感染風險,造成的傷害及損失誰來負責?社區、公司因此全員核酸檢測,由誰埋單?對當地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如何消除?

顯然,對隨地吐痰問題的治理,僅靠道德約束是蒼白的,迫切需要進入法律層面。4月24日,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把一些基本道德規範轉化為法律規範,重點治理包括隨地吐痰在內的一些不文明行為。之前,廣東等一些地方也陸續出臺了相關地方法規。

隨地吐痰這一原本屬於道德層面的問題逐漸“法律化”,並非小題大做,而是現實情況變化後的務實之舉,事關公共衛生領域的法治保障。需要指出的是,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吐痰習慣十分頑固,面對勸阻仍我行我素,針對此不僅要完善立法,更要加大執法力度,讓吐痰者付出代價,從而自覺改正其行為。畢竟疫情下,一口痰已不是小事,很可能是在傳播病毒!(半月談評論員 趙晨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