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硬核"男学霸:高数、大物等多门课程满分,国奖、专利拿到手软

他成绩优异,专业排名第一,高数、大物、工程力学、概率论等科目更是获得满分

,多次荣获奖学金;课程之余,他积极参与竞赛,拿到省级、国家级一等奖;此外,他积极承担学生干部职责,热心帮助他人,带动身边同学一起进步。他就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级本科生——郭喜收。他笑称自己"爱玩、爱笑、爱生活",面对前进路上的种种挑战,他看似轻松应对,但诸多奖项荣誉的背后,也是一路披荆斩棘的不易与艰辛。

陕西

郭喜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给水1702班。学习成绩优异,大学前五学期平均学分绩点4.26,专业排名第一,大三综合测评7.42,排名第一,其中高数、大物、工程力学、概率论等科目满分。在校期间,担任多个学生职务。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和一项发明专利正在审核中。曾获国家奖学金、"争先创优"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争先创优"优秀学生干部一等奖学金 、"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一等奖、互联网+陕西赛区银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创新创意及创业"陕西省三等奖等。

大学最重要的事情是学习,要精也要广

郭喜收表示,作为一名学生,大学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学习。学习指的不仅是专业方向的学习,还指广泛地涉猎更多知识面。大学提供的资源非常丰富,比如各种讲座、图书馆。郭喜收表示自己既会细细琢磨研究专业课书籍,课余也会去图书馆,阅读一些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书。他希望学弟学妹们能成为一个综合发展的人,因为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全才+专精才更具有竞争力。

郭喜收还大方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首先,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巩固以前的知识,赢得学习的主动性。如课间可以整理课上所拍的PPT,为后期的学习节约了时间,一个学期下来会比别人赢得更多时间;其次,虚心向别人学习。善于观察并学习身边优秀者的经验与方法,以此来激励自己;最后,专业的学习氛围也很重要,郭喜收所在专业的学习氛围就很好,即使提前一小时去上课,也会发现前几排的座都已经被占满了。

此外,他还结合自己的经历,对刚入大学的同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第一,作为一名学生,要把学习作为自己的本分。在努力学习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以后步入社会做打算。因为学习为步入社会奠定了基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第二,希望大家有时间多参加锻炼,有时间就去锻炼,让自己喜欢上运动。

第三,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大学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四,既要学会团队合作还要学会面对孤独。要学会利用团队的力量去为共同的目标奋斗,而进行团队合作的基础是你要有和队友在同一平台竞争的实力,而这个恰恰是在独处中所获得的。

陕西

兼顾学习、工作与竞赛,学会区分轻重缓急

当被问及如何平衡学习、工作、竞赛这三者的关系时,郭喜收表示,其实学习和学生工作还有竞赛是可以兼顾的,并且是相互促进的。他建议采用一些具体的措施去平衡彼此之间的关系,比如积极利用琐碎时间,保证每天的自习时间最少不能少于两小时。大学生活非常丰富,同一个时间点可能会有多件事情去做,所以必须要分清每一件事情的轻重缓急,最先做比较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而且保证每件事都能够尽量完成,不要轻易放弃。

陕西

积极参与竞赛,从拿到省奖到冲刺国奖

郭喜收是一个相当有规划的人,他曾经定下目标,希望大一争取拿上校奖,适当冲击省奖;大二争取省奖有突破,国奖冲一冲;大三主攻国奖等一类竞赛。确定目标后,郭喜收就踏踏实实一步步前行,很快,他就实现了自己目标的第一步。

郭喜收第一个拿到的奖是互联网+陕西赛区的银奖,他也因此受到了很大鼓舞。竞赛过程非常不易,从选队友到项目的开展都付出了很多。项目刚开展的时候,为了积攒人气量而想和小吃街商家合作帮助宣传,在下雨天按家按户上门商谈。虽然遇到了很多挫折,但郭喜收及团队成员的交流和抗压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对郭喜收而言,这个经历也为他参加其他比赛积累了一些经验,激发了他竞赛上的主动性。

之后,郭喜收又参加了2019年的数模竞赛。郭喜收负责建模,三天三夜只睡了十个多小时,压力很大。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队友的共同努力下,

团队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

陕西

回顾大学前三年,郭喜收表示并不后悔走过的每一步路,那都是他进步与成长的见证。脚步匆匆是因为想要去更大的平台,想看更美的风景,想要追求更精彩的人生。展望未来,郭喜收希望将来的自己,回顾最美好的大学时光,不曾后悔不曾遗憾,如果曾有眼泪,那一定是感动与激动的泪水。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会官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